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考

文/辉哥奇谭

2021/09/29

如果我们能转变习惯,把「随机思考」的方式改为「结构化思考」,那么我们办事和沟通的效率可以提升很多。

之前要筹备一个公司的会议,大约100人参加,公司的培训教室坐不下,于是希望能在外部选一个地点,既能开会,又能在一起吃饭打气。距离开会日期比较近,而费用预算我们希望卡紧一些,这为选址带来很大挑战。

我们发动各种资源帮我们寻找备选地址,最终拿到一个大约20个备选地址的清单。我们需要在这个清单上做出最终选择。当部门四人七嘴八舌的谈起来之后,我发现这样讨论下去效率不高,于是建议大家切换为「结构化思考」,即首先把我们的关键条件列出来,然后针对每个候选地点打分,如果满足条件,就打对勾,如果不满足,就打叉。

我们列出了价格、面积、餐饮条件、停车、距离公司远近等5个条件,针对每个地点,逐一打分。很快就筛选出4、5个符合大部分条件的地点。然后针对这几个地点,我们设计了路线,展开实地调查,用了3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地点的现场考察,最终确定选址。

这是一个典型的借助「结构化思考」提升判断效率,快速达成共识的例子。

其实所谓的「结构化思考」不复杂,就是针对我们要讨论的事情,先定出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清单」(check list),也可能是一个流程,还可能是一组结构化问题。然后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运用这个框架,得出结论。

另外一个例子是我们过去进行OKR调研,我们希望通过一轮摸底访谈,对公司总监使用OKR的情况做一个全面调研,以制订全面推进计划。

起初同事们约了总监就直接谈,但是效果不好,效率也比较低。当我们听到负面反馈时,迅速召集团队成员在一起,共同定出「访谈框架」。这个访谈框架包含一组结构化的问题和评价模型。

比如我们的问题类似于如下:

对OKR的态度如何?拥抱、观望、抵触

OKR使用情况如何?陌生、入门、熟练

OKR推进进度如何?项目、部门、个人(总监、经理、一线员工)

OKR使用过程中碰到哪些困难?是否是我们已知的问题?

OKR使用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心得?是否是我们已知的经验?

评价模型可以用态度、熟练程度、普及程度三个维度来决定,或者简化为态度、熟练程度。这个框架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有了这个框架的前提下,与其他总监的沟通效率就会高很多。

「结构化思考」的例子还有很多,典型的框架包括在阐述观点时的「金字塔原理」,讲演时的黄金圈(Why - How - What),判断个人工作效率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模型,个人管理系统「观为得」(Be - Do - Get)、目标管理系统OKR,甚至司空见惯的5W2H都可以归为「结构化思考」。

我这些年见到的牛人,无一不是在利用「结构化思考」。他们总是能把简单的框架用得炉火纯青,无论是主持会议,阐述观点,讲演,分析问题,都是借助简单有效的框架,而不是「裸奔」。

用「结构化思考」的好处有很多,特别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易共识:讨论会如果缺少统一的讨论框架,一般会冗长而难以达成共识。相反,如果在会议的开始,就提出讨论框架。大家如果同意框架,再去依据框架讨论具体问题,就更容易达成共识。

第二、效率高:「结构化思考」充分体现了边际成本降低的效果。举个例子,在第一个选会议地点的案例中,当我们明确筛选框架后,候选的会议地点再多也能很快搞定。虽然讨论筛选框架可能花了一些时间,但是这些时间成本均摊在对每个选址的判断上,能大大降低平均的判断成本。

第三、结果稳定,很难出错:讨论时如果缺少框架,结果很可能被嗓门大的人带偏,而且缺乏稳定的结果。但是如果我们有清晰的框架,则无论具体是谁来判断,都会有相对稳定的结果。

「结构化思考」是一个简单的工具,易上手难精通,还请大家在工作、生活中多多练习,多多体会。相信你一旦体会过,就会爱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讲演   共识   总监   清单   熟练   框架   模型   例子   效率   程度   地点   条件   简单   会议   时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