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观察:乡村中小学,学校起高楼,生源让人愁

学校起高楼,生源让人愁。

教育新观察:乡村中小学,学校起高楼,生源让人愁


最近两三年,农村学校楼房化,学生都进城了。座座高楼平地起,怎见得,地广人稀。

某乡镇一学区小学,一座三层大楼,2019年一年级招收新生4人,占用一间教室,一两个教师。另一乡镇学区小学,新华书店去送教材,全校一门课的新书,一人提着绰绰有余,也是一座三层教学楼,还留有部分平房。据该校老师说,他们最愁的是打扫卫生,眼看着野草疯长,就是拔不完。某邻近县城一乡镇中心初中,将近4万平米的大院,两座连体教学楼,2019年招收初一新生不足60人,分成两个班,每个班不足30人,真正实现了小班化。

教育新观察:乡村中小学,学校起高楼,生源让人愁


孩子去哪儿啦?进城了。能力强的进大城市,能力弱的进县城,留给乡镇初中小学的孩子都是家长飞不动,集三代人的力量也买不起城里的房的孩子。这类孩子大多是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照看的留守儿童。

教育新观察:乡村中小学,学校起高楼,生源让人愁


乡镇学校怎么啦?

是国家成长之痛。城里是城镇化,高楼大厦,催动房价。茫茫人海如织麻,学校越来越大,仍盛不下。缺房缺钱缺人,教师超负荷劳动,学校超负荷运转,磨损越来越严重。城镇化抽空了农村几乎所有的青壮劳动力,他们为了向往美好生活,只有外出打工挣钱。如果挣到足够多的钱就会贷款到城里买楼房,让孩子到城里上学,享受更好的教育,为的是让下一代不再在农村种地。事实也是如此。

有人算过一笔账,在工地上打工一天,如果是钢筋工之类的,差不多是二百元收入,就是搅拌水泥之类的粗活,每人每一天也能挣一百五六十块钱。而种地呢,一亩花生好收成能收五百多斤带皮花生,今年带皮花生两块多一斤,很难突破三块钱,再加上种子、化肥、地膜、农药等开支,种一亩花生算下来利润只有三四百块钱,这还不算自家工钱。所以很多农民把地里栽上树,不种地,腾出时间去打工,挣够了钱就逃离农村。

教育新观察:乡村中小学,学校起高楼,生源让人愁


现在到农村看看确实变化很大。美丽乡村建设,硬化道路村村通,户户通。厕所革命后,每家每户的厕所污物也转入地下。但是门前坐的都是六七十岁、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有的只有老头儿没老太太,有的只有老太太没老头。偶尔在某一家门前出现个孩子,那也是这家的孙辈暂时留守农村。所以在乡镇有些学区十几个村子收一年级新生也就那么几个或十几个。初一新生就更难收了,因为打工的家长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如果身体一直很好的话,应该能在城里买上房子了。

教育新观察:乡村中小学,学校起高楼,生源让人愁


农村学校生源怎么解决?个人无解。有几个疑问与大家共商:农村需要多少学校合适?孩子需走多少路上学合适?农村建这么多新校区是否存在过度建设造成浪费?乡村中小学师资配备的师生比怎么算合适?教五个孩子的乡村教师和教五十个孩子的城里教师工资收入倒悬合适吗?

教育改革,路漫漫其修远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生源   乡村   学校   学区   中小学   块钱   教学楼   楼房   高楼   花生   乡镇   城里   合适   农村   教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