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确定鱼是否能感受到疼痛”——鱼能感受到疼痛吗?

“我并不确定鱼是否能感受到疼痛”——鱼能感受到疼痛吗?

鱼能感觉到痛吗?

该问题来源于网友的提问“日本人喜欢吃生鱼片,切肉时活鱼会疼吗?”因

自己有一定了解就在此“班门弄斧”了啊,如有问题还望评论区交流。

在这一个表面问题之下,至少可以看到3个潜在的问题:

“我并不确定鱼是否能感受到疼痛”——鱼能感受到疼痛吗?

鱼是否有痛觉?

曾经人们倾向于认为鱼没有痛觉,因为鱼的大脑非常简单,没有一种叫新皮质的结构,所以感觉不到痛苦。

但是,有人认为,这种对疼痛理解方式是按照人类的疼痛模式来设想的。

比如,1977年《田野与河流》杂志举办的辩论会上,作家、垂钓爱好者埃德·塞恩如此答道:“鱼并不会以你磕到了膝盖、踢肿了脚趾、害上了牙痛这样的方式感受到痛苦,因为它们的神经系统比我们的简单太多了。我并不能确定它们真的什么痛苦都感受不到,但既然我们能感受到痛苦,或许它们也能感受到一种’鱼痛’”。

随着人们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在鱼的体内也存在着一种伤害感受器神经细胞,这种细胞能够帮助鱼感知潜在伤害,比如高温和腐蚀性化学物质等。

此外,鱼还能像哺乳动物一样分泌出阿片类物质,一种天然止痛剂,来帮助止痛。

最最重要的是,鱼类在遭受伤害时,它们的脑部活动和我们的极为相似。

人们将钉子扎入鱼的腮后部,可以在小脑、端脑等意识感知区域接受非常明显的神经电信号。

而从鱼的行为上来研究,也有相当的证据支持鱼能感知到痛觉。

比如有研究者给虹鳟鱼注射醋酸(醋酸能引起疼痛),然后往鱼缸里扔大量的小物体,一般情况下,鱼都会去躲避小物体,但是注射了醋酸的鱼却反应“很迟钝”。

这很可能就是因为疼痛使它们无暇顾及。而如果将注射了醋酸的鱼再注射吗啡,它们又可以恢复到之前的那种警觉状态。

此外,在另一项研究中,人们将醋酸注射进鱼的唇部,结果发现鱼在水底左右摇晃,不断摩擦嘴唇,而且进食行为相较于注射生理盐水的鱼严重受限。

还有研究者给斑马鱼准备了2个水族箱,其中一个很荒凉什么都没有,另一个有石子、植物等。一般情况下,斑马鱼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二个水缸。

但是当在斑马鱼身上注射醋酸,再往荒凉的水族箱里注射可止痛的利多卡因,于是有意思的现象发生了:那些注射了醋酸的鱼转身就跑进荒凉的水族箱内。

但是,即便如此,也还有人并不认为鱼有痛觉,至少说意识上的痛觉。

2016年,昆士兰大学教授布莱恩·基在一篇知名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鱼为什么感受不到痛苦》的论文。直指那些看似证明了鱼能感到疼痛的试验设计并不严谨,此外他还认为鱼的脑子太简单,根本无法在主观上体验到疼痛。

结果,论文刚一发,就收到了全球40多个科学家的回应,几乎都是清一色反对他的结论的。虽然,确实有一部分研究存在研究缺陷,但是绝大多数文献都在支持鱼拥有痛觉这个结论。

科学们普遍认为,鱼脑过于简单而不能感受痛苦的观点明显过时了,大多数脊椎动物以及部分无脊椎动物都具有意识,而且具有一个像我们这样肿胀的大脑皮层并非是能够对世界产生主观体验的先决条件。

换句话说,人们现在更倾向认为鱼是拥有感知疼觉的能力的!

“我并不确定鱼是否能感受到疼痛”——鱼能感受到疼痛吗?

没有“鱼翅”的鲨鱼

人道主义屠宰是笑话?

如果鱼能感觉到痛,我们还应安心吃它吗?

这个问题其实在我们中国绝大多数人看来就是个笑话!显得非常幼稚!时常被认为“脑子有病”。因为我们并不觉得鱼有没有痛觉和我们吃它是矛盾冲突的。

但是,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动物的保护立法却是一件非常严格的事情。他们的保护范围早已从遥远的原始森林的野生濒危的物种上升到了常规的餐桌动物清单。

简单来说,你如果没有得到政府审批而屠宰动物或以非人道主义的方式屠宰动物都可能会面临牢狱之灾。

而作为中国人来讲,人道主义屠宰和非人道主义屠宰无非都是屠宰,动物都得死,这二者有何区别呢!

