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又是一年开学季,脱下校服迈进大学的门槛,总是充满了对未知的憧憬和忐忑。会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有什么新鲜的课程,会遇到什么样的舍友,能不能收获梦寐以求的爱情……一切的一切都像盲盒。而比起这些更像盲盒的,也许是大学食堂吧。

如果你已经离开校园,有哪些食物是你最怀念的?

是上过新闻联播物美价廉的食堂?热销全国却在背后低调的土特产研发中心?还是周围学校学生都来蹭饭的火爆单品……中国各地的高校,有的对当地原料做了深加工,有的为菜农解决了销路问题,有的生生把花园种成了菜地……究竟哪所大学最“好吃”?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中国“好吃”大学不完全地图 ©️华夏风物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隶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石河子大学,可能是研发高校特产里最成功也最低调的学校了。陪伴无数新疆“90后”长大的神内胡萝卜汁,正是出自这里。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色泽浓郁的胡萝卜汁 ©图虫创意 色泽浓郁的胡萝卜汁 ©图虫创意

神内胡萝卜汁没有一点胡萝卜的生腥气,更没有工业香精的甜腻感,只有缓缓浮现在舌尖的甜,和专属于蔬菜的回甘。神内胡萝卜汁的美味离不开原料的高品质,天山雪水的灌溉,新疆地区的日照时长,极大的昼夜温差,让这里出产的胡萝卜拥有了独特的芳香甘甜。

石河子大学由原石河子医学院、石河子农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农学院背景的加持,让石河子大学为新疆培养了成百上千的农业技术人才,也让这片原本干旱贫瘠的土地结出了种类丰富、口感极佳的瓜果蔬菜。

早在1996 年,石河子大学就设立了直属机构“神内新疆食品研究开发中心”,而且中国关于胡萝卜汁的行业标准,便是由神内新疆食品研究开发中心参与起草的。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贴心只有你想不到,2012进入西北农大后,农学院的陈勤教授就亲自带领马铃薯遗传育种及功能开发团队,投身马铃薯新品种筛选和培育工作。

在2019年,陈勤教授团队培育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种“紫玫瑰2号”“红玫瑰3号”“黑玫瑰4号”获得了国家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并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彩色马铃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这不仅实现了西北农大马铃薯新品种培育的零突破,更是为学校的对口帮扶县——汉中镇巴县带来了新的商机。

长久以来,中国马铃薯生产一直面临品种单一的问题。和传统马铃薯相比,彩色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更高,花青素含量甚至接近蓝莓的水平,平均产量也高于普通马铃薯30%。可由于新品知名度不高,且镇巴县地处相对闭塞的大巴山腹地,好土豆也怕巷子深,彩色马铃薯面临着滞销的问题。

这时,西北农大的同学们站出来了,他们决定将这些彩色土豆尽快加工成商品。经历了发明薯片的挫折以后,他们决定把彩色马铃薯制成锅巴。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彩色马铃薯锅巴制作过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锅巴的制作工艺比薯片更简单,通过和大米、玉米淀粉、黄豆等原料的恰当配比,彩色锅巴喷香出炉,不仅色彩丰富,口感酥脆还富含营养,更扩大了彩色马铃薯的知名度。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东北人对酸菜的狂热远近闻名,一到冬天,白雪皑皑的黑吉辽就成了酸菜缸的海洋,家家户户囤大白菜,都以车为计量单位。这些大白菜一半进了菜窖,一半码进酸菜缸静待发酵,为之后漫长的冬季做准备。

问起东北人为什么嗜食酸菜,也许依然是物质匮乏时代留下的饮食习惯。在酷寒的冬季,想吃到新鲜蔬菜几乎是天方夜谭。只有经过发酵储存的酸菜才能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久而久之,吃酸菜的习惯也就刻进了东北人的DNA里。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以酸菜、血肠、白肉为原料的杀猪菜©图虫创意


传统酸菜的腌制方式简单粗放,一层白菜一层盐,层层叠起来自然发酵。但这样的方式非常不卫生,酸菜在发酵过程中容易被微生物污染,还会产生亚硝酸盐,大量食用后会使血红蛋白变成失去带氧功能的高铁血红蛋白,造成人体缺氧状态。

