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子各不同

红孩儿的下一关,是黑水河的小鼍(tuó)龙,小鼍龙的战力也就跟沙僧打个平手,算西游路上最弱的妖王之一,而且这故事总共占了不到一章的篇幅,按说是没什么可聊的。

但在这一讲里,引出个著名的典故,就是“龙生九子,子各不同”,这就有意思了。

先说我们现代人,在不查资料的情况下,叫你说出哪些生物可能是龙的后裔,你会想到什么?

如果是我,可能会想到蛇啊、龙虾啊、鲤鱼什么的。

但古代文人不会这么干,他们觉得这些生物太常见了,显不出自己的文化来。

所以当明朝某位皇帝问起龙的九个儿子究竟是谁时,大臣们就找出一堆生僻的怪物名,什么睚眦(yá zì)啊、霸下啊、狻猊(suān ní)等等,因为这份名单是临时凑的,并不权威,所以后世文人还不断提交新的版本,把饕餮、金吾等神兽也加了进来。

按文人们的总结,各种建筑、日常用品上稍微有点像龙的动物形象,都给算成龙的后裔了,最后算下来至少十几种。

为了证明自己的答案靠谱,文人们还找出解释,说龙跟各种生物繁衍后代,生下这一堆稀奇古怪的变异物种,因为不具备龙的完全形态,难堪大用,所以这些龙子只能分到乐器上啊,屋顶啊,碑底这些地方打杂。

听上去,这一套设定还挺完善的。

然而《西游记》作者不同意了,小说里,西海龙王亲口告诉孙悟空,泾河龙王只有一个老婆,那孙悟空觉得奇怪,说一夫一妻,咋会生出一堆怪物?西海龙王就说出了“龙生九种,种各有别”这句话。

所以按照西游记的设定,龙本身就能繁衍出一些新品种。

早前那些文人为龙设计的九个儿子里面,就没有一只是真正的龙,这其实是个大BUG,真要那样的话,龙族怎么传承的呢?

西游记里面,泾河龙王的九个儿子,大半还是龙的形态,就黑水河的小鼍龙最不成器,长得像乌龟。

西游记里的其他龙王,有没有九个儿子,是不是也各不相同?这点原书没说,但至少小白龙不是什么奇形怪状的生物。

那会不会,作者只想针对泾河龙王一家呢?

还真有可能,因为泾河龙王和他的小儿子,曾经是有名的反派来着。

咱们回到唐传奇的时代,看看有名的“龙故事”——柳毅传(chuán)书。

说书生柳毅在泾河边看到一位牧羊的龙女,龙女告诉柳毅,自己是洞庭龙王的女儿,嫁给泾河龙王的儿子,受到虐待,被逼着出来牧羊,柳毅同情龙女,就替她送信给父亲,最后龙族最强战士钱塘君出马,杀六十万生灵,生吞了泾河龙王的儿子,给龙女报了仇,柳毅则娶了龙女,日后还成了洞庭之主。

龙族好不容易出现两个反派IP,西游记作者怎么可能浪费呢,所以他把《柳毅传(zhuàn)》的泾河龙王拉进西游的世界,让魏征斩了龙脑袋,然后连泾河龙王的儿子也不放过,扔在黑水河,给取经人练手。

因为大家太恨那个折磨龙女的泾河龙子了,所以作者连稍微强点的实力都不给小鼍龙,这一关纯粹就是虐反派。

当然啦,如果这关太简单也不合适,所以作者设计了一下,让小鼍龙变成船夫,船到中途时把唐僧和猪八戒弄到水里。

这个手段不稀奇,重点是假船夫瞒过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似乎挺厉害的。

但大家想想,小鼍龙是龙嘛,龙族本身在西游记里的地位就不清不楚的,可以说是神,也可以说是妖,小鼍龙如果不带妖气,也就不会引起孙悟空注意了。

黑水河这关情节虽然简单,但西游记作者另外还用了两个典故,首先泾河的源头就有一支名为黑水河,暗示黑水河妖怪跟泾河龙王有关,其次是作者将水下的洞府命名为“衡阳水府”。

衡阳在湖南,怎么会跑到西牛贺洲,印度那边去了呢?

话说古代中国人发现,北方的大雁南迁过冬时,到衡阳就不走了,因为衡阳已经足够暖和了嘛,而且自然条件也不错,大雁就把这里当做栖息地,衡山第一峰也因此得名为“回雁峰”。

古代有“鸿雁传书”的典故,大雁被视为书信的象征,它们既然停在回雁峰,衡阳以南的人岂不就得不到书信了么?

于是,文人们纷纷作诗,用“衡阳”来抒发自己思乡之情,表达对亲人书信的渴望。

这样一来,衡阳与传书的柳毅,就成了相似的文化符号,都代表书信。

也许西游记里使用衡阳水府这样的名字,就是想间接提示大家:“记得柳毅和泾河龙王的故事么?”

包括这一章里,孙悟空在西海龙王那儿,还喝了龙女献上的一杯茶,那也不是随便写写,就为了让读者想起柳毅传(chuán)书这个典故啊。

泾河龙王哭了:“只不过虐待了一个龙女,就不让咱们家翻身了吗?一直当反派?”

