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10万,竟难找到一个读出它的人?

今天看到一个头条新闻,甲骨文发现120年来,仍有大量的文字没有破译出来,于是中国文字博物管悬赏,解读一个未被破译的甲骨文奖金10万元。

文字博物管能发出这样的悬赏公告,一方面说明甲骨文的破译工作进行停滞,另一方面也说明后继少人,不得不发动社会力量来破译。

一个字10万,竟难找到一个读出它的人?

甲骨文作为18世纪更伟大的发现,早已闻名世界。也就在甲骨文发现当初,已被以王懿荣、刘鄂为首的第一代甲骨文学者与以郭沫若为首的第二代甲骨文学者破译的差不多。而他们没有破译而遗留下来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后人若想破译,绝非是易事,这是也是文字博物管发出悬赏公告的原因。

甲骨文的破译,是由后向前推的过程,是一个逆行的思维,而甲骨文作为最初的象形文字,后人若想以后世的文字进行逆推的确很难。这不象人脸,青年人的脸型已经固定下来,现在的高科技软件,可以根据青年人的脸型推演出这个人少年、幼年时期的脸型,以及壮年、老年时期的脸型。

但这种推演方法并不适合汉语文字。脸型是简单的象,而汉字的创造却有多种方法,包括,象形、会意、指示、形声四种造字方法。没有简单而且固定的方法,所以无法进行固定模式的推演。而且,还有字义的变化等,更是让人无法捉摸规律。

一个字10万,竟难找到一个读出它的人?

其实这还不是最难的,明知道甲骨文的破译是难啃的硬骨头,所以很少有学者把这功夫花费到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专业上。到目前为止,大家所能说出来的文字学家都是清末以及民国时期的,离现代最近也是由民国入新中国的学者。文字学家犹是如此,甲骨文更是难逃厄运。可以这么说,甲骨文后继少人。

甲骨文的破译是一个十分难见成绩的专业,就算有人愿意去学习愿意去攻关,也难以用量来计算成绩,很可能忙了一辈子也没有一点成绩。以现在的社会形式,企业里考核KPI,学校出考核发了多少论文,除了真心沉迷其中之人,有谁会去干这吃不讨好的事情?

甲骨文的破译已经错过了一个历史时期,后世再努也难以有大的进展。第一个历史时期,是甲骨文刚发现的时候。一个新领域,往往能成就一批大学者,所以才有后人记住了王懿荣记住了刘鄂。第二个时候,是殷墟的发掘,又造就了一批学者,所以后人也记住了郭沫若等人。

一个字10万,竟难找到一个读出它的人?

论时代,今非昔比;论资源,还没当初的第一手资料丰富。试想一下,后人怎么可能在甲骨文的破译上有突破?

文字博物管的举动,虽是好意,也终将无功!因为真爱甲骨文的人从来不是看着钱来的,在纯是当作一种爱好才行。有了爱好,痴迷于其中,才是取大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郭沫若   文字学家   硬骨头   博物   脸型   甲骨文   青年人   难找   后世   后人   历史时期   学者   成绩   文字   发现   方法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