与家常腌酸菜方式不同,黑大生命科学院凌宏志副教授和同事们研究的“高科技酸菜”采用特定乳酸菌发酵,它所分解产生的L型乳酸可以被人体吸收。乳酸分子浸入白菜内部的纤维,让白菜变酸的同时也分解转化出氨基酸等一系列的风味物质,保障了酸菜爱好者的健康。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凌老师酸菜腌制过程©《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


如今,凌老师酸菜已经隐隐成为黑大的名片。而东三省的高校们对于东北菜的研究还不止于此。东北农业大学的红肠、有机紫花芸豆和豆浆专用豆,黑龙江农科院五常水稻研究所监制的松粳香大米都是个中翘楚。其中写满了东三省高校对黑土地深沉的爱。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北京的高校密度无需多言。有的学子向往清北,有的学子想趁学生时光感受首都,还有许多同学们在下课后都想去中国农业大学蹭顿饭。

中国农业大学昵称“中国食堂大学”。农大学子夸下海口:在我们公寓二层食堂,八大菜系连吃一个月还能不重样!“京城第一高校食堂”说的就是这里。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土豆料理大会©中国农业大学


想吃什么食堂没有的菜,校长信箱会实现你的愿望。而各大食堂不定期联合举办的特定食材料理大会,会让几十种花式翻新土豆料理出现在餐桌前。就连不起眼的煮玉米,都是在农大校园里培育出来的。

不止菜品丰富,农大的选修课也一点不含糊。市面动辄大几千元的葡萄酒鉴赏课,在农大的选修课上就可以学到。每节课都有多支不同风味的葡萄酒,以供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感受味道和质感的不同。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葡萄酒文化与鉴赏©图源网络


在世界奶酪文化与品鉴课上,配合课件讲解内容能尝到全球各地的奶酪,不仅围绕奶酪本身展开,更能了解背后的历史与地理文化。农大的同学还能在小麦面食加工实验技术课上学到不同造型面食的成型技法,感受小麦的千变万化。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串门蹭饭是身在“帝都”的大学必修课。如果要为这门课选一处任课食堂,那一定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民大风味餐厅,这里集合了四川、西北、东北甚至台湾等各个菜系的风味窗口。四川窗口的阿姨会用温暖的川渝乡音喊上一声“妹儿”,在常被误解为“美食荒漠”的北京,风味餐厅是温暖全国学子思乡情的存在,满足对家乡风味的想念。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油泼面©图源网络


另外,也因为附近几所高校的学生都常来蹭饭,民大周围也云集了北京名列前茅的地道风味餐厅。不过现在的民大风味餐厅只能使用饭卡,不收现金,需要向本校学生借卡买饭。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每年4月下旬,随着昆明的玫瑰进入盛花期,云南大学呈贡校区的食堂也进入了玫瑰限定季。云贵高原种植的玫瑰不仅花色美丽,作为食材还有着十分浓郁的花香。云南高原玫瑰所含保湿美肤的有效物质和活性成分,远远超过世界著名的保加利亚玫瑰。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玫瑰园©云南大学


云大是云南省内首个大面积种植食用玫瑰的高校,种植面积达30余亩。自2014年起,云大就有了自己的玫瑰园,主要用于科研和师生解馋,初夏时怒放的玫瑰园风景反而成了次要的特色。

云大食堂也以玫瑰为食材,发挥料理灵感,开发出玫瑰奶冻、玫瑰冰粉、玫瑰寿司、玫瑰糯米藕、炸玫瑰、玫瑰酸奶紫薯等20多道玫瑰料理,为云大师生呈现了一场春日限定的玫瑰盛宴。目前,玫瑰料理只对校内师生供应,花季的每天早上8 点,工人们采下正在绽放的玫瑰花,直接送进后厨,真正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生态饮食风尚。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玫瑰料理©云南大学


除了在玫瑰花上下功夫,云大食堂还把选材丰富,做法多元的云南各地风味重视引进。在这里能吃到正宗的傣味凉菜、滇味排骨、云腿月饼、薄荷鱼汤……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今年正值厦门大学百年校庆,这所依山傍海的大学俨然成为厦门的一张名片:满是涂鸦的芙蓉隧道、面朝大海的白城校门、毗邻的南普陀寺都吸引了无数游客。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厦门大学芙蓉隧道的创意涂鸦©图虫创意


