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30多年的广州惠福东巧美面馆现在怎样了?

在繁华的北京路,商铺林立,食肆环绕。美食店多不胜数,很容易让选择困难症的人们迷失其中。而与北京路相连的惠福东路,虽少了点喧嚣,但同样伫立着各种各样的餐饮店。一家小小的面馆,就藏身其中。

美食达人阿聪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广州的小吃特色菜几乎都吃过了,唯独这藏身惠福东路的隐世小面馆所做的五宝云吞面一直是念念不忘。

坚持30多年的广州惠福东巧美面馆现在怎样了?

这家店并没有潮流的装饰招牌,只有一副大大的店名牌匾和4张照片。可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海报上正在吃面条的那个人,正是被称为“中国第一食神,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

在并不以面为主食的广州,云吞面,却始终是广州人无法割舍的一种情怀。

一碗地道的云吞面,远不是几只云吞加一碗面条这么简单。面条要用面粉加鸭蛋来做;云吞馅要用新鲜的虾球和三肥七瘦的猪肉混合;汤要用大地鱼和河虾来熬,绝不加味精,真正体现这家店的匠心精神。

坚持30多年的广州惠福东巧美面馆现在怎样了?

巧美把这些传统全部保留了下来,连云吞面上的几条韭黄,也一丝不苟地加上去。

当老板端出那碗五宝云吞,美食达人阿聪尝到了还是儿时记忆中熟悉的味道,云吞还是有这么多花样,鲜虾、蟹子、赤贝柱、鲜虾蟹子,还有鲍鱼。

坚持30多年的广州惠福东巧美面馆现在怎样了?

如果在以前,你没有吃过云吞面,那阿聪想在吃过这里的面条后,你会发现以后吃的面条,都好像缺了些什么。爽脆又有韧性,它们做到了云吞面最基本却又最难达成的要求。

但如果只是面条好,是不足以打动到食神的胃的。这里的五宝云吞,每一只都是惊喜。

五宝云吞第一宝

鲍鱼仔云吞。在一家小面馆点一碗云吞面,在里面吃到了一整只鲍鱼仔,说出来都好像有点梦幻,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鲍鱼仔很新鲜,合着猪肉馅,味道好正!猪肉带出了鲍鱼仔的鲜味。

五宝云吞第二宝

鲜虾蟹子云吞。新鲜大只的鲜虾混着“脆啵啵”的蟹子,口感十分有层次,每一口都能吃到虾肉的弹口和蟹子的爽脆。

五宝云吞第三宝

赤贝柱云吞。赤贝柱毫不吝啬的塞进云吞里。至少三粒起步。吃到这里,阿聪的胃已经开始服气了。

五宝云吞第四宝

蟹子云吞。蟹子量很多,和猪肉的比例近乎1:1,阿聪十分喜欢加了蟹子的云吞,这正是传统手作云团的传承与创新,这云吞侧面也体现出广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坚持30多年的广州惠福东巧美面馆现在怎样了?

五宝云吞第五宝

鲜虾云吞。作为这里的招牌特色云吞,该云吞里的鲜虾个头实在太大了,一不小心就把云吞都撑破。虾肉非常新鲜,单单就这虾的品质,就足以在云吞界获得一席之地。

美食达人阿聪有话

巧美面馆以“五宝云吞”出名。毫无疑问,现在的广州惠福东巧美面馆依旧很多人去吃,这是为什么?

借用马云的讲得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当你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个兔子,一会儿抓那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证严法师也说:“凡心佛心,实乃一心,只要秉持一心,立足之地即为灵山。

这家手作云吞店三十多年专心做云吞,且把云团进行创新迎合当今食客口味,这是美食界之中的至高境界,也是一些靠“博出位”的网红店需要努力和学习的方向。

只有这样高尚的匠心烹饪境界,才可能获得食客的欢心愿意做忠实的拥趸。

阿聪想,阿聪是明白了,为什么食神会推荐这家面馆,也明白了,为什么食神自己,一直对这家面馆念念不忘。

简朴却不简单

巧美面馆是一家很简朴的面馆。简朴的装修,简朴的桌椅,简朴的厨房,可每一样看似简朴的东西,都不简单。

坚持30多年的广州惠福东巧美面馆现在怎样了?

简朴的桌椅,坐在上面吃面的人却不简单。有开着豪车专门过来寻味的大老板,有带着小孩来品尝地道广味的老奶奶,也有和阿聪一样为了向大家介绍正宗广州美食劳累奔波不计成本的美食达人,也有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们,和他们各不相同的人生故事。

坚持30多年的广州惠福东巧美面馆现在怎样了?

简朴的厨房,做出来的食物却不简单。征服食神的五宝云吞面,被附近街坊喜欢的甜醋猪手,都出自这个小厨房。透明的开放厨房,透露出的是卫生和放心。

#吃在广州#

#城市吃货挑战赛#

#追寻儿时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广州   爽脆   云团   美食   匠心   云吞   简朴   鲍鱼   面条   猪肉   兔子   味道   新鲜   多年   厨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