人类如何借助音乐建构对太空的想象?

要说这个月最振奋人心、最值得庆祝的大事,莫过于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中国宇航员首次进入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开始长达三个月的太空探索。

人类如何借助音乐建构对太空的想象?

几千年来,人类仰望星空,无时无刻不在好奇着穹顶之上的世界。而当科技发展到能够支撑人类真正走入太空,看到了它的一部分,我们依然对这个未知、神秘、宏大的世界,充满了想象与探索欲。

人类如何借助音乐建构对太空的想象?

科学家拍摄各种各样精细的照片、图像,来尽可能满足我们对宇宙的好奇,同时,也试图通过听觉的方式,来构建大家对宇宙的认识与想象。

科学家将音乐送到太空


从人类能够进入到太空的那天起,就开始尝试用音乐与宇宙建立起联系。

1964年,美国歌手Frank Sinatra翻唱的歌曲《Fly Me To The Moon》,被NASA通过阿波罗号送到月球,成为了第一首在月球上播放的人类歌曲。

人类如何借助音乐建构对太空的想象?

以及,大家都熟知的,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太空时,在太空里播放了中国特色歌曲《东方红》。

那一年,多少中国人在收音机前听到这首来自太空的乐曲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人类如何借助音乐建构对太空的想象?

七年之后,美国国家航天局再次发射旅行者1号和2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这两颗探测器的目标是飞向太阳系外层行星甚至更远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们在两艘飞船上各自携带了一张名为“地球之音”的金唱片。唱片里收录了地球人55种不同语言的祝福,各种大自然的声音,以及90分钟来自世界各地的古典音乐。

人类如何借助音乐建构对太空的想象?

其中,包括巴赫的《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一乐章》等三首曲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以及中国的古琴曲《高山流水》等著名乐曲。

科学家们试图让这张金唱片承载起人类与宇宙星系沟通的使命,而这其中,音乐作为超越语言的情感表达工具,被赋予了最重要的担当。

人类如何借助音乐建构对太空的想象?

目前,旅行者1号已经穿越了太阳风顶层,在距离太阳211亿公里的地方,与人类处于半失联状态,预计2025年,将彻底失去联系。

人类如何借助音乐建构对太空的想象?

或许很久很久后的一天,在特别遥远的宇宙某处一颗小小星球上,有生命发现了我们发送出去的金唱片,这样穿越时空的奇妙邂逅,是何等的感动与美妙。 当然,如果理性思考一下,大家也应该知道,以上这些尝试或许只能是科学家们浪漫而美好的想象。

现实情况是,太空里没有空气,根本无法传播声音。所以,真实的太空中,不管播放多少音乐,或发生多么激烈的运动,一切都是静默的。


人类如何借助音乐建构对太空的想象?

而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太空里播放的《东方红》,是太空中的播放器发射相应的电磁波信号,由大型地面站接收,再将信号转换成声音的。

科学家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宇宙的“可听化”。他们用仪器记录下来太空中的无线电波、等离子体波等各种波,再将数据传输到地面,对波进行声音编码,人类就可以听到来自太空的部分声音了。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科学家,曾试着利用这种可听化技术,帮助视障人群构建对太空的想象。他们利用太空数据编译出宇宙的声音,以此为基础创作出音乐剧,再将音量与星星的亮度、音调、颜色等联系起来,构建出了一个可以听到的太空世界。

人类如何借助音乐建构对太空的想象?


不要限制对太空的想象


除此之外,另一种常见的、满足我们对太空想象的方式,便是通过电影了。

随着人类对太空的了解增多,不可避免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太空科幻电影。这些电影结合艺术的手段,试图最大程度地满足我们对太空的了解欲望。

人类如何借助音乐建构对太空的想象?

而影片中,配乐的使用,也是从听觉上构建人类对太空认知的重要部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电影看多了,很容易对所谓的“太空”音乐产生极深的刻板印象。比如脑海里会自然而然地响起电子音乐或电子合成音效,仿佛只有这样的音乐才是符合太空环境的。

人类如何借助音乐建构对太空的想象?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电子音乐与太空题材似乎成了固定搭配。

人类如何借助音乐建构对太空的想象?

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相比起其他音乐类型,电子音乐更加新潮,且本身对科技的依赖比较深,因此,带有一定的科技感与未来感,可以将太空塑造成一个充满未知、奇异世界的感觉。

当然,并不是说这样的联想与组合是错误的,利用电子音乐的特点来凸显太空的神秘与未知,也是人们利用听觉构建对太空想象的一种探索。

但如果将太空主题与电子音乐或电子合成器音效捆绑起来,想象便会变得狭隘。

我们前面讲到,宇宙是沉寂无声的。而这一片静默中,便存在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存在着可以超脱一切、不被限制的创造力。

人类如何借助音乐建构对太空的想象?

是《2001漫游世界》这部电影的出现,打破了电子音乐与太空电影的固定组合。导演库布里克在电影上映前夕,突然将配乐换成了古典音乐《蓝色多瑙河》。

这首轻柔、雅致的华尔兹舞曲,并没有像大家以往习惯的那样体现出太空的神秘、诡谲、不安,却与电影画面达成了意外的和谐,营造出了别样的意境。 伴随着《蓝色多瑙河》的音乐声,轮型太空站在蔚蓝色地球的映衬中,在浩渺无垠的宇宙里,恣意漂浮、游动,如同河流一样,壮阔沉静,充满力量。也让更多的人幡然醒悟,原来太空旅程并非永远激烈冒险,也可以如此优雅怡人。

人类如何借助音乐建构对太空的想象?

如果说《2001太空漫游》是库布里克有意识地重塑大众对太空的听觉想象,《星际穿越》中,导演诺兰则从一开始就没有为太空音乐设置任何限制。

他在找汉斯季默做电影配乐时,表示电影是讲述父女亲情的,完全没有透露有关太空与科幻。

汉斯季默一改之前管弦乐与电子音乐结合、恢弘庞大的创作风格,走向极简风。仅仅用钢琴和管风琴两样简单的乐器,将情绪处理得细腻而动人。钢琴徐徐进入,旋律简单重复,而管风琴像父亲絮絮地低语,充满离别的不舍与哀伤。

而神奇的是,这种细腻情感中,又巧妙地融合了太空的科幻感、神圣感。

这就要归功于,他在创作中使用到的管风琴了。古老而精妙的巨型乐器,与高精尖的宇宙科技不谋而合;同时,管风琴通常被用在教堂,它被赋予的神性也与宇宙的神秘与未知遥相呼应。

《星际穿越》整部电影配乐全部采用原声乐器完成。管风琴的运用,既承担了电影中宏大感与未来感的展现,又因为它独具特色的呼吸感,产生巨大的情感吸力,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这部电影的配乐,也使得汉斯季默与导演诺兰在影视配乐上的探索达到新的高度。

当然,即便《星际穿越》的配乐如此优秀,也并不意味着太空主题的配乐只能固定在这样的风格与类型。

就像我们视频发出之后,评论里有提到,认为爵士乐也很适合用来表达太空;有人认为中国的特色乐器“埙”,也很适合太空的神秘与空灵。这些都是关于太空非常美好的想象。

是啊,静默的太空就在那里,它从来不被约束,不被限制。每一种饱含自我的表达,或许都将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真正的创作不是局限于某一种题材,局限于什么样的套路,而是服务于你想要表达什么,然后才选择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这样的创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主观能动性,而音乐也才能有无限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旅行者   太空   人类   管风琴   电子音乐   音乐   听觉   中国   乐器   科学家   宇宙   声音   神秘   电影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