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高考中复杂碰撞问题(四)——数列和极值思想的应用

数学思想在物理中的应用很多,尤其是数列和极值思想,今天我们还是以一道例题来说明。

(1)如图甲所示,ABC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BC段水平,AB段与BC段平滑连接。质量为m1的小球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在轨道BC段上质量为m2的小球发生碰撞,碰撞前后两球的运动方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求碰撞后小球m2的速度大小v2;

分析,想必大家多数人都会觉得这道题太简单了,确实是的。弹性碰撞,两个式子,速度背都背出来了。v2=2m1/(m1+m2)*v1。不再赘述。这个题目告诉我们难题的第一问不能放弃啊[耶]

全面解读高考中复杂碰撞问题(四)——数列和极值思想的应用

(2)碰撞过程中的能量传递规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探究这一规律,我们采用多球依次碰撞、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简化力学模型。如图乙所示,在固定光滑水平直轨道上,质量分别为m1、m2、m3、……mn-1、mn……的若干个球沿直线静止相间排列,给第1个球初动能 Ek1,从而引起各球的依次碰撞。定义其中第n个球经过一次碰撞后获得的动能Ekn与Ek1之比为第1个球对第n个球的动能传递系数k1n。

a.求k1n;

b.若m1=4m0,m3=m0,m0为确定的已知量。求m2为何值时,k13最大。

分析:文字较长的题目切记不可以心虚,抓住关键尝试去做。以本题为例,关键是什么?传递系数的定义。按照定义我们先去尝试最简单的k12、k13,然后再总结规律,一般都可以顺利解出。


显然,k12=Ek2/Ek1=½m2v2²/½m1v1²=4m1m2/(m1+m2)²

v2=2m1/(m1+m2)*v1。

k13=Ek3/Ek1=(Ek3/Ek2)*(Ek2/Ek1),这确实有一定的技巧。

所以k1n=(Ek2/Ek1)*(Ek3/Ek2)……(Ekn/Ekn-1)=

全面解读高考中复杂碰撞问题(四)——数列和极值思想的应用

这个数列难度不大,但写起来还是会有心虚的感觉,因为太长了,无法化简,这时候就是硬着头皮上了。

b.k13的表达式很容易就知道了,利用均值不等式或者配方等方法最值还是比较容易求的。即m2=2m0时,k13最大。这也告诉我们,有的题目跨越中间问题也可以做。但这种情况很少,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碰运气吧。

其实有的时候,有些数列还是比较难发现规律的。比如下面这道题

雨滴在穿过云层的过程中,不断与漂浮在云层中的小水珠相遇并结合为一体,其质量逐渐增大.现将上述过程简化为沿竖直方向的一系列碰撞.已知雨滴的初始质量为m0,初速度为v0,下降距离l后与静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质量变为m1.此后每经过同样的距离l后,雨滴均与静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质量依次变为m2、m3…mn…(设各质量为已知量).不计空气阻力.

(1)若不计重力,求第n次碰撞后雨滴的速度vn′;

(2)若考虑重力的影响,求第1次碰撞前、后雨滴的速度v1和v1′;

(3)若考虑重力的影响,求第n次碰撞后雨滴的动能。

总结一下,根据定义或者现象描述逐步写等式,总结规律列数列,数学思想求极值。当然这要建立在大家运算速度要快,正确率要高,发现规律要敏锐的基础上。不可否认,有时候考的真是智商。

如果你有今日头条app,麻烦顺手点一下关注@中学物理知识传播者,每天都会倾情奉献一段小干货,我会继续努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极值   数列   机械能   都会   动能   小球   重力   水珠   雨滴   轨道   题目   规律   定义   速度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