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2009年入选篇

1.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的结合。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并由中国古代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又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

从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历史。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

先秦及秦、汉的玺印,是古人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此外,还有吉语印、肖形印、黄神越章等印。

秦代玺印发展空前灿烂辉煌,汉代除帝王印仍称玺外,其余都称印。官印称章或印章,私印称信印或印信,印章一词即来源于此。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印章,基本沿袭汉印形制。此时纸张已普遍应用,新的钤印方法随之产生。使朱砂调制成印泥来钤盖印章就是所谓的濡朱之制。

隋、唐、五代直至宋、元的官印,印面增大,竞尚朱文。印文曲屈回绕,借以填补印面的空隙。到了宋代发展成为九叠篆,失去了传统篆书的优美法度。

清代金石学盛行,篆刻流派之多也是前所未有。清初期以程邃最为出色,他的篆刻能“力变文(彭)、何(震)旧习”,富有创造性。清代中叶篆刻艺术进入兴盛时期,成就最高当属丁敬和邓石如。丁敬的篆刻直接取法明人,主要是朱简,又以汉印为宗,但他不以膺古为目的,而是从多方面汲取营养,来孕育变化,成为浙派的开创者。

现代篆刻家以齐白石影响最大。他的篆刻初学丁敬和黄易,进而又追摹赵之谦和汉凿印,另把《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等汉魏碑刻书法融化到篆刻中去。他以简练的单刀法和急就章的神韵,创造出奇恣跌宕、淋漓雄健的齐派风格。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2.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宋朝毕升发明出“薄如钱唇、细如蛛丝”的泥活字雕刻印刷绝技,因为对原料、手工雕刻技术和印刷的要求太高,传世不久失传。

清朝中期,安徽泾县秀才翟泾生研制成功“泥字范”,即先刻成“木活字”,再制成泥“字模”,在当时印制了为数不多的书籍。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3.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汉字是中国文化基本要素之一,中国书法以汉字为依托,区别于其他类书法。

书法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

书法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成为该时期主流风格。魏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唐代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

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先秦书法主要作品介绍:

1)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2)西周 大盂鼎铭文3)西周 毛公鼎铭文4)西周 散氏盘5)东周 石鼓文

秦代书法主要作品介绍:

1)泰山刻石2)云梦睡虎秦简

汉代书法主要作品介绍:

1)马王堆帛书;2)西狭颂;3)埔阁颂;4)张迁碑,《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5)鲜于璜碑:汉代隶书《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6)礼器碑:汉代隶书《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7)曹全碑:汉代隶书《汉合阳令曹全碑》;

8)华山碑 :汉代隶书《西岳华山庙碑》;

9)史晨碑 :东汉隶书,碑体两面刻字,又名《史晨前后碑》;

10)乙瑛碑 :汉代隶书《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吏碑》,刻于永兴元年(公元153年) 六月,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

11)石门颂 :汉代大型隶书摩崖石刻;

12)衡方碑 :汉代隶书《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

魏晋书法著名代表书家及作品介绍:

1、钟繇(151-230)主要作品:1)宣示表;2)荐季直表。

2、王羲之 (303-361)主要作品:1)乐毅论;2)黄庭经;3)兰亭序;4)快雪时晴帖

5)孔侍中帖;6)丧乱帖;7)十七帖

3、王献之(344-386)主要作品:1)洛神赋(十三行);2)鸭头丸帖;3)中秋帖

4、王洵(350 - 401)主要作品:1)伯远帖

南北朝书法著名代表书家及作品介绍:

1、智永(南朝-隋唐),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代,主要作品:《千字文》

●魏碑代表作:1)爨宝子碑;2)爨龙颜碑;3)郑文公碑;4)始平公造像记;5)张猛龙碑;6)石门铭;7)瘗鹤铭;8)张黑女墓志铭 9)泰山金刚经 即《经石峪》

唐代书法著名代表书家及作品介绍:

