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本文转载于公众号“魔都好饿”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馒头,中国传统面食之一。与包子和花卷堪称食物界三大巨头,我们都不陌生。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但凡在公众场合掏出几个馒头,周围大概率都会投来各种不明目光。

种类被包子吊打,口感没花卷丰满,同样是面粉发酵蒸制而成,馒头心里的苦没人知晓。要知道如果论起辈份这一声“老大”的称号绝对当之无愧。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传说诸葛亮平定南蛮后过江受阻,按习俗需要用49颗蛮人头颅祭奠河神,于是以米为皮,内包羊肉,捏成人头模样作为替代,这便有了馒头的雏形。

而根据现存的史料记载,馒头的出现不晚于晋,只是并不叫馒头而叫“蒸饼”。因为有馅有肉,有时也被称作包子。

在当时这可是好东西,如果要形容一个人奢华可以说他连馒头都不吃,跟我们今天的吃榨菜炫富不可同日而语。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到了唐宋,真正意义上的馒头终于出现,只是与包子仍然没有明确界限。

这不怪古人,其实就算放到今天区分起来也不太容易——

虽说一个有馅一个没馅,一个有褶一个没褶。但中部地区管馒头叫馒头,包子叫包子;北方管馒头叫馍,管包子叫包子;南方则管包子叫馒头,管馒头则叫大馒头。

是不是有点晕……但其实不管怎么称呼,它都是中国人的日常主食之一。可以蒸、可以烤、可以炒、可以炸,压扁了当面包,撕开了是零食,伪装成汉堡也毫无违和。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大约4500年前,第一粒小麦种子跨越山川海洋从西亚远道而来,只可惜当时生产力有限,烹饪方法大都整粒蒸整粒蒸,使得味道涩口难嚼,实在无人问津。

后来随着石磨的发展,人们慢慢发现将小麦碾磨成粉竟会赋予它脱胎换骨般的口感,从此华夏民族南米北面的饮食风貌就此奠定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智慧碰撞,食材交融,不同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人类千姿百态的生活方式,馒头作为当年只有王孙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如今早已走进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网络有个段子,说是要得罪一个山东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连吃两天白米饭。

说的可能有些夸张,但当地随处可见的面食作坊足以证明,戗面馒头对于他们,一日三餐必不可少。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所谓“戗(qiàng)面”,就是在揉馒头时加入一些干面,为的是吸收水分,使其筋道耐嚼。

这样做出来的馒头爽口弹牙,色泽洁白,用力挤压也只会留下浅浅的印记。一口馒头一口菜,颇有梁山好汉的豪迈气概。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在胶东地区,人们把馒头称为“大饽饽”,直白的称呼饱含着当地人最质朴的情感

除了个头是普通馒头的数倍,逢年过节还会做成各式吉祥图案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送礼佳品。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要是吃惯了小麦,陕北绥德用糜子面做成的黄馍馍别有风味。

现代化加工方便快捷,但远不如在自家石碾子来的香甜诱人。将硬糜子和软糜子按比例混合,炒过后会散发自然的清香,揉完的糜子面放入大缸裹上被子发酵效果才会最好。

一口咬下,满口咸香让人愉悦,细细咀嚼还能品尝到小麦特有的甘甜。如果想吃馅,也有红枣可以选择,口感松软弹牙,易于消化,在过去都是陕北人的家常主食。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不过馒头可不仅仅只是能吃那么简单。在山西闻喜,小小的馒头在他们的巧手下成为了艺术。

所谓“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 ,无论节日、婚假、寿诞、乔迁,花馍都有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普普通通的面粉豆子作为原料,随处可见的剪刀梳子作为工具,所有精致花纹图案全靠手工揉捏而成。

期间所花费的有一分一秒,都凝聚人们对吉祥的期盼,对天地的敬畏以及安康的渴望。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浙江省南部腹地,有一片处“人间仙境”,它就是有“中国长寿之乡”之称的缙云县。

那儿的南乡馒头工艺独特,用大米、白药、米粬混合发酵成酵水,再拌入面粉揉和渗透,经保温发酵后再成型蒸熟,不但手感柔软,发度均匀,口感也是十分耐嚼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截止2019年1月,缙云县共有百岁老人86名,60周岁及以上老人9万多人,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90周岁及以上老人更是多达2000多人。

靠的不是别的,正是一道由南乡馒头改良而来的藏红花馒头


▲点击视频观看完整制作流程

看过宫斗剧的都知道,藏红花凭借其活血化瘀的功能实属后宫必备药品。但同时别忘了,它还有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压、降血脂的神奇疗效

虽说如今市场价6万元1斤,但在缙云却是成了传统面点与药膳的完美结合。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一旦蒸好,还没出笼香气便扑鼻而来,味道层层铺开,同时耐储藏不易变质,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养生美食。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做起来也很简单,准备藏红花、面粉、发酵水和米粥汤就能自行在家尝试。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首先将藏红花干用适量清水泡开,静置备用。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再将准备好的发酵水(白粥)用篓子筛去米粒,倒入面粉中拌匀。用筷子一边搅拌面粉,一边将藏红花水倒入其中

用白粥和面既健康又不浪费,味道还比纯白面要好。如果水温控制在二十八至三十度能够为你节约上不少时间。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与北方馒头的制作工艺不同,南方做馒头不用刀切,而是选择用手掐成小团,馒头大小是否一致,对厨师的经验和技巧要求极高。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藏红花馒头对手法更是讲究。力气小了难以揉搓成型,力气大了会把面团压扁。

所以必须得几根手指掐住面团尖,轻轻在砧板逆时针转动,让面团随着手指的力量“立起来”,一点都心急不得。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还要将形状初步成型的面团放在手中,用拇指和小指来回揉搓,直至面团表面光滑,成为漂亮的小塔。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最后用手腕逆时针轻轻揉搓面团,馒头就成型了。放置在蒸笼时记得注意间距,保证馒头变大后不会相互黏连影响美观。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馒头穿越时间一路走来,经历无数双手精心塑造,所呈现出的样貌早已千姿百态。


每当炉灶燃气,游子归家,万家灯火间,记忆深处的味道涌上心头,可能这就是属于它的最好归宿。


此文系美味来了和外婆的菜谱联合出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0000元1斤的馒头,全国难找第二家

#馒头日记##我的家乡在汉中##美食##我要上头条#

#大家爱吃馒头吗?#

在文末和小美聊一聊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缙云县   陕北   馒头   糜子   藏红花   花卷   面团   逆时针   千姿百态   面食   难找   口感   小麦   面粉   包子   味道   美食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