而他们的目的地除了校园美景以外,自然还有厦大食堂。勤业餐厅的沙茶面和油条窗口前面都能见到手持“外卡”的校外食客,芙蓉餐厅的油泼面、南光餐厅的老婆饼也同样受欢迎。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南光餐厅糕点©厦门大学


勤业餐厅年近半百,这里出品的闽南风味沙茶面声名远扬;芙蓉餐厅以一份手撕鸡拌面称霸社交媒体,已成为光辉的过往;如果黄昏时在校园里散步,从不会缺席的,一定是南光餐厅小卖部门前排起的长队,限购也无法浇灭同学们对于老婆饼、熔岩蛋糕、蛋挞、菠萝包等糕点的爱。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说到吃鸭,最有心得的中国城市也许要数南京,但若说起烧鸡,不少人会想到“黄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教授黄明,现如今已经把黄教授发展成了当地知名品牌,还在南京开了多家实体店铺。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黄教授烧鸡©图源网络


他带头研发的烧鸡不仅不添加化学防腐剂,还将学术研究成果——内源酶成熟调控技术应用到肉制品加工之中。加工所产生的咸味肽可以在降低含盐量的同时保持鸡肉的鲜美。

不止烧鸡,黄教授品牌还有极具南京特色的当地小吃——鸭血粉丝汤。汤底不添加人工增味剂和防腐剂,洁净采血和休眠保鲜技术确保了鸭血的新鲜正宗无腥味,阶梯式升温灭菌技术尽可能保留了营养和口感。不仅自然健康,还还原了地道的南京风味。

除了“黄教授”外,南京农大还有燕麦酸奶麦片、紫薯魔芋代餐粥等多样的产品,并且在网上都能买到,奠定了高校特产界的江湖地位。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吃在同济,玩在复旦,住在交大,爱在华师大”是坊间流传的上海择校密码。为同济锁定“吃货”称号的,正是一块红烧大排。上世纪90年代,人民币五毛五就能买一块的红烧大排,如今怒涨仅5 倍(2.5 元/块),是全国难觅的物美价廉,甚至一度被同济学子戏称为追求附近学校女生的约会神器。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华夏风物大排肉沫面©同济大学


同济百年校庆时,登上舞台的除了优秀毕业生和闪耀的科技成就外,还有这块红烧大排。而且在湖南卫视王牌综艺节目里的出镜,更让全国人民都认识了这块浓油赤酱的上海风味。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作为师范类院校,华师大的男女比例达到了1:4。学校的菜品研发团队考虑到女生比例高,决定从菜品颜值上入手,首先搭配要漂亮,营养要均衡,口感要清淡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玉米炒葡萄©华东师范大学


于是有了玉米炒葡萄、有菠萝炖地瓜、草莓炒芹菜、油条炒菠萝等多道创新菜。这些菜品的出现让华师大被学生们称为“第九大菜系”缔造者。这些搭配乍一看十分暗黑,在校同学评价为“鼓起勇气尝尝,会发现还挺不错的”。

不止这些创新菜,华师大四季都有不同。春的青团、夏的小龙虾、秋的月饼、冬的砂锅,每个季节都能被华师大的创意和体贴填满。


疫情当前,食堂蹭饭不易,还是以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为前提。想尝试的话,可以先从高校土特产开始,它们都有一定的品质和安全保证。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学校,肯定还有很多学校的宝藏美食没被发现。


本期话题讨论:你的大学还有哪些让人怀念的美食?欢迎在留言区安利和battle。



文丨吴冬

文字编辑丨吴冬

图片编辑丨雪哥、小虎

封图丨图虫创意


本文由华夏风物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邮件联系wangzehua@zhidemai.com


开学在即,中国的大学食堂在“好吃”这件事上有多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云南大学   石河子   中国   食堂   同济   大学   创意   新疆   农大   马铃薯   酸菜   风味   好吃   彩色   玫瑰   努力   高校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