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追求的歌曲“高级感”到底是什么?


许多音乐人追求的歌曲“高级感”到底是什么?这种追求是否正确?


确实,现在很多音乐人似乎被“高级感”这个词给困住了。

他们想要努力做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音乐,试图让自己的作品听上去耳目一新,格调很高。可是当作品真正出来却发现,除了粉丝买账,作品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力。

同时,想到周末看综艺时,张艺兴作为一名音乐人所表达的一番话。黄磊问他:为什么总写一些很难唱的歌?旋律总是记不住。

张艺兴苦恼地回答:音乐从头到尾只有这么多音,好听的旋律被别人唱完了,想要做新的旋律很难。同时为了避免被说“抄袭”,哪怕是跟之前稍微相似点的旋律也不敢写。

音乐人追求的歌曲“高级感”到底是什么?

这似乎是不少音乐人所面临的现状。不仅如此,更有一部分人为了彰显个性,显示出自己的国际化视野,在音乐中加入看起来很潮流、炫酷的元素,试图给人一种很“高级”的感觉。

那么问题来了:好旋律真的被写完了吗?独特小众的旋律或追随潮流的音乐就是“高级”的音乐吗?到底是否应该追求音乐的“高级感”?


下面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


首先,说明一下我对“高级感”的理解:

我认为真正的高级,是哪怕以最简单、最朴素的方式,也能表达出最动人,最真挚的情感。

比如贝多芬创作的《悲怆》,再比如上原广美改编的《悲怆》。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多余的表达,却足够动人,足够经典。

所以如果是这个概念上的“高级”,毋庸置疑,我当然认为这是所有音乐人都应该追求并且为之奋斗的目标。

可惜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对于“高级感”的认知,仅仅停留于形式与表面了

正如张艺兴在节目里所说的,不少人认为好旋律目前已经被别人写完了,那么如何体现音乐的创新与高级感?——只好将功夫用在作品的形式上:比如执着于融入电子、rap等看起来潮流的音乐元素;追求国际化的编曲、制作人…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形式完全不重要,而是如果仅追求形式上的“高大上”,却并没有真正打动人的精神内核,那便是本末倒置了,更不能算得上真正的“高级”。

那么,话说回来,好的旋律真的已经被写完了吗?

其实并没有。尽管音乐只有12个基础音,但排列组合的方式是无穷无尽的;正如文字也是有限的,古往今来,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却是数不尽的。音乐是一种语言,真正掌握之后,可以写出的旋律、表达的情感是无止境的。

大家都非常喜欢的电影配乐大师莫里康内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他一生中写了500多首作品。从《荒野大镖客》到《美国往事》,再到《海上钢琴师》,每一次作品的诞生,我们都惊叹,他怎么又写出了这么美的旋律。

音乐人追求的歌曲“高级感”到底是什么?

所以,美妙的旋律并没有被写完,只是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天赋与能力去找到它。

当然,我们知道,音乐的好坏并不只是跟旋律有关,句式、节奏、配器等灵活变换应用,同样可以让音乐听起来变得不一样

比如毛不易就可以用很简单的旋律,在句式节奏上做一些小小的变动,写出好听又不俗的《消愁》。

而我们之前提到过的碧梨,她的作品可以说是真正的高级。在她酷与潮的表象下,是真正的音乐性在支撑。

音乐人追求的歌曲“高级感”到底是什么?

碧梨和她的制作人哥哥不仅可以写出好听的旋律,也会匠心独运地在大家熟悉的旋律的基础上花一点小心思,做一些小小的调整,让旋律变得悦耳又独特。

而这样的能力,需要天赋,更需要长时间的音乐环境的浸染与训练。我们从碧梨的音乐中,可以很明显听出来,她深受各种音乐风格的影响。更能明显感受到,她做音乐是真正地享受音乐,表达自己。

追求作品的高级感,追求个人表达的独特性,都不是一件坏事。但万万不能只痴迷于追求形式上的高级感,而忽略了音乐表达本身。

音乐是语言,是用来表达自己、传达情感、寻找共鸣的,而不是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出绚丽的篇章,却没有一个打动人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音乐人   贝多芬   高级   句式   悲怆   制作人   天赋   动人   旋律   好听   独特   潮流   情感   作品   歌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