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式消费大势?科蒂推线下无接触“数字试香仪”| 一周鲜事

本周鲜锋君去一家新肆探店时,

在其中的香水区试香了许久,

透过一纸薄片便闻了各种香水味。

也在“数字化”的自助购下,

体验了一把不被BA打扰尽情试妆的感觉。

探店详情戳《打卡金华ONLY WRITE首店 揭秘背后经营法则》。

进行相关分析时鲜锋君发现,

这种不接触、无接触式消费处于大势,

为此诸多品牌借助数字化工具推出无接触服务。

无接触式消费大势?科蒂推线下无接触“数字试香仪”| 一周鲜事

譬如全球化妆品公司科蒂Coty便透露,

将在未来12个月内推出免接触香水测试仪。

据了解它由其与法国从事智能设备、微剂量等的初创公司Êverie共同开发,

该设备可将香水液体直接输送到消费者的手臂或试香纸上,

本月将在欧洲主要市场的美妆零售店进行测试,

亚洲则将计划在2021年晚些时候进行进一步测试。

有着“能为香水试用装注入生命”之称的“数字试香仪”,

除了抓住了无接触消费的大势,

还有什么优势呢?

据鲜锋君了解此设备除避免香气过于冲鼻,

无接触式消费大势?科蒂推线下无接触“数字试香仪”| 一周鲜事

减少对香水损耗外,

还可通过数字化的功能帮助门店收集数据,

进行产品和体验感的优化,

同时也能通过这一无接触的试香方法减少消费者内心的担忧,

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线下的成交。

不得不承认在线下消费愈发理性之下,

产品试用的健康、安全、无接触式消费成为了一种趋势,

此时零接触的试香无疑是抓住了机遇。

但无接触并非此时才成为大势,

早在2020年疫情期间,

韩国美妆集团爱茉莉太平洋便在首尔旗舰店,

推出了基于增强现实技术(AR)的试妆镜,

无接触式消费大势?科蒂推线下无接触“数字试香仪”| 一周鲜事

顾客拍照后会根据皮肤特征推荐相应产品,

随后在镜面上呈现出试用者上妆后的效果图。

且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接触,

该门店在所有产品旁边摆放了QR码,

以便顾客可以用手机查看详细信息。

这与ONLY WRITE的自助购有异曲同工之妙。

无接触式消费大势?科蒂推线下无接触“数字试香仪”| 一周鲜事

此外西班牙香水和时装集团Puig为顺应疫情后的市场环境,

推出了非接触式试香技术Ai.lice,

据了解消费者可使用智能手机扫描香水瓶,

或包装上的二维码获取香水的香调及主要成分,

无需直接到香水或接触到产品本身,

且该技术还可智能推荐与消费者喜好相匹配的店内类似产品,

据统计目前这一技术已应用到Puig旗下Carolina Herrera、

Nina Ricci和L’Artisan Parfumeur等品牌。

无人接触式有多得消费者心已毋庸置疑,

之于品牌/门店更重要的是有所行动,

如新肆那般进行新零售和数字化的尝试,

“消费者需求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方是抓人心的明智之举。

点评:事实上,无论是ONLY WRITE的自助购,还是无接触式试香仪,都是在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门店/品牌通过数字化在拥抱消费者,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得消费者心者得天下”,就如资生堂集团说的那般,“无论消费者和市场如何改变,零售的本质始终不变——坚持通过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谁能围绕用户创造更多的服务价值,谁将赢得新一代用户。”

在当下,品牌和门店都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抓住其痛点问题,并通过高质量产品、数字化工具的赋能,及线上线下打通的闭环营销,有效实现“品效销”合一,继而长期圈粉。


脱氧熊果苷禁用?欧盟“美白成分家族”再减一员


在中国化妆品新条例的推进落地如火如荼之际,

鲜锋君注意到欧盟在化妆品条例上也有了新动作。

据悉在7月初欧盟官方公报,

发布了一则化妆品最新条例(第2021/1099号修订案)的讯息。

无接触式消费大势?科蒂推线下无接触“数字试香仪”| 一周鲜事

据显示欧盟委员会就脱氧熊果苷和1,3-二羟基丙酮(DHC)两种物质成分,

在欧盟化妆品法规(EC)No 1223/2009:

附录II(化妆品禁用物质清单)和附录III中新增相关条例。

其中前者已新增第1657条款,

即规定自2021年7月26日起,

化妆品中不得再使用脱氧熊果苷这一美白成分。

鲜锋君了解到原因是该成分性能不稳定,

或会释放氢(公开资料显示,其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而这一有害物质恰是欧盟化妆品法规中的禁用物质,

且其受到欧盟化妆品禁用物质清单第1339条的管制。

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基于安全性考虑指出,

脱氧熊果苷在配方中不稳定易降解出氢醌,

将其运用到产品中不安全,

因此该被禁止用于化妆品的美白中。

这也就意味着欧盟“美白成分家族”中继氢醌后将再减一员。

欧盟早已于2002年1月2日起就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对苯二酚(氢醌),

而在中国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相关规定,

对苯二酚(氢醌)也被列在化妆品禁用组分中。

无接触式消费大势?科蒂推线下无接触“数字试香仪”| 一周鲜事

而今脱氧熊果苷在欧盟禁用到化妆品中,

这会对中国市场有影响吗?

据鲜锋君观察目前来看并不会,

因为化妆品行业并不止一种美白成分,

相较于强效的脱氧熊果苷,

国内较常用的葡萄糖基化的氢醌衍生物是α—熊果苷、β—熊果苷,

且在当下的中国化妆品相关法规中,

β—熊果苷、α—熊果苷是可以添加的成分。

鲜锋君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

添加上述两种成分的化妆品并不少见,

且颇受消费者的喜爱。

譬如HBNα—熊果苷精粹水,

不仅获得天猫金妆奖2021年度TOP品牌,

还在2021你那3月榜天猫销量榜单中位居NO.1。

无接触式消费大势?科蒂推线下无接触“数字试香仪”| 一周鲜事

小红书上关于α—熊果苷的相关笔记达6万+笔记,

由此也不难窥见消费者对美白成分的关注。

且随着“成分党”的崛起,

消费者们对美白成分可谓是如数家珍,

品牌若想在此方面做文章,

则需要做出真正安全有效且有差异化的产品。

点评:之于美白产品,安全性、功效性是消费者买单的首要因素。但美白淡斑产品的安全功效需要品牌在科研、产品原料、实验等多方面发力。

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来看,淡斑美白品类属于安全风险较高的化妆品,称之为特殊用途化妆品,需要进行测试,且实行注册管理,而这无疑进一步加强了对淡斑美白产品的管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

无接触式消费大势?科蒂推线下无接触“数字试香仪”| 一周鲜事

之于化妆品行业,美白成分的增减,或条例的严控,无非是为了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产品的优质更新迭代,并不需要“过度反应”,只需用科研和用心将产品力做好,并围绕受众群体做营销宣传,自会提升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大势   疫情   欧盟   安全性   成分   条例   物质   香水   消费者   化妆品   法规   数字   品牌   集团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