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猕猴:西游记里的最大迷案

六耳猕猴是取经路上最特别的妖怪,他对唐僧肉一点兴趣都没有,反而一心想要去取经。六耳猕猴的秘密究竟是什么,最后被打死的,究竟是孙悟空,还是六耳猕猴?本期来说说西游里最大的迷案。

在女儿国,师徒四人连续遭遇子母河水、如意真仙、女儿国王、蝎子精这几件大事,按道理说,现在正是凝聚力最强的时候,没想到接下来,团队被一群凡人强盗给瓦解了。

三十几个强盗围住取经人,孙悟空打死两个强盗头子,剩下的都逃了,之后师徒投宿时,强盗夜袭,孙悟空又打死几个,然后被唐僧念紧箍咒赶走。

这段情节,明显跟六贼和白骨精两处有些类似,让人感觉作者是不是技穷了。

其实还是有区别,这次孙悟空打死强盗头子的时候,唐僧忍了下来,说他跟猴子感情变深了也好,说他见怪不怪也罢,总是体现了变化。

六贼那一回,我们说唐僧是怕孙悟空连累自己,所以赶猴子走,这一次呢?

孙悟空打死强盗头子的时候,唐僧念经超度他们,顺便说道:“打死强盗的姓孙,我姓陈,冤有头,债有主,阎王不要找错了人。”

得,还是怕被连累,只不过上次怕被官府抓,这次怕阎王给记上一笔。

到晚上,孙悟空再打死几个强盗之后,本来没啥事,错就错在他提了一颗人头回来,把唐僧吓得大惊失色,当场就从马上摔下来,接着就念咒了。

孙悟空打死强盗在唐僧预料之中,但吓唬领导却是重大错误,必须处罚。

这一次孙悟空被赶走,是非常舍不得的,飞了一圈又回来,无奈师父是铁了心不再留他,所以孙悟空凄凄凉凉地去观音那儿求安慰。

这个时候,跟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的六耳猕猴出现,打倒唐僧,抢走行李,还去花果山假冒齐天大圣,组织一支新队伍去取经。

孙悟空找假猴王算帐,打到上穷碧落下黄泉,最后还是靠如来佛解决问题。

六耳猕猴这个角色,可以说是西游记中最特别的,也是包含谜团最多的。

六耳猕猴究竟从什么地方来?他为什么要装成孙悟空?他跟孙悟空有什么关系?甚至还有人问:“最后被打死的,究竟是孙悟空,还是六耳猕猴?”

这段故事,更像是一部悬疑剧,至今没被完全破解,谁也不知道作者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我们知道西游记里,孙悟空和菩萨神仙们会望气,一眼就能分辨出谁是妖怪,谁是神仙,但偏偏在六耳猕猴面前失效了,观音菩萨和整个天庭的神仙都分辨不出真假美猴王,包括天庭至宝照妖镜,照出来也是两只一模一样的猴子。

这就很让人疑惑了,假猴王,真的跟孙悟空不是同一品种么?

整个西游世界,只有如来佛跟地藏王的谛(dì)听神兽能分辨真假,但谛听不肯明说,那就只剩如来佛的单方面说辞。

然而如来口中,却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当着孙悟空的面说的:“天地间有混世四猴,孙悟空是灵明石猴,假行者是六耳猕猴,他耳朵好使,天下事都知道,所以能模仿孙悟空。”

第二种,却是在孙悟空来之前,对灵山弟子们说的:“你们都只有一心,而现在向我们飞来的猴子,却有二心。”

什么叫二心呢,传统用法,当然是说人开小差,或者产生出背叛、欺骗的心思,这跟真假美猴王有什么关系呢?

对古代普通读者来说,西游记中的“二心”很难理解,或者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这里面有谜题,相反,现代人恐怕还更容易读懂。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看过很多影视剧,其中有不少关于人格分裂的片子,所以大家应该很熟悉一个词叫“第二人格”。

这类影视里面最常见的套路,主角身边发生很多奇怪的事,身上无端多了伤口,认识的人被杀等等,有时候主角还能看到凶手,直到结尾,大家才知道,原来干坏事的,就是主角自己,只不过他产生了邪恶的第二人格,而他并不知道。

影视剧最后,往往是主角的善恶两种人格对战,这跟西游记真假美猴王的战斗完全一样。

所以,如来说出“二心竞斗而来”这句话后,我们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第二人格啊。”

当然,明代神魔小说跟现代影视剧的设定肯定不一样,在神话中,修行者的意念,往往能具象化,跟本体同时存在,比如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比如孙悟空的本体在花果山睡觉,魂魄被阴差带到地府后,拿出金箍棒大闹地府,跟本体没什么两样。

假如六耳猕猴真是孙悟空的第二人格,那他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人产生第二人格,通常是在受重大刺激之后,孙悟空遇到每一处困难的时候都可能产生,孙悟空一路上哭了N回,比如被银角大王压的时候,打死白骨精被师父赶走的时候。

不过原著中,沙僧去花果山时,假猴王并不认识沙僧,说明这个第二人格产生于流沙河剧情之前。

假猴王却认识唐僧,初次见面的时候还恭恭敬敬地向唐僧献水,看来他又是孙悟空跳出五行山后产生的。

这个时间范围就小了,中间发生的剧情就那几桩,其中收白马,收八戒,降黑熊精都是顺风顺水,仅有的两次挫折就是打死六贼被唐僧气走,还有被黄风怪迷了眼睛。

从常理分析,孙悟空最有可能产生第二人格的时间,就是六贼那一关,打死六贼,变出一个六耳猕猴,很合理,因打死强盗而生,在打死强盗的时候出场,这又是作者前后照应的手法。

