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饥荒年代俺七八岁,学得不少有关吃的知识和才艺

关于饥饿的记忆 上篇

记不得是莫言的获诺奖作品《蛙》,还是他的另一部作品《丰乳肥臀》了,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里卸下一车煤,一群饿得头昏眼花的孩子不认识这东西,觉得有必要尝一尝,看能不能吃。尝过后,觉得味道不错,一个个便狼吞虎咽地饱餐一顿。可想而知,这车煤很快被村人抢吃光了。

俺亲历过那个困难时期,以上的情节感同身受。吃煤的小孩,和俺家困难时期挨的饿比起来,也就在伯仲之间,难分上下。

痛苦的记忆沿自于心灵的烙印,饥饿的过往必有其难忘的内容。

俺父母都在县城工作,爷爷奶奶带着俺兄妹三人住在镇上,爷爷还有着一份在当时来说工资不菲的工作。

自从大食堂解散后,俺家的饮食江河日下,从米呀面呀的吃着,渐渐地逐次由豆面、带苦味的红薯面、麸皮、米糠、瓜菜、野菜、和各种植物的根茎叶皮所取代,甚至于断顿。虽然一日三餐复古式地改为两餐,却也有两餐不继的时侯。

为了裹腹,全家人都竭尽全力地投入到吃饭保卫战中。

麸皮和米糠来得容易么?难!

爷爷是文化人,《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能左右开弓打算盘,一手毛笔字也写得堪称隽永。正常的日子里,还偶尔泡一壶清茶,用京胡自拉自唱一段《空城记》,或是《斩马谡》。一高兴,还出道题考考俺:夫子说,嫂溺叔援,事急从权是啥意思?

为了吃饭,俺爷爷也放下架子,事急从权了。

俺镇上有一个搞粮食加工的擂谷队,加工方法比较原始,还是用牛或驴拉磨压碾子。这牛和驴要吃草料呀,俺爷爷就从这儿着手,高价截下干草,再与加工厂协商用低价草与加工厂换粮食。正儿八百的粮食是谁也不敢动的,换回来的就是麸皮和米糠,在主渠道上解决了俺家人生命延续的问题。他这一招或许可叫着暗度陈仓吧。

奶奶是个小脚家庭主妇,她也积极开展了生产自救。她把俺家房子侧后约半分多地的空地开辟成菜园子,种上高出产的瓜菜以缓解饥荒。鉴于俺家紧靠汉江江堤,堤上是青草护坡,她便试着养羊、鸡、鸭、兔等家禽家畜,有成功也有失败,总之,对解决吃饭问题助力不小。

说到俺,虽值童年,也知为家分忧,依据不同季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说是春夏秋冬日夜忙,也算实打实地尽了绵簿之力。

一是当春回大地的时侯,俺采野菜,捋榆钱,打芝麻叶。野菜和榆钱是大自然的无私奉献,任君釆摘,可采摘的人多了,想有所收获实属不易。而芝麻叶是受社员保护的,且高度警惕,因为釆摘会使芝麻减产。俺常常是腰里系一个粗布袋子,单枪匹马,找准时机一头扎进芝麻地,匍匐前进到深处,摘的差不多了,才又瞅冷子蹿出。

顺便说一句,人人都知道麻油香,而有些人不知道芝麻叶天然苦,这可能也是辨证的统一吧。

二是捡庄稼。夏收或秋收时节,俺就㧟着篮子或提着袋子,跟在正收割的社员后面,捡拾他们的遗漏。捡拾的品种有豆子,玉米,麦穗,稻穗等,甚至还有萝卜皮!

俺当地出产一种萝卜,个大,皮厚肉甜。社员们往往边挖萝卜边剥掉皮生吃。嗳,俺就把他们随手扔掉的萝卜皮捡回来,充饥挡事。

三是抓知了,就是"居高声自远,不是藉秋风"的那位蝉君。

晚上叫抠知了。夏日黄昏时分,早出的知了就急着出洞了。俺提着自制的用芭茅杆偏的笼子,在一棵棵树下寻觅,见着土表层簿的地方,或是有小孔的地方,用食指一捅再一抠,一只裹着壳的蝉就到手了。就这样,一晚上能抠几十只。

清早叫逮知了。黎明时分,夜来出土的知了已蛻变成蝉,爬到了树干上,全身嫩绿,还不能飞,知道有危险也不能动,一逮一个准。一清早,也可逮个十数只。

白天里可以粘知了。用一支头尖尾粗的长竹竿,尖的一端放上粘结物,看到树上的知了,屏声凝气地把竹竿慢慢伸过去,粘住翅膀它就跑不了了。

通常人们粘知了用面筋,就是把面粉洗到最粘的程度。可面粉多宝贵呀,俺不用,俺有办法!蜘蛛网不是可以粘昆虫么,俺找一二十个蜘蛛网团成一砣,和面筋一样好用!

