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行为到底能否被预测?

人类的行为到底能否被预测?

编著:该文章属于“科学闲话”专栏,很难避免主观观点,望周知!

我们知道,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是具有很大不同的,如果单纯去用物理学去解释社会现象本身是存在一定疑问的。

即便如此,人类还是会倾向去人类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因为我们认为,同样是组成宇宙的一部分,为什么人类的行为就不能用物理学来描述呢。这也是统计物理学一直在做的事情。

但是如果按照《黑天鹅》作者塔布勒的观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确实,物理学下的物体是没有意识的,而人类是有的;物理学下的自然现象是可以得到预测的,而社会科学下的人类行为却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根本无法用自然物理学下的法则来进行描述并进行预测。

人类的行为到底能否被预测?

塔布勒的观点非常具有说服力,但是他的观点还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

人类的行为自然是很难预测的,就像微观粒子的运动,但是如果当人类的行为组成一个庞大团体,就像微观粒子组成宏观物体一样,人类的行为就会像宏观物体在经典物理学下的路径预测一样,非常有规则,非常准确。

人类的行为到底能否被预测?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微观粒子的运动几乎是各种概率下的所有路径可能的总和。而我们人类是有自我意识的,我们会在路径选择上具有一定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是带有个体目的性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个体的行为都会带有一定目的性,即使带有目的性也不一定会使个体自始自终都会保持一种目的性。

而且,就人类个体而言,个体的目的性在很多方面都是具有多面性的。在你不感兴趣的地方有些人会感兴趣,在你感兴趣的地方很多人却并不感冒。

但是,当这个整体变得越来越庞大时,我们就会惊讶的发现,整体中的顺力和逆力居然得到抵消,而没有被抵消的部分就会得到展现。

人类的行为到底能否被预测?

如此看来,个体的行为确实重要,因为没有个体就无法组成整体。

但是,个体的行为又不是特别重要,只有那些具有通性的东西才有可能会被体现,就像宏观物体组成下的微观粒子一样,微小粒子的各个方向的运动被其他粒子的各个方向的运动所抵消,而没有被抵消的部分就会被物体的整体性所表现出来。

按照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就可以发现,社会科学下的社会现象,就是社会现象下人类往某个方向性前行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认为是个体目的性的表现。

人类的行为到底能否被预测?

其实这个是很好理解的,假设绝大多数人类个体都对财富、权力、名声、地位进行追求。

自然,社会中有其他追求的小部分个体的声音就会被淹没在人海之中,进而让整个社会在很多层面上反映出对财富、权力、名声、地位的追求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的社会有历史以来似乎一直都在围绕着这些东西来展示特性,只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特性逐步在减低。

仔细想想,这也很正常,因为社会如果要发展,它就必须得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可能让整个社会资源都围绕在财富、权力追求和斗争中。

人类的行为到底能否被预测?

概括而言,社会科学下的人类行为的通性现象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很好预测的。虽然,我不太认可《大数据时代》作者对未来世界那么激进的观点,但是我认为社会现象是稳定的,不会如此不具确定性。

在上文中,我们从侧面来证明了,人类的通性行为在很大程度是可以得到预测的。但是,我们没有从正面来回答,为什么人类的通性行为能被预测到。这个可能要从热力学定律的角度出发了。

我们知道,物体都有保持前后状态一致性的特性,我们称之为惯性也好,路径依赖也好。

人类的行为到底能否被预测?

不管如何,我们如果要改变前后状态,就必须得有相当程度的能量注入其中,没有能量注入状态就不会改变,物体就会倾向保持原来的状态。这是自然科学下对物质保持惯性的解释。

那么人类为什么也会在很大程度下遵循惯性呢,这其实很好理解。

人类之所以能产生主观能动性,并区别于其他物体(如石头),就是因为我们在每分每秒种都在消耗能量来维持这种能动性,这些能量是你从每顿食物中获取的。

正是因为这些能量,可以使得像人类这样的生命摆脱其他无生命物体的特性,我们可以新陈代谢,我们可以由出生时的小孩变成成年时的大人,我们可以产生一系列的自主行为等等,这都使得我们变得非常具有优势。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情况,能量对于我们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为了维持新陈代谢,我们需要去采集水果、我们需要去狩猎、我们需要去和同伴竞争、我们甚至和同伴相互厮杀等等。

人类在几百万年的短缺能量的现实面前,几乎对每一份能够利用的能源进行充分开发。

在这个开发过程中,对外,我们去获取更多食物和可以利用的能源;对内,我们的细胞对能量进行几乎极致的利用。

人类的行为到底能否被预测?

所以,这就解释了,我们的大脑确实会思考,但为什么不无时无刻进行思考。

因为周围没有那么多的能量可以利用用来思考,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几乎保持着本能,因为不进行思考是最省力的方式,这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能量。我们需要休眠也是如此,休眠使得我们能够让能量得到最优化。

说到这,我们就可以和自然科学下的世界联系起来了,物体为什么要保持惯性运动就是因为系统中能量没有得到输入导致的。

此时,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思考,如果一个系统中注入微不足道的能量是否能给系统产生影响呢?答案显而易见。

人类的行为到底能否被预测?

人类个体的行为为什么会拥有惯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外界可以注入到人类个体的能量实在是太有限了,我们在通常情况下都会保持单一思考,而在行为倾向上也保持着近乎惯性。

我们要充分利用它就得牺牲掉很多东西。如果数学好的朋友可以去计算下,如果人类维持不休眠状态下需要多少能源,时刻保持运动和思考会需要多少能源,而如果大脑不进行单一思考而进行多方思考(类似两个人朝不同方向进行思考)需要多少能量。

人类的行为到底能否被预测?

如此看来,我们不得不惊叹一个事实,人类行为是一种动态行为却因为环境局限而保持着类似静态行为相一致的目的性。

所以说,人类行为就凭惯性这一点,在很多方面就不得不会具有可预测性的特性。假设人类从一开始就有充足的能量需求,人类的社会形态又会是怎样一个构造呢?

这个自然我们无法想象,但是可以预测的是,人类就在朝着能量自由这个方向进展,但是可惜的是,我们却拥有着能量缺乏时代的遗留下的躯体。

人们一直在思考人工智能会怎样,如果按照这种思维方式的话,假设人类的思维能够整合成电脑上的某种程序的话,那么人类极有可能会由之前的每个单一个体整合为统一整体。

也就是说,人类再次没了“我”这个概念,因为那个世界就只有一个人,它叫做人工智能!

人类的行为到底能否被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微观粒子   人类   都会   通性   目的性   物理学   惯性   物体   社会科学   能量   特性   个体   观点   现象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