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人出国学设计的理由:

国外的设计教育,很早就开始了。


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成立,60年代英国波普运动的兴起,意大利新现代主义设计的浪潮......


当世界沉浸设计教育的不断升级,而中国的设计教育,依然在等待未来的一丝曙光。


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教育院校专业目录》中,“艺术设计”终于取代了这个专业的原有名词——“工艺美术”,自此,中国大学才算正是有了艺术设计专业,而这一等,就是与西方将近一百年的差距。


然而,”工艺美术“的思维局限并未就此停止,刚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设计、20年间不断探索的设计教育体系,依然在诸多方面透露着青涩之躯:


1) 落后的教材和理论体系


关于中国的设计教育体系,康石石曾在之前有过详细介绍——日本中小学教育的美术启蒙课程+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素描教学法+部分西方艺术教育理论与方法,构成了中国最早的艺术设计体系,其影响延续至今。


正是由于教育理论和教育体系的匮乏,中国的设计教育更像是一场形式主义,绝大多数院校基本上都是只注重理论上的教育,而普遍缺乏实际的工作设计经验。


具体表现在教材上,便是十几年的没有太大变动,以北京的许多院校为例,仍是以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系列教材为主,配以导师自己为了课程而设计的案例PPT。


越来越多人出国学设计的理由:

建筑初步教材


但设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和市场,而市场永远是在不断变化的。以建筑设计专业为例,多数国内建筑高校至今仍在教授cad等传统软件,对于Rhino、C4D等相对前沿的设计软件,则基本需要同学们自学完成,甚至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首先要面临的就是与市场的脱节,对于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往往要从头学起。


2) 从属的设计专业


相比于国外差异化明显的设计类院校,至今,国内的设计专业依然从属于美术学院与一些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系。由此所导致的设计类生源选拔,很大程度上,将艺术设计与美术功底划上等号,但艺术真的等于会画画吗?会画画的标准又是什么?


陈丹青曾在《局部》里说,他每次看见那些美院画出来的画就想死,这些画从来和艺术无关,更不能因此触及你的心灵,释放你潜在的创造力,那些所谓的标准都只是为了让你通过制度考试,先触及大学的门槛。功利的不能再功利。


与此同时,从属于艺术院校与艺术系之下的艺术专业设计设置,更是十分模糊化。由此所导致的最大弊端就是,国内学生所接受的设计教育过于平均,没有一项特别具有针对性的职业划分,因此,也就没有一项特别突出的技能。


3)课程设置的差异


首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


中国艺术类高校的课程设置:


越来越多人出国学设计的理由:

国内某美术学院室内专业课程设置


英国艺术类高校的课程设置:


越来越多人出国学设计的理由:

伦敦艺术学院室内专业课程设置


不难看出,国内的艺术类院系,更加注重美学基础,图面效果的图纸教育等技术、技能的培养,但对设计理念、设计思维、设计制作等设计最重要的环节却普遍不够深入。


而国外艺术类学院的课程设计中,设计理论基础、创新性课程以及专业技法课程占了70%的比重。


以英国为例,其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多为三年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紧密的大学生涯中真正的掌握专业创作方法论以及创作技法,通常在大一第一学期便会开始极具针对性的专业教学。


而相较英国高效的教育模式,美国以及欧洲国家的本科教学均为四年。同学们在第一学年,会先接触到绘画等基础课程。随后三年均为专业技法与设计思维,与英国的课程设置如出一辙。


4) 由此导致的设计思维差异


两种差异巨大的教育体系之下,也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思维。


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两者本不应该割裂而谈,但国内对于设计思维的漠视,导致很多人对于设计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理解。


以设计课题为例:




由此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无法在设计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与成就感,但由于从小所接受的应试教育思维,在面对当下的设计教育问题时,往往感到茫然无措,甚至只会一味抱怨,久而久之,甚至会在心理上,将自己认定为一个画图匠。


5)”失语“的设计师


“五彩斑斓的黑”、“用photoshop,不要用PS”一时成为设计界流传的网上经典对话。你永远无法预知甲方的要求有多奇葩,而这却正是中国当下最真实的设计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之下,中国的设计师,是”失语“的。


越来越多人出国学设计的理由:

图源:《小舍得》


大众普遍审美的匮乏,让那些有着自由灵魂的设计似乎很难脱颖而出。而国内市场,也总吝啬于包容一个设计师漫长的成长。


良好的市场可以促进设计教育的发展,而畸形的市场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裹挟学校的教育。


每一门市场领域的过热,必然会带来国内大学相应专业数量设置的猛增,这本是一件好事,毕竟很多国外院校的设置初衷,也是为了培养专业领域的人才。但连年毫无忌惮的扩招加上参差不齐、平均化的国内教育,似乎并未带来市场技术上的快速革新,但却一定会带来相应职位的供大于求。


对于设计师的标准也随之水涨船高,30年前,会画画就叫设计师,20前,会手绘就是设计师,15年前,会电脑制图就是设计师,现在,遍地都是设计师。行业竞争的加剧,必然会倒逼着国内设计教育作出改变,一些国内的艺术院系也都在积极尝试教育变革,但这条改变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Final: 对于学设计的人来说,大概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点浇不灭的花火,也许是对设计最初的热忱与希望,也许是蠢蠢欲动的求知欲望。


康石石曾见过许多对设计满怀理想的青年人,抱着一腔热忱,经过大学教育的洗礼,最终在现实的战场上败下阵来,然而,总会有那些心中仍有不甘的人,在留学的路上,重新找回了自我,如果你也想成为其中的一员,可以私信与我取得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英国   技法   国学   中国   艺术设计   艺术类   设计师   思维   院校   理由   国外   课程   艺术   国内   时尚   大学   专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