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

科普: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

在我国,成年人每3个人就有1个有高血压!

如此夸张的数据背后,往往隐藏着人们对高血压的忽视态度。

高血压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期得了高血压,很多人丝毫觉察不到。只是简单地觉得自己有点头晕、疲乏等感觉,但是总的来讲似乎“可以忍忍”。

这一忍确实可能见效,因为很多人很快头晕等表现就消失了。但是,这次“成功策略”却很可能让人产生一个误解:我们没有大问题!

于是,以后每次出现这种头晕等情况时,他很可能都会选择“忍”这样一种策略。

但是,忘了头晕其实是机体在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出问题!

最终,很多人会在忍到无法再忍时,选择医疗救助,但是,此时的血压问题很可能已经不轻了。

遗传和生活习性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客观来讲,高血压的病因很复杂。其中,很大程度上与遗传和生活习惯有关。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压不在考虑范畴。

大约60%的高血压病人都有家族史。而目前基因学上认为,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所致,约30%-50%的高血压病人有遗传背景。

科普: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

高血压可能与多基因遗传有关

除了遗传,生活习性可显著影响高血压的形成。

比如,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异常等因素可引起高血压。

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也被认为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比如,食入过多食盐、大量饮酒、经常大鱼大肉等。

食咸文化与高血压

食咸习惯在中国的很多地区都非常流行。

为什么中国人如此钟爱咸味呢?

有人认为这可能与中国人的文化有关。

在古代,盐是生活必需品,但也是珍贵之物。

尤其是古代,人们劳作的强度很大,补充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科普: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

古代劳动人们工作强度很大,补充盐十分必要

所以,当人们拿出酒菜招待客人时,为了表达自己的待客热情,会拼命往菜里放盐,似乎放的越咸就代表主人待人大方。

此外,盐在古代可以用来腌渍食物,以防腐败。但是,这种储备的食物自然难免是“很咸”的。

于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下,食咸就成了风俗习惯。

渐渐有的人不吃“很咸”就很不自在。

但是,吃下过多食盐在现代社会中,显然就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了。

因为我们并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大强度劳作,所以过多的盐无法有效排出,这就为高血压的形成带来了隐患。

食咸是怎样导致高血压的?

并不是说食咸就一定会得高血压,但是,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且饮食长期过咸的人群来说,规避这份风险还是十分重要的。

钠离子对细胞来讲,极其重要。很多细胞生理活动都与钠离子有关。

人细胞的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骨架,其上零星点缀了很大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活性物质,很多生命活动都必须依靠其来执行。

科普: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

细胞膜上有钠离子等物质的转运蛋白

在细胞膜上就有一些蛋白质,承担着运转物质运输的。

为什么细胞膜上要有这么一些蛋白质来负责物质运输呢?

因为磷脂双分子层密密麻麻地排列,只有比其间隙小的物质才可以穿过去,而其他的物质就只能呆在细胞外。

比如水分子就可以自由穿过,而钠离子是一种无法自由穿透细胞膜的离子。

在细胞膜上就存在着这么一种蛋白质,叫做钠-钾离子泵。它可以将细胞内的3个钠离子泵出细胞外,而又将细胞外的2个钾离子泵入细胞内。

科普: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如此就可以造成细胞膜外的钠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内,而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外。

具体来讲,细胞膜外的钠离子浓度大约是细胞内的15倍,而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是细胞外的30倍。

如此悬殊的浓度差,是为了细胞的一些生理活动来服务的。

因为当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时,它们可以快速的进入细胞内,如此便可以在细胞膜上产生电流,而这个电流对于细胞间相互进行信息传递至关重要。

比如,下图细胞上的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

科普: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

当人食入过多食盐时,势必会造成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超过了原先的浓度差,此时细胞外-内的浓度差要大于原先的浓度差,于是就可以将细胞内的水分子吸引至细胞外。此时细胞就脱水了。

为什么水会由溶液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运转呢?