但是,当你看到这些新闻报道时多少会有一丝触动:

从山西运到新疆的活鸡,长途运输7-10天,鸡挤在笼中不能站立,日光暴晒,无水无食,鸡的眼睛昏昏沉沉,半开半闭,似死非死状。

山东聊城每年活宰肉牛多达五六十万头。这些牛在被屠杀前,要经过强行注水的“工艺处理”,牛被折磨得生不如死,然后被活杀。

河北某县为了动物皮毛,根据“工艺需求”,硬生生地大规模活剥动物,而被剥光毛皮的大批动物则会被扔在空场,活活被痛苦煎熬至死。

而更提某些地区,活吃动物的陋习,以及活取熊胆等活动。

人类对屠宰动物讲究人道主义并不是自我意淫。这实际上是人类对自身品格要求的体现!而之所以不得不进行屠宰,实在是要生存下去的无奈之举。但是,这并不妨碍人类对文明的追求!

“我并不确定鱼是否能感受到疼痛”——鱼能感受到疼痛吗?

关于鱼的立法保护

其实,吃鱼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不吃鱼引起的问题更大。

所以对于吃不吃鱼基本上没有多少争议!

但是,如何人道主义的杀鱼以及对鱼类捕捞保护上就成了主要的主题了。

相比于人类宰杀鱼类的数量,人类屠宰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的数量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全世界每年约有700亿只陆地动物被人类杀死以充当食物。

与之相比,全球每年有100亿到1000亿条饲养鱼被杀掉,有10000亿到30000亿只野生鱼类被捕获

而光人类每年的宰杀的鱼类数目,就要远远超过了自古以来在地球上生存过的所有人口。

由此可见,鱼无法像家畜、实验室动物、宠物等被平等对待过

而在立法上更是普遍被忽视,比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动物福利法律是地区性的,每个州或省都可能不同,有的保护鱼类,有的则不。

日本的相关法律基本上忽略了鱼类。而在中国连宠物、家畜等都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法律保护,更别提鱼了。在美国,法律只保护大多数用于实验研究和售作宠物的温血动物,但不包括鱼类。

为什么全球国家对鱼的保护如此漠视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鱼只是一种头脑简单的动物,所以根本就不用去关心如何屠宰它们。就如同我们不需要考虑水果、蔬菜的感受一样!

“我并不确定鱼是否能感受到疼痛”——鱼能感受到疼痛吗?

生鱼片在日本的地位很高

为何日本人对鱼如此残忍?

日本人确实对“鱼”不客气!

日本人对鱼的吃法简直登峰造极!你可以在很多在线视频上看到以下场景:

厨师用一块布紧紧握住鱼头,用一个铁刨丝硬生生地顺着鱼身刮掉鱼鳞。

然后手执长刀,沿鱼身割下长条状的鱼肉。染而,鱼在整个过程还在他手里激烈挣扎,于是深色的血液如同石榴汁一般从鱼身喷流而出。

厨师片完几片肉之后,就将鱼浸入冰水里,然后他去处理长条状的鱼肉,并做成生鱼片,如此反复,最后整条鱼肉摆在中央,长条形的鱼肉整齐的码在两侧,其周围点缀着各种蔬菜。而鱼嘴、鱼鳃还在不时的薇薇开合。

前些年,BBC记者冒着生命威胁去拍摄了日本人违规捕鲸的场景,并拍成了纪录片,最后当年被奥斯卡评为最佳纪录长片奖。也是因为国际舆论的压力,日本捕鲸协会不得不妥协接受相关规定。而在2019年6月30日,我们又看到了一则消息:日本正式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将开始商业捕鲸!

如此看来,日本人对鱼可不“客气”!为何日本人会如此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是岛国,捕鱼是日本人的重要传统,鱼对于日本人来说简直就和稻米对中国人一样。

而在长期对鱼的利用历史上,造就了日本人对“鱼”的各种吃法!吃生鱼片,将鱼一片片的“凌迟”,在鱼“死”之前让顾客吃完鲜嫩的鱼肉似乎也就成了对厨师技艺的肯定。于是,这种文化渐渐就积淀下来。

而日本人将开启商业捕鲸,一方面是这种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利益在推动他们这么去做。

相比较,日本人对鱼的残忍,中国人对鱼也不含糊

之前在某地方烹饪节目上看见,一厨师手握一只活鱼,然后用快刀片开鱼身,割成斜条花纹,然后浇上酱汁,然后厨师用手套抓住鱼头,将鱼身放入高温的油锅里。没过几分钟,鱼身就被炸的通红,然后厨师将鱼取出摆在盘子里,在鱼身处浇上已调制好的汁液。而此时,厨师最得意向大家展示的就是,虽然鱼的身子已经被炸熟,但是鱼的嘴和腮还在不断地开合!

总结

写到这,我想基本上已经回答的差不多了。而大家对此也会有自己的各自的思考和答案。

总的来说,鱼是有痛觉的!人们不大可能不去吃鱼,但是吃鱼时怀着对大自然的赠予的敬畏之情,可能我们可以走在更文明的道路上!

作者:蚊子与茶杯

做一位“不正经”的科普传播者

码字不易,认可欢迎关注、点赞和评论

大千世界,精彩不断,切勿一人独行!

「声明:本文原创,图片来源互联网,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疼痛   捕鲸   痛觉   生鱼片   人道主义   醋酸   日本人   日本   鱼肉   鱼类   厨师   痛苦   人类   动物   简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