得,那作者就给他们加上“龙生九子”的设定,只有一个坏儿子,其他八个都是好的。

说到这八个好儿子,其中前四位分别占据了中国的“四渎[dú]”,也就是最大的四条江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这可能是除四海之外,龙族最好的岗位了。

可能多数读者没注意到,四渎龙王不像其他龙王一样呆在自己的辖区内,而是在天上,孙悟空大闹天宫,还有后面请救兵的时候,都多次提到天上的四渎龙神,所以这四位可以说是天庭直辖区的主管,地位超然。

泾河龙王何德何能,给子女安排这么好的工作?

很多西游记解读者认为,这是天庭对泾河龙王一家的补偿,因为泾河龙王的死刺激到李世民,促成了取经大业什么的。这种说法,有点牵强。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泾河龙王的地位,觉得只是一条普通河流的主管。

我们看小鼍龙写信邀请西海龙王吃唐僧肉的时候,用的是“二舅爷”这个称呼。

四海龙王是四兄弟,东西南北,西海龙王排第二,所以小鼍龙的母亲不仅是西海龙王的妹妹,也是四海龙王共同的妹妹。

按《龙王宝卷》的说法,四海龙王是天罡星和福德星所生,他们本身还是木德、金德、火德、水德星君下凡,这四条“老K”的来历远非世间龙王可比。

要什么样的身份,才配得上四海龙王的亲妹妹呢?

原著中,泾河龙王可不仅管一条河,他还有“八水都(dū )总管”之职,掌管着长安城周边八条河。

什么叫“都”,京城为都,长安的土地是“都(dū )土地”,城隍是“都城隍”,在这里任职,天然比别处高几级啊。

所以泾河虽然不是全国最大的河,泾河龙王的身份却远远超越所有江河湖海的龙王,不比四海龙王地位低,他的四个儿子分管四渎也就完全说得通。

当然光有背景不一定能做大官,实力也很重要,五湖四海那么多高等级的龙王,生下那么多龙子龙孙,都抢不过泾河龙王的几个儿子,凭这点老龙也值得骄傲。

其实古代这种一门多才的情况很常见,民间常有什么一门五龙,某家双龙之类的说法,是极大的荣耀,其中汉末的“荀氏八龙”最有名。

有没有一家“九龙”的呢?

苏东坡写过一篇碑文名为《昭灵侯庙碑》,其中记录了一个故事,说的是南阳张公,本是一条龙,生了九个儿子,有次他与另一条龙战斗,九个儿子相助杀死那条龙,随后,父子共同化龙飞升。

就目前的资料看,这可能是最早关于龙生九子的记载了。

大家应该注意到,不管是荀氏八龙,还是张公九子,其实都没有提到“子各不同”或者“不肖子”,主要还是赞美这家人优秀,教子有方,可见早期的龙生九子,其实是褒义,绝对没有朝“品种不同”发展的意思。

关于不同龙种的说法,最全也是最早的,出自西汉的《淮南子》,其中有飞龙、应龙、蛟龙、先龙、屈龙、黄龙、青龙、赤龙、白龙、玄龙总共十种,而且有它们上下各几代的血缘关系,但这十种龙没有一种是怪物,也没落得打杂的命运。

元杂剧《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又有一种龙生七子的说法,七子分别是金脊德胜龙、银脊广胜龙、铜脊沙龙、铁脊陀龙、九尾赤龙、獠牙火龙、镇世恶龙,全是非常霸气的龙族, 其中金脊龙王在明杂剧中更是位居四海龙王之上,堪称万龙之首。

说不定,明朝皇帝就是对淮南子或者杂剧里的龙种有些印象,所以才问大臣的,没想到大臣们会鼓捣出那么一套新发明来,皇帝也只好将错就错了。

明代文人列出的各种关于龙之九子的版本,搁别人都可以单独讲一课了,咱们这儿不那么干,因为这些资料都搜得到,咱们主要列些不常见的材料吧。

比如《封神演义》里,九龙岛四圣,他们的坐骑也是变异龙子,其中花斑豹、狰狞属于封神作者自己的九子版本。《铁树记》中,龙子龙孙都是蛟,《古今注》把蜥蜴称为龙子等。

最好玩是《济公全传》说龙跟牛生出特龙,跟马生出龙驹,跟驴生出春龙,跟羊生出猖龙,跟猪生出债龙等等。

《女仙外史》里还提到一种鱼,是“九种之余支”。

说起来,西游记里白龙马说,他撒的尿,水里的鱼吞了都会变龙,虽说夸张,但结合鲤鱼跳龙门这些故事,都表示古人心目中鱼属于龙的预备役。

各种材料讲完了,我们回头总结一下,会发现什么呢?

早期用龙子来代表优秀的儿子,到明朝却冒出了龙之九子不成器,一代不如一代的设定,堂堂的江河湖海之主,子孙却去驮碑、看门、守乐器,这是不是反应了某种社会现象?

是的,因为明代宗室朱家人,太奇葩了。

朱元璋的家族越来越大,到明末变成十几万人,算上庶族过百万时,质量肯定就无法保证了。所以大臣和文人们造出一套新的龙之九子体系,未尝不是想警示皇帝啊。

我们从现代人的角度看,龙的儿子,为什么一定要像龙,或者一定要继承父母的事业呢?

就像红孩儿那一讲,红孩儿不就自己创业了吗,他也不像牛魔王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事实上龙之九子在各自领域,都达到了垄断的地位,像饕餮这个吃货,名气怕不比真龙小吧。

好了,本期就说到这儿,下一讲,我们说说车迟国斗法的故事,看虎力大仙是如何组建团队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淮南子   城隍   西海   西游记   明朝   反派   龙王   典故   书信   大臣   文人   悟空   儿子   作者   故事   时尚   龙生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