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气温骤降,大棚蔬菜这样调整管理才能保丰收

进入11月,气温开始进入剧烈起伏期,气温下降,大棚蔬菜的管理也需要及时调整,才能保证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秋延后蔬菜气温下降后的管理措施

(1) 拉大昼夜温差, 促进营养积累

秋延后蔬菜如番茄、 茄子、 黄瓜等陆续结果, 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 一旦管理不当, 很容易出现植株徒长不坐果或坐果过多坠住植株的情况。

要想使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保持平衡, 温度的调节是第一位的。 尤其是对于初果期的蔬菜来说, 植株还未完全长成, 应保持适宜的温度, 促进营养生长加快进行。


在蔬菜栽培中, 拉大昼夜温差, 可促进有机营养的积累, 提高蔬菜产量。

蔬菜有机营养的供应主要是靠叶片进行的, 白天温度在28 ~30℃ 最适合光合作用的进行, 光合速率最高, 制造的有机营养最多。

呼吸作用是影响营养积累的另一主要因素, 要注意降低夜温, 减少呼吸消耗, 来促进营养物质的积累。 不断加大昼夜温差, 应利用好环境条件, 拉大昼夜温差, 促进营养积累。

一般白天应将棚温控制在30℃ , 夜温控制在15 ℃ , 温差控制在10℃ 左右。


秋冬气温骤降,大棚蔬菜这样调整管理才能保丰收



(2) 早防果实皴裂

随着气温下降, 棚内湿度增大, 大棚蔬菜皴裂现象也进入高发期。 皴裂现象在无刺小黄瓜、 番茄、 辣椒上表现尤为突出。 导致蔬菜皴裂的根本原因是果实内部的生长速度与果皮的生长速度不同步, 而直接原因有很多,如放风不当、 温湿度剧烈变化、 药害、 硼元素缺乏等, 要早做预防。


① 合理通风, 避免放风过大、 过急

天气逐渐转凉, 大棚内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温度高达30℃ 以上, 而夜间温度可降至15 ℃ 左右, 相对湿度很大, 果面以及叶片很容易出现结露的现象。 加之秋季大风的天气较多, 在果面结露较多的情况下, 如果早上突然放风, 果面水分蒸发很快, 干湿度变化太快会导致果面出现裂纹甚至裂果。 因此, 一定要适时放风。 在上午温度达27 ~28℃ 时, 果面结露消退后再通风, 这样有利于减少裂果。


② 及时摘叶, 减少果面结露

及时摘除果实周围的叶片, 既可避免叶片上的露水流到果面上, 也可增加植株下部的通风透光性, 减少病害的发生。


③ 合理浇水

当下部果实将要采收时, 植株上部果实正处于坐果期或膨大期,为提高产量, 仍需要充足的水肥供应。 因此, 蔬菜进入膨果期后, 要根据大棚内的土壤墒情, 及时追肥浇水, 保证不过干过湿, 不大水大肥, 以 “小水勤浇” 为好, 并要尽量避免旱涝不均, 防止裂果的发生。


④ 把握好喷药时间及浓度

秋季, 在喷药防病的同时, 也要把握好浓度与时间。 若喷药时温度偏高或喷药时间安排在中午, 药液挥发快, 果面残留的药液浓度会迅速变大, 果皮易开裂, 从而形成裂果。 因此, 喷药可在早上果面消露后进行, 尽量避免中午高温时间喷药。 对于药剂浓度也要合理掌握, 并且不可乱配农药, 防止因出现药害而致使果实皴裂。


⑤ 补充硼肥和钙肥

土壤中钙和硼含量少也易引起果皮的老化, 建议定期喷洒含硼、 钙等微量元素的叶面肥, 增强果皮的韧性, 提高抗性。
果实皴裂的原因之一就是棚内气温的剧烈变化, 而造成棚内温度忽高忽低的原因就是外界空气进棚后直吹果实。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大棚内安装调风膜 (也可称之为挡风膜) 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大棚的调风膜不仅在顶部通风口设置, 还需要在两侧通风口设置。


秋冬气温骤降,大棚蔬菜这样调整管理才能保丰收



(3) 早防病害

秋季大棚内温度偏高、 湿度较小, 病害发生相对较轻, 主要防止瓜类蔬菜上的霜霉病、 细菌性角斑病、 靶斑病、 白粉病、 炭疽病等, 茄果类蔬菜上的灰叶斑病、 炭疽病、 白粉病、 叶霉病。 对于大棚内的病害来说, 发病时间越来越早, 病害的治疗越来越困难。 因此, 应在做好环境调控的同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秋冬气温骤降,大棚蔬菜这样调整管理才能保丰收


