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58)

今天再说一种南方常见的蔬菜——苋菜。

苋菜为苋科,苋属,以嫩茎叶供食用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于我国,在美洲以及亚洲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苋”字。秦汉时期,最重要的蔬菜一共只有五种:葵、藿、薤、葱、韭。葵菜是当时最常吃的蔬菜,也就是现在的苋菜,藿是大豆苗的嫩芽,而薤则是现在南方常用来腌渍的藠头。《尔雅》中对苋菜也有记载,并且提到这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五代时期的文献中记载有“六苋”,即赤苋、白苋、人苋、紫苋、五色苋、马苋,不过其中有些和今天的苋菜亲缘关系很远。《本草纲目》中说:“蔊菜生南地,田园中小炒也。”这里说的“蔊菜”也就是苋菜。苋菜在南北各地均有野生,过去是作为一种野菜出现的。苋菜以人工种植蔬菜出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在长江流域普遍栽培, 因其易生长、喜热、耐旱、耐湿,且病虫害较少,是大众喜爱的夏季主要绿叶蔬菜之一。在美国、印度等国有专门作为牲畜饲料的种植品种。此外有些苋菜已经被驯化成了观赏植物,比如五色苋。这种菜在我小的时候,在北方城市的菜市场中基本没见过,直到后来才发现有卖的。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58)

苋菜的别名很多,有青香苋、 红苋菜、红菜、米苋、汗菜、罕菜、蔊菜、西甜骨、人青草、雁来红、老少年、老来少、三色苋等。从大的分类上看,苋菜可以分为绿色苋、红色苋和彩色苋三类。绿色苋的叶和叶柄为绿色或黄绿色。耐热性较强,食用时口感比红色苋更硬。上海市郊的白米苋、广州市郊的柳叶苋、南京市郊的木耳苋,都属于绿色苋。绿色苋炒制之后的汤汁是绿色的。红色苋的叶片和叶柄呈紫红色,耐热性中等,食用时比绿色苋更软糯,代表品种有重庆市郊的大红袍、广州市郊的红苋、昆明市郊的红苋菜等。还有一种叶子边缘是绿色、叶脉附近是紫红色的彩色苋。它属于早熟品种,耐寒性稍强,质地较绿苋软糯。南方多在春季栽培。主要品种有上海的尖叶红米苋和广州的尖叶花红苋。红色苋和彩色苋的炒熟后的汤汁都是红色的。我吃得比较多的是最后这种彩色苋。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58)

苋菜的做法很多,最普遍的大概就是用蒜来炒着吃了。张爱玲有一句名言:“炒苋菜没蒜,简直不值一炒。”大概道出了清炒苋菜的真经。她在《谈吃和画饼充饥》一文中,对清炒苋菜有一段很是传神的描写:“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着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色。在天光下过街,像捧着一盆常见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小粉红花,斑斑点点暗红苔绿相同的铁锯齿边大尖叶子,朱翠离披,不过这花不香,没有热乎乎的苋菜香。”我喜欢吃苋菜,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汤汁里的那种红色,拌到米饭中,看着就有食欲。“中华著名老吃货”袁枚在《随园食单·杂素菜单》中说:“苋须细摘嫩尖,干炒,加虾米或虾仁,更佳。不可见汤。”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在我眼中,吃苋菜就为要那口汤。苋菜汤汁里的红色来源于苋菜红,这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属于花色苷类物质,主要成分是苋菜苷和少量甜菜苷(甜菜红)。顺便说一句,这种甜菜红素在人体内难以分解,怎么吃就怎么拉,所以大量食用苋菜会让大便发红,不光如此,这种甜菜红素还会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尿液,把尿也染得跟红葡萄酒一样。苋菜的红色汤汁是一种非常好的食品染色剂,用煮苋菜留下的红色汤汁和面,可以做出紫红色的馒头、面条或饺子;用它来煮米饭,可以做出一锅看上去十分诱人的红色米饭。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58)

苋菜除了可以清炒之外,还可以做成上汤苋菜,还有皮蛋炖苋菜等,汤汁也都是红红的,同样是我喜欢的吃法。另外,还有一种简单的吃法,就是把苋菜焯熟后凉拌,也是清香爽口。这里再介绍几种苋菜的“豪华版”吃法:川菜中有一道“红柿绿苋”,是用酿肉的西红柿配苋菜做汤。粤菜中有一道“蟹蓉烩苋菜”,具体做法是:把苋菜洗净,用热水汆熟,蟹肉洗净,加一点牛奶和蛋清调成蟹蓉,油锅烹入料酒后,下胡椒、盐,下苋菜、蟹蓉、勾芡,同时下牛奶,盛碗后再洒上火腿末成菜。淮扬菜里有一道“胭脂汤丸”,做法是:红苋菜煮汤捞起,汤沥清后再用;将苋菜剁细与肉末或鱼末同拌,加芡粉搓成小丸子。苋菜汤放荤油锅中煮沸,遂将小丸子倾入,上下兜转数回,即以瓢兜起上碗,为食客所意想不到之佳馔。这种烹制方法恐怕是给苋菜的最高礼遇了。另外,苋菜常见的一种吃法还有清蒸,把苋菜洗净裹上面粉旺火蒸熟,然后蘸着调料吃,这在北方特别是中原地区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吃法。以前有一种说法,说苋菜与甲鱼不能同吃。这其实是无稽之谈,要说两者不能同吃,那主要原因恐怕也不是什么“两种食材相克”,大概率是因为一般吃苋菜的穷人吃不起大补的甲鱼,于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罢了。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58)

苋菜最出名的做法,大概就是绍兴的霉苋菜梗了。这是一种和臭豆腐、臭鳜鱼相媲美的另一种“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食物。每年夏末之后,苋菜长高变老,绍兴人就开始忙着腌制这道风味奇特的食物了。人们先将拇指般粗细的苋菜茎去叶切段,放入臭卤坛子中,随后再加入盐、碱等发酵。不久之后,臭气冲天的霉苋菜梗就腌制成了。至于味道,作家汪曾祺曾详细描述过:“臭熟后,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住一头,一吸,芯肉即入口中。这是佐粥的无上妙品。我们那里叫做‘苋菜秸子’,湖南人谓之‘苋菜咕’,因为吸起来‘咕’的一声。”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58)

苋菜籽也叫“苋米”,别名西米谷、老鸦谷、家鲜谷。苋菜籽在古代饥荒时可以做粮食,在明代的《救荒本草》中,苋菜被列为重要的救荒植物。同时苋菜籽也是一种油料作物,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第十二卷《膏液》中,详细地介绍了十余种油料作物的出油率、油品的性状及优劣排名,其中苋菜籽排第八位,“每石得油三十斤”。在云南维西有一种“苋米粑粑”,就是用苋菜籽磨成粉做成的小吃,味道有点淡,但回味悠长。苋菜如今在其他地方都是蔬菜,只有在维西这个地方将其作为一种粮食作物。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5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油料作物   叶柄   苋菜   耐热性   甜菜   紫红色   市郊   吃法   广州   米饭   餐桌   蔬菜   彩色   品种   红色   常见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