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什么?

婚姻

有人说,婚姻就是一座城池。是墙外的人憧憬着进来,墙里的人却挣扎着想离开;有人说,婚姻是一分甜蜜。相互牵挂,相互关怀,时时有暖意,倍感甜蜜。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

一个喜欢清静,一个喜欢热闹。徐志摩是诗人,是书生,喜欢清静;陆小曼是名媛,喜欢繁华,喜欢热闹。两个人的差异,一开始就存在。只不过那时,陆小曼在冰冷的婚姻里溺水,徐志摩被林徽因拒绝情殇,一个在婚姻里寂寞,一个在失恋中落寞,同是天涯沦落人,难免惺惺相惜。他们的爱情就像燎原的火,迅速烧起来。

在爱情里,他们是盲的。婚前自带滤镜,等到朝夕相处,这些差异一一现行。王鹤说,“陆小曼这道柔艳的蕾丝花边,其实不适合缝缀在书生的哔叽长袍上。搬到上海之后,陆小曼夜夜笙歌。”徐志摩在日记里,不止一次地诉说自己的不适:“在那怨毒、猜忌、残杀的空气中,我的神经每每感觉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压迫。”陆小曼擅长的交际,在徐志摩眼里是毫无意义、浪费时间的。而陆小曼也有自知之明,她明白丈夫失望了:“志摩是浪漫主义诗人,他所憧憬的爱,是虚无缥缈的爱,最好永远处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境地,一旦与心爱的女友结了婚,幻想泯灭了,热情没有了,生活便变成白开水,淡而无味。志摩对我不但没有过去那么好,而且干预我的生活,叫我不要打牌,不要抽鸦片,管头管脚,我过不了这样拘束的生活。我是笼中的小鸟,我要飞,飞向郁郁苍苍的树林,自由自在。”
徐志摩刚开始认识陆小曼,未尝不被她的才华和气质吸引。可是,现在呢?她在他眼中已是堕落、颓废、乌七八糟的形象。

正如所言婚姻就是一座城池。是墙外的人憧憬着进来,墙里的人却挣扎着想离开。

吾之益华,汝之好逑

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结婚那一天,邓颖超刚从天津匆匆赶到广州,和周恩来在广州拍了《结婚照》。他们没有仪式、没有满座的高朋,有的只是久别重逢后的欣喜和温馨美好的新婚之夜……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就走了,他正在忙于指挥省港大罢工。正如邓颖超说:“和爱的人走到哪,哪里都是家。”可惜的是,孩子,是邓颖超和周恩来这份感情里唯一的遗憾。第一次怀孕时,邓颖超为了工作,放弃了这个孩子,周恩来知道后,曾发了很大的火,他说:“你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是我们两个人的后代。”但更悲痛的是,第二次怀孕已至预产期时,邓颖超在产房里煎熬了三天,最后医生不得不用产钳,却导致孩子头颅受伤,生下来就夭折了。此后,邓颖超再没有怀上过孩子。

当然,这丝毫没有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在之后的几十年岁月里,周恩来与邓颖超一直互敬互爱,相敬如宾,甚至在写信时,还会特地加上“吻你”的字样。比如在1942年7月3日,周恩来给邓颖超写了一封信,介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最后写道:“望你珍摄,吻你万千!”7月7日,邓颖超给周恩来回信,信末写道:“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还比如在1944年11月12日,周恩来刚离开延安三天,邓颖超就给他写了一封信:“这回分别不比往回,并非惜别深深,而是思恋殷殷!这回我们是在愈益热爱中分别的,何况在我还有歉意缭绕心头呢!我真想你得太!你走了,似乎把我的心情和精神亦带走了!我人在延安,心则向往着重庆,有时感觉在分享你与两岩内外故人相聚之欢呢!”在信的最后,邓颖超又加了几个字:“深深地吻你!轻轻吻你!”

正如所言婚姻是一分甜蜜。相互牵挂,相互关怀,时时有暖意,倍感甜蜜。

对于我们而言婚姻是需要付出的,在付出中才能得到幸福,守护幸福。婚姻是需要珍惜的,没有珍惜,没有努力,婚姻会过不了七年之痒,十年之痒,就会带来阵痛,留下伤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中分   名媛   卢森堡   李卜克内西   滤镜   周恩来   延安   婚姻   明信片   暖意   清静   书生   甜蜜   孩子   美食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