●著名碑刻:龙藏寺碑

1、欧阳询(公元557-641)主要作品:1)化度寺碑;2)九成宫醴泉铭;3)虞恭公碑;4)张翰思鲈帖;5)皇甫诞碑;6)梦奠帖

2、虞世南(公元558-638)主要作品:1)孔子庙堂碑;2)汝南公主墓志

3、褚遂良(公元596-658或659)主要作品:1) 倪宽赞;2)雁塔圣教序;3)阴符经

4、薛稷(公元649-713)主要作品:信行禅师碑

5、陆柬之(公元1045-1105)主要作品:文赋帖

6、李邕(公元678-747)主要作品:1)《岳麓寺碑》;2)李思训碑

7、张旭主要作品:1)肚痛帖;2)《郎官厅壁记》;3)古诗四贴;4)终年帖;5)十五日帖

8、颜真卿(公元709-785)主要作品:1)东方朔画像赞;2)多宝塔感应碑;3)颜勤礼碑;4)祭侄文稿;5)《大唐中兴颂》;6)麻姑仙坛记;7)颜家庙碑;8)争座位稿;9)自书告身

9、柳公权( 公元778-865)主要作品:1)金刚经;2)神策军碑;3)玄秘塔碑

10、释怀素(公元725-785)主要作品:1)论书帖;2)小草千字文;3)圣母帖;4)自叙帖

11、李世民(公元599-649)主要作品:1)温泉铭;2)晋祠铭

12、李白(公元701-762)主要书法作品1)上阳台帖

五代书法著名代表书家及作品介绍:

1、杨凝式(873-954年)主要作品:1)韭花帖;2)神仙起居法帖

2、彦修

宋代书法著名代表书家及作品介绍:

1、蔡襄(1012-1067)主要作品:1)蔡襄尺牍;2)郊燔帖;3)蒙惠帖;4)陶生帖

2、苏轼(1037-1101)主要作品:1)黄州寒食诗帖;2)罗池庙碑;3)赤壁赋;4)丰乐亭记碑

3、黄庭坚(1045-1105)主要作品:1)花气熏人帖;2)黄州寒食诗卷跋;3)李白忆旧游诗卷

4、米芾(1051-1107)主要作品:1)蜀素帖;2)紫金砚帖;3)论书帖;4)多景楼诗册;5)珊瑚帖;6)研山铭帖;7)向太后挽词;8)寒光帖;9)三帖卷

5、宋徽宗赵佶(1082-1135)代表作品有:草书团扇、牡丹诗册

元代书法著名代表书家:赵孟頫、康里巎巎、鲜于枢、耶律楚材。

明代书法著名代表书家: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宠、张瑞图、宋克。

清代书法著名代表书家:傅山、石涛、朱耷、郑燮、金农、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何绍基、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李瑞清、康有为、刘墉、王文治、王铎、包世臣。

近现代书法著名代表书家:1、沈尹默(1883—1971)2、李志敏(1925—1994)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4.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

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西汉时代,当时人们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制成工艺品。《史记》剪桐封弟篇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基础。

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

南宋时期,已出现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此时杭州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其中就专门有“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 。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如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地都有剪纸作品。中国民间常将剪纸作为家居饰物,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指导下,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

单色剪纸

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底样,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折叠剪纸、剪影、撕纸等都是单色剪纸的表现形式。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彩色剪纸

彩色剪纸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诸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之处:

点染剪纸滋润、装饰性强;

套色剪纸脆利、色块鲜亮;

分色剪纸分色截然、色感丰富;

填色剪纸则单纯、洁净、鲜明。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立体剪纸

立体剪纸既可是单色,也可是彩色。它采用了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综合手法产生的一种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纸,使剪纸由平面感变为立体化,可用于观赏造型及儿童的手工制作等。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中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王羲之   中国   书家   图册   隶书   剪纸   汉代   印章   技艺   文化遗产   公元   书法   名录   物质   时期   著名   代表   艺术   作品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