刚出壳的蝉适宜烧着吃,嫩,香,而老点的蝉则是在锅里炕了吃,能放点油更好。俺一天可捉一两百只知了,也算寻了点食物。

知了壳,学名叫蝉蜕。是一味中药材,俺收集多了卖到供销社,也有了点零化钱。

四是钓青蛙。事情很简单,只需要一截细竹竿,系上根二尺来长的线绳,绳上拴上半只蚯蚓,若能拴上蘸过麻油的棉花更好。来到池塘边或是稻田边,悬着竹竿在水上面不停地点呀点,青蛙发现后,蹭地一声跳起来咬住,俺顺势就把它荡到左手张开的布袋里。

钓青蛙的技术俺掌握不太好,斩获不多。而杀青蛙的时侯,也可以顺便搞点副产品。在江里杀青蛙,丟掉的青蛙皮和内脏,会引来鱼儿争吃,这时,俺的钓鱼竿就发挥了作用,最多的一次,俺钓到过六条约半斤来重的黄蛄鱼!

多年后在广西南宁,俺吃了次炒青蛙,才知道青蛙可以带皮吃!俺当年扔了皮,该多浪费呀!后来,在湖南芷江又吃了次脆皮狗肉火锅,才知道狗肉也可以带皮吃!俺当年,哦,俺当年好像没杀过狗。

什么叫等米下锅?

俺中午捡麦穗回到家,奶奶早已准备好擂窝和石碓,捋下麦粒,放在擂窝里捣呀捣,像嫦娥姐姐身边那个玉兔捣药一样。俺兄妹们就眼巴巴的盼着,直到麦粒变成每人大半碗面糊糊。

…… ……

吃一些稀奇古怪的食物对生命是有危险的,对身体是有伤害的。

一次,不知吃了什么野菜,家人中有人出现轻微中毒症状,眼晴肿了起来。

更糟糕地是,当时正当俺们兄妹长身体的时侯,可能糠吃多了,喇了喉咙,長大后说话的声音,没有一个是悦耳动听的,唱歌也不怎么着调,更没有一个长成彪形大汉!

那时侯,似乎整个一代人都受到饥饿的影响。后来有专家论证,俺们这代人,平均身高都少长了2至5厘米。可不是,当时,你走在街上一看,小伙伴们都像课文中描述的那样"一个个饿的像瘦猴,三根筋挑着一个头",走起路来有气无力,像病猴。

胖子,是那时顶极豪华奢侈的一个梦幻,你几乎看不到。如果偶尔看到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饥饿引起的全身浮肿。

当时有两个惹人羡慕的职业,炊事员和司务长!粮食实行定量,可对这两个职业来说不算什么,流行的口号这样说:

每天吃二两,饿不到司务长,

每天吃三钱,饿不到炊事员。

当时,像范爷这样的美女,若能嫁给一个炊事员,那就是极大的幸福和荣耀。可见炊事员身价之高!

尽管如此,炊事员和司务长也不敢把自己和家人吃成胖子,那样的话,会被羡慕嫉妒恨的人当成靶子,有被撸掉的可能。

坏消息不断传来。

王老师撑死了!

说起这个王老师,他可是倒霉蛋进屋——倒霉到家了。他本是市里一所中学的教师,整风反右那会,全校还差一个人才能达到上级下达的右派份子指标。实在顶不住了,校领导痛下决心,连夜召开会议,不评出个右派来决不散会!大家都坐在会议室里干熬。王老师小腹胀疼,一泡尿实在憋不住了,起身出去小解,等他重返会议室,才知他这会儿已评成了右派!他顺理成章地被下放到俺家附近的农村监督改造。他觉得自己太冤,逢人便说:我咋就憋不住呢?咋憋不住呢!

人们就送了他个雅号叫"憋不住",他也因此闻名遐尔。

这回,他实在饿的不行,胆大包天地潜入生产队仓库,偷了几斤豆面,回到他独居的小屋,烙了几张饼,怕在家吃被人发现,就躲在茅厕里边假装登坑边吃,谁知竞被撑死了!当破案人员顺滕摸瓜赶到现场时,发现他手拿的饼还在嘴巴里咬着,没吃完。

㗒,好孬也是个饱死的鬼。

二流子在医院里抢救,也快死了!

二流子其实是一个小伙的名字。那时侯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名字起的越差劲,长起来就越顺心。

二流子因饿的心发慌,不知怎么就摸进了供销社厨房,吃的东西没找到,却发现了大半碗猪油!饥不择食地喝下去。那一刻可能觉得很爽,但你想想,饥肠加上枯肠,怎么经得起哟!他被送进了医院。经抢救活了过来,后来还娶妻生子。但是,从这次之后,人们怎么看怎么觉得他是真正的"二流子",也不知是因为他病后留下了什么后遗症,还是他曾有偷油喝行径的缘故?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司务长   豆面   榆钱   炊事员   麸皮   米糠   社员   竹竿   饥荒   野菜   才艺   饥饿   芝麻   青蛙   萝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