这是因为钠离子等物质拥有的极性会吸引着水分子向其运动。而浓度高一侧的离子吸引力更大,所以水会更多地流向该侧。

科普: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

钠离子的极性是水由不同浓度溶液转运的原因

比如,下图中左侧为放入了大量食盐的溶液(高渗溶液),中间与正常血浆浓度的食盐溶液(等渗溶液),右侧为低于正常血浆浓度的食盐溶液(低渗溶液)。

科普: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

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内失水皱缩

此时,我们就可以看见,在低渗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胀大,甚至破裂。而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在其内就会“皱缩”起来。

如果我们食入大量食盐之后,组织细胞倾向于“皱缩“,这显然会严重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所以,细胞们会将这份信息感觉传递给大脑,告诉大脑“我们快死了”。

而大脑此时就会告诉你,“我渴了”。于是,你就会饮水,来稀释细胞外过度的钠离子浓度。

但是,这么一来,你就喝下了大量的水,打比方原本血管里只有4L血液,此时就可能有4.5L。这些多出来的血容量,就会挤压血管壁,导致血管压力增加。

科普: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

血容量过大,引起血压上升

于是,高血压就形成了。

当然,实际高血压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血管自身也会有调节机制,比如在动脉血管壁上,不仅存在弹性纤维细胞,还有平滑肌。

科普: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

蓝色细胞为血管平滑肌

人体的血流不可能无时不刻都是保持不变的,比如有时候我们出现一些紧急特殊情况,大量运动后出汗,此时血管里的容量显然会减少。而此时,平滑肌就会收缩,血管管径变小,从而来使得血压保持稳定,这样机体的各个地方的组织细胞就不会得不到血液滋润。

当然,如果喝下大量的水,血容量大幅增加,此时血管平滑肌会舒张,来使得血压下降,以免血压过高导致血浆撑破血管壁。

科普: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

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放松引起管径变化,调节血压稳定

理论上,当人吃咸了之后,会不自觉的喝水引起血容量增加,平滑肌会舒张以保持血压不至于过高。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相反。

当人长期食咸,可引起微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的钠离子增多,而在该细胞上存在着一种叫做钠-钙离子交换蛋白。它的作用和钠钾泵的原理是类似的,只不过它的目的是将一个钙离子排出细胞外,同时换入3个钠离子。

科普: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

钠-钙离子交换蛋白

如果细胞内的钠离子数量已经足够多了的话,自然该离子交换蛋白就不工作了。

于是,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就会升高。

而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是重要的启动平滑肌收缩的因子,于是,这些平滑肌就会倾向于收缩。

如此,就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了。

此外,有充分证据表明,肾脏在维持血容量、心输出量和血压三方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以往都倾向认为,肾脏是血压过高的受害者。比如,下图是肾动脉的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产生尿液的过程。

如果血压过高,将会导致肾小球受损。时间一长,可导致慢性肾炎。

科普: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

肾动脉血液经过肾小球产生尿的过程

但是,后来的研究却发现,肾脏可能在引起高血压上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而这部分原因很大程度上可能与遗传有关。

比如,很多高血压病人的子女,虽然血压显示正常,但是他们的肾动脉等的血流动力学却呈现异常。

而且研究者发现,将高血压个体的肾脏移植给另一个血压正常的个体,可致后者发生高血压。

肾脏是重要的通过尿液排钠的途径。但是,很多高血压病人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肾排钠能力缺陷。这可能也是重要的导致高血压的原因。

而这部分人摄入过多食盐,罹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要高很大!

结语

总的来讲,导致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长期食用过多食盐,对某些易感高血压人群,是个非常重要的诱因。

最关键地是,罹患高血压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年轻时一般不会得,所以很容易产生侥幸或忽视心理。

而这给食咸引起高血压带来了可能。

所以,为了健康,请在舀起盐粒时慎重!

科普: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高血压   平滑肌   细胞膜   食盐   肾脏   溶液   机理   浓度   蛋白质   离子   血管   血压   细胞内   细胞   物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