我们看西游记,常会疑惑当初大闹天宫那个孙悟空,到取经路上怎么变得驯服了,如果用双重人格来解释就说得通。

孙悟空暴力、反叛的一面,都集中到六耳猕猴身上去了。

孙悟空在天庭时说:“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对玉帝不满意,他就想坐玉帝的位置,那六耳猕猴对唐僧不满意,就抢走唐僧的文书,决定自己组建取经队伍,这跟孙悟空当初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说六耳猕猴是取经路上最特别的妖怪,也在于此,因为他对唐僧肉一点兴趣都没有,反而一心想要去取经。

取经是如来佛下达的任务,对佛门和大唐子民有利,从来不是妖怪的职责。

沙僧也告诉六耳猕猴了,佛祖安排金蝉子取经,是希望这个徒弟早日修成正果,说白了就是开一条成佛的绿色通道,你以为随便一个妖怪都能取经么?

从这点看,六耳猕猴其实是挺单纯的,他认为自己取经是做好事,有何不可呢,就像无间道里刘德华说的:“给我一个机会,我只想做个好人。”

六耳猕猴对唐僧也是手下留情的,不然以他的棍子,只消用百分之一的力量,唐僧也被打死了,不会只是晕倒。

六耳猕猴千里迢迢回花果山组织取经队伍,让小猴们变成唐僧等人,其实也是希望多帮几个小弟修成正果,如果跟猴子们没感情,他有必要这么做吗?随便在西牛贺洲找几只小妖都可以啊,还不用从东胜神洲出发。

说来说去,连我都快信了。

好吧,其实说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第二人格,这也只是一种趣读方式而已,如果纯以原著角度,恐怕六耳猕猴还是原生的妖怪一枚。

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没有理由把如来佛说成一个撒谎的人,如来说的“混世四猴”,可能才是真相,尽管这个设定有些BUG。

混世四猴是什么呢,灵明石猴、赤尻(kāo)马猴、通臂猿猴、六耳猕猴,在如来口中,这四种猴子神通非凡。

单看孙悟空这灵明石猴和六耳猕猴的本事,确实名不虚传,赤尻马猴和通臂猿猴,在花果山就各有两只,被称为马流二元帅、崩芭二将军,然而这几只猴子实在没什么能力,搁西游路上估计连虎先锋都不如。

而且孙悟空的本事主要来自菩萨祖师,也不是像如来所说,天生就有神通。

再有,猴族的强者还有很多,比如七大圣里的通风大圣、驱神大圣,比如水猿巫支祁等,又岂止四猴,当初地府生死簿上,孙悟空排名才一千三百五十号。

所以我们会说如来关于四猴的设定有BUG,或者说作者有他的原因。

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单写这四种猴子呢?

其实宋元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里,已经有“四猴”的设定,分别是齐天大圣、通天大圣、弥天大圣和泗州圣母,跟《西游记》的混世四猴对照,齐天大圣对应孙悟空不必说,通天大圣对通臂猿猴,弥天大圣对六耳猕猴,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继承痕迹。

之前水帘洞一讲我们说到水帘洞有一位主人:元杂剧的猕猴大神,也可以算六耳猕猴的原型。

有人会觉得不服,“猕猴”太常见了,西游记作者最大的原创是在“六耳”上面吧,这个没原型吧?

六耳怎么来的呢,首先咱们的《山海经》就有一种名为“长(cháng)右”的猴精,长着四只耳朵。

但作者灵感,可能主要还是来自佛门的禅宗。

著名的“法不传六耳”,就是出自禅宗,在这里六耳指的是“第三人”,孙悟空晚上去菩提房间的时候,就专门提到“此间更无六耳”,有人还据此解释成:“那个讨厌的小师弟六耳猕猴不在,师父赶紧教我。”把六耳猕猴想象成孙悟空同门师兄弟,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脑洞了。

禅宗其实还有个典故,叫“六窗猕猴”,说一只猴子在六扇窗户之间跳来跳去,寓意是什么呢?就是劝大家不要被眼、耳、口、鼻、舌、身这六扇窗户迷惑了,其实真实的东西只有那只猴子,也就是我们的意识,也即心猿。

当左边窗户和右边窗户都出现一只猴子是什么情况呢?那就是二心了,其中总有一心是投影,是幻象,是视觉残留,修行者必须想办法找到自己真正的心。

我们再回到《西游记》,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就是去除杂念的过程,是一种进步。

不止孙悟空,六耳猕猴指使小猴变成取经人,其中假沙僧被真沙僧打死,假八戒被真八戒打死,为什么不让沙僧一次把几个假取经人打死,就是为了也给八戒一个“进步”的机会。

所以原文最终写,孙行者“与八戒、沙僧剪断二心”,大家一起进步。

唐僧不能杀生,没机会亲手杀死自己的二心怎么办呢?没关系,后面凌云渡,上游飘下一具尸体,那也算是他的二心了,过了凌云渡,只剩一心之后,唐僧才有机会见到真佛。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成长的途中,不怕苦,不怕妖魔,就怕跑偏,产生二心。

为什么现代人反复强调要找回“最初的梦想”,要“不忘初心”,其实也是搁西游记这儿来的。

不受外界诱惑,不因困难而逃避,一心一意,自然能马到功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西游记   猕猴   如来佛   猴王   大圣   灵明   唐僧   花果山   如来   强盗   妖怪   悟空   猴子   人格   作者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