大棚蔬菜的冬季管理要点


进入冬季, 大棚内光照减弱、 气温降低, 部分棚内蔬菜普遍长势偏弱, 表现为茎秆细弱、 叶片黄化。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增光

冬季光照本来就弱, 一旦遇到连阴雪天气, 许多菜农一整天都不开棚, 导致棚内蔬菜不能见光, 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 而蔬菜的呼吸作用却正常进行, 植株呼吸作用消耗的营养远远大于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 长时间下去, 不但导致植株茎秆细弱, 还会影响开花坐果。

在这种环境下, 要尽量揭开草帘, 延长蔬菜的见光时间, 并及时清扫棚膜上的灰尘, 增加棚膜的透光率, 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大棚内安装补光灯来增加光照, 或喷洒植物防冻液御寒。


(2) 保温

随着外界温度的不断下降, 大棚的夜间保温成为重中之重, 不同蔬菜所需的适温不同, 同一种蔬菜的不同生长阶段, 生长的适温也存在差别, 大棚的夜间温度应保持在适宜蔬菜生长的范围之内, 即是最合理的。

以番茄为例,夜间适温分别为: 幼苗期 10 ~15 ℃ , 开花结果期 15 ~20℃ 。 黄瓜的夜间适温是13 ~15 ℃ 。

苗期植株生长迅速, 夜间适温相对较低, 而进入开花结果期后, 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保证, 所以要求温度较高。

同时, 夜间大棚温度 较土壤温度低5 ~6 ℃ , 而大部分蔬菜根系能正常生长的温度在10 ~12℃ 之上, 适宜温度在20~25 ℃ 。 对于生长环境中的多种因素, 蔬菜对温度是最敏感的。

所以,寒冷季节, 要想蔬菜生长健壮、 多结果实, 首要任务是调控一个合理的温度环境。


秋冬气温骤降,大棚蔬菜这样调整管理才能保丰收



(3) 养根

根深才能叶茂, 根系是植株生长的基础, 只有养好了根, 植株才能健壮生长。

冬季地温低, 蔬菜根系活性差, 吸收水肥的能力减弱, 很容易导致植株长势衰弱。 强根的目的是让主根和侧根生长良好, 增加根系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促生更多的毛细根。

日常管理中促进主根和侧根生长的措施主要有:

施足利于根系生长的磷、 钙、 锌、 硼等元素, 这些元素可以满足根尖快速生长的需要,使主根及侧根加快生长;

适当控水, 可吸引根系向水分充足的深层土壤生长; 适时划锄, 可切断浮于浅层土壤的根系, 这些根系易受环境影响而失去吸收能力;
晚盖地膜, 可以避免因浅层土壤环境适宜促生地表毛细根, 从而使得主根和侧根生长受影响。 让土壤深层的养分和水分吸引主根及侧根向下深扎, 这样才能够形成强大的根系。
切忌使用含激素较多的肥料。

使用含激素较多的肥料, 到后期蔬菜长势明显不行, 反而得不偿失。 因此可以使用一些像生物菌、 甲壳素、 海藻酸之类的具有护根养根功能的肥料, 这些肥料能真正地让根系慢慢强壮起来。
在追肥时, 最好选择全水溶性肥料和养根的功能性肥料 ( 如棵壮旺系列等) ,浇水时切忌大水漫灌, 有条件的最好采取膜下滴灌。


(4) 补肥

蔬菜的根和叶有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的关系, 即根靠叶养, 叶靠根长。 蔬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制造的光合营养, 向下输送到根部, 根才能生长发育, 进而起到养根的作用, 根的生长又促进了其对矿质营养的吸收, 增强植株长势。 可以叶面喷施全营养型叶面肥, 补充营养, 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对于因徒长造成蔬菜茎秆细弱的情况, 则可选择控长药剂, 如复硝酚钠、 矮壮素、 甲哌 等控旺, 但一定要掌握好使用浓度、 安全间隔期, 以防控长过度 。


秋冬气温骤降,大棚蔬菜这样调整管理才能保丰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大棚   侧根   主根   蔬菜   植株   根系   温差   叶片   肥料   土壤   果实   夜间   气温   秋冬   生长   温度   营养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