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60)

今天说说餐桌上常见的茼蒿。

茼蒿,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蓬花菜 、桐花菜、鹅菜、义菜,为桔梗目菊科茼蒿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这是一种春天的蔬菜,有着一种特殊的香味,有人喜欢有人反感。比如,多数美国人能够接受茴香,但对中餐中的茼蒿是敬而远之的,称其是上帝把所有香味调味料都加进了这个植物里,有些受不了。可是,茼蒿却不是中国的原生物种,它原产于地中海,在中国有900余年的栽培历史,且分布广泛,但南北各地栽培面积很小。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60)

茼蒿刚刚传到中国的时候主要是做药材,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最早记载了茼蒿。事实上,茼蒿也确实有着一种像药味的香气。茼蒿中的这种近乎于药味的味道在许多菊科植物中都有,而蒿子作为菊科植物中的一大类,在我们的食物中属于常见的一种。我们一般说起蒿子来,大概一口气能够说出不少,比如蒌蒿、柳蒿、艾蒿,以及西餐中的香料龙蒿和中亚苦蒿,等等。这些名字中都带有“蒿”字的物种,其实亲缘关系还是有些差别的。这里提到的蒌蒿、柳蒿、艾蒿、龙蒿、苦蒿在分类上都属于蒿属,而我们今天说的主角茼蒿却是单独属于茼蒿属,其中主要有两个品种,即通常称为“茼蒿”的大叶茼蒿,和被称为“蒿子秆”的小叶茼蒿。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60)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说,茼蒿“可为常食”。在我眼中,茼蒿的味道是一种清新的味道。这是一种非常大众的蔬菜,可以加上蒜蓉清炒,也可以加海米、腊肉、鸡蛋等一起炒,还可以凉拌、做汤,做饺子馅也不错。另外,茼蒿还可以用面粉搅拌一下上锅蒸熟,或者挂上面糊在油锅里炸成类似天妇罗的样子,然后蘸着蘸料吃。至于到了火锅的桌上,茼蒿更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配菜。不过在胶东地区,茼蒿炖带鱼(当地叫刀鱼)更是一道经典的菜品。

茼蒿含有的粗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其特殊的香气具有安定情绪、促进食欲的作用。除了常谈及的营养元素,对于茼蒿,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含钠量。茼蒿含较多钠(161 毫克/100 克),本身就带有咸味,因此烹调时要少放盐。

说起茼蒿,还让我想起一个历史故事来。据说宋朝时三个奸臣当道,百姓恨之入骨,于是在东京汴梁中流传着一句童谣:“杀了茼蒿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这里的“茼蒿”指的是权阉童贯,“菜”指的是蔡京,“羔儿”指的是高俅,“荷叶”指的是何执中。意思是要杀掉童贯、蔡京、高俅,让有执政能力的何执中留下来,足见民心民意之所向。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60)

说罢了茼蒿,顺便再把“蒿属”的那几种“蒿”也一并说说吧。先说蒌蒿。苏东坡在《惠崇春江晚景》中提到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江南一种很常见的蒿子,炒腊肉最好吃。柳蒿是东北炖肉的好材料。艾蒿就不用多说了,端午用来辟邪,挤出汁来可以做青团。苦蒿的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叫苦艾,用它制成的酒就是著名的苦艾酒。法国的传统喝法是,在酒杯里装苦艾酒,杯口横放一把精致的镂空银勺,勺子上放一块方糖,然后把冰水滴到方糖上,溶成糖水滴到酒里,绿色透明的苦艾酒就变成了浑浊的乳白色。至于龙蒿,在西餐中十分常见,与细香葱、欧芹、细叶芹并称法餐“四大香草”。法式蛋黄酱里会加龙蒿,法式烤鱼一般也会在表面撒龙蒿。

说了茼蒿以及与它相近的那么多种可食用的蒿子,在这里还要单独说一种不作为食材的蒿子,那就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中使用的蒿子。这种蒿子也属于“蒿属”,与茼蒿亲缘关系较远,名叫“黄花蒿”。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6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汴梁   蒿子   艾蒿   菊科   茼蒿   亲缘   方糖   药味   花菜   腊肉   法式   荷叶   餐桌   味道   植物   常见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