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海鲜”扇贝真的会逃跑吗?筏式养殖可避免这种风险

在过去的5年里,獐子岛的扇贝因为4次“集体跑路”事件而成为了话题热度很高的“网红海鲜”。虽然网络上的各种讨论都很多,但作为一个科普向的三农领域创作者,牧海更感兴趣的是扇贝的“逃跑”能力究竟有多强,以及在养殖中怎样才能避免扇贝的逃跑

“网红海鲜”扇贝真的会逃跑吗?筏式养殖可避免这种风险

▲▲“逃跑”的扇贝,贝壳上附着的是丝状海藻

为了解扇贝的迁徙能力,首先就要了解扇贝的生物学特征。

认识扇贝——扇贝的养殖生物学

扇贝俗称海扇、干贝蛤、海簸箕,我国有30多种扇贝,其中主要的养殖种类有北方的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南方的华贵栉孔扇贝以及南北方均有养殖的海湾扇贝四种。

“网红海鲜”扇贝真的会逃跑吗?筏式养殖可避免这种风险

我国的四种主养扇贝

我国南北方养殖的扇贝种类不同,对水温的适应也有差异。北方的虾夷扇贝适宜水温为5-23℃,南方的华贵栉孔扇贝适宜水温为20-25℃。大连獐子岛所选择养殖的扇贝种类正是偏冷水性的北方虾夷扇贝。

与固着生活的牡蛎一样,扇贝也是通过鳃滤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在自然海区,不同种类的扇贝,生长速度不同。栉孔扇贝长得最慢,当年可达3cm,第2年可达5-6cm;华贵栉孔扇贝1年就能长到7.4cm;海湾扇贝 6-7个月能长到5cm; 虾夷扇贝经过1年半的时间可以长到11-12cm

除了海湾扇贝,其他三种扇贝都是雌雄异体的,发育成熟的扇贝卵巢为桔红色,精巢则是乳白色,如下图所示:

“网红海鲜”扇贝真的会逃跑吗?筏式养殖可避免这种风险

扇贝的精巢与卵巢

国外有研究团队曾经经针对扇贝的运动特点进行过研究。

他们的研究表明,扇贝在野生环境中的运动时间只占0.1%,也就是平均每天的运动时间少于2分钟(确切的说是1.44分钟)。但是即便如此,短时间的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却达到了扇贝每日消耗总能量的16.8%。扇贝在游泳时的运动属于高负荷运动,类似于人类的百米冲刺,因此扇贝会启用厌氧代谢途径,这会导致平均代谢率提高7.8%左右。

在人工养殖环境下,扇贝的平均代谢能量占每日能量消耗的41.8%,这个比例显著高于野生扇贝的代谢水平。这是因为在人工养殖环境下,人为干扰等刺激作用会导致扇贝运动量的增加(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应激性)。

科学家通过红外热像仪的记录发现,扇贝的运动可以分为四种:挖掘转弯旋转游泳,这些运动都是由闭壳肌的收缩与舒张控制的。

研究结果还表明,扇贝经过上述的运动之后会立即增加对氧气的吸收速率,这是因为运动过程中的无氧代谢增加了扇贝机体的氧债。直到体内的氧债偿还之后,扇贝才会进行下一次的运动。在运动时,加速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网红海鲜”扇贝真的会逃跑吗?筏式养殖可避免这种风险

▲▲扇贝在游泳时的运动分析图。上图中左侧三个指标,分别是扇贝在空间中运动的三轴加速度。加速度变化呈波浪形,分别对应闭壳肌的每一次的收缩与舒张(肌肉收缩时加速度升高,舒张时加速度下降)。上图说明,多数扇贝在游泳时只能持续6秒钟左右的时间

“网红海鲜”扇贝真的会逃跑吗?筏式养殖可避免这种风险

▲▲扇贝通过控制排水的方向来实现不同轨迹的运动

红外摄像机的记录显示,人工养殖的扇贝和野生的扇贝在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养殖场的扇贝会表现出挖掘和转弯的行为,但是野生扇贝花费在这些行为上的时间和精力要少的多。相比之下,野生扇贝能够节省的能量更多,用在摄食上的时间也更多(环境相对安静,无用功减少)。

因此,在野外环境下,不受人为干扰的扇贝能够吃的更多,每天运动的频率也会降低。但是在洋流运动、水温变化、敌害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下,扇贝的运动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国内外目前还未见过相关报道。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没有受到危险时,扇贝一般不会做游泳运动,即便是游泳也是短时间、低频次、高代谢水平的运动,根本不会持续太久。毕竟每一次游泳,扇贝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大量的能量消耗与很长时间都难以偿还的氧债,这两个方面共同限制了扇贝的迁徙能力。

“网红海鲜”扇贝真的会逃跑吗?筏式养殖可避免这种风险

▲▲一次游泳的时间在6秒左右,之后要歇很长时间

要想防止扇贝“逃跑”,在养殖中应当怎样做呢?

獐子岛养殖夏夷扇贝的海域超过了322万亩,但都以底播养殖为主,就像在草原上放养牛羊一样,在海区大量放养小规格的扇贝苗种,让它们在海底自由觅食,当扇贝长到上市规格的时候再集中回捕。

这种模式下,扇贝没有网笼的束缚,是非常自由的,要想阻止扇贝的逃跑,最有效的方式是采用带有网笼的筏式养殖

扇贝的筏式养殖包括笼养、筒养、吊耳养殖、网片养殖四种,如下图所示:

“网红海鲜”扇贝真的会逃跑吗?筏式养殖可避免这种风险

▲▲上图中的笼养就是用网笼与隔板组合,根据扇贝规格大小的不同,每个隔板内放置的扇贝数目也有不同,大规格的扇贝可以放置8-9枚,小规格的可以放置10-13枚,更小的规格可以放置30-40枚。筒养是借助圆柱形的塑料桶集中养殖,通过海水的潮汐涨落、自然流动,桶内的扇贝就可以不断的滤食浮游生物。吊耳养殖主要针对3cm左右的贝苗,为了防止脱落,还要在扇贝的外壳上钻孔打洞,用线将其绑在吊绳上。网片包养与笼养类似,但是没有隔板。

“网红海鲜”扇贝真的会逃跑吗?筏式养殖可避免这种风险

▲▲上图是栉孔扇贝的筏式养殖模式图,上面的单个网笼分成了12层(上图未显示完全),每层可以放养一定数量的扇贝。这种方式扩大了养殖面积,立体利用了海水资源,但同时也阻碍了水体的交换,网笼容易被海藻等生物附着。

筏式养殖要求海区饵料丰富,水温高于23℃的时间不能超过30天,水流速度最好在1m/s之内。

以虾夷扇贝为例,每年的3月份要进行一次分苗。将长成4-5cm的大规格苗种时,将其放入网眼大小为3-4cm的网笼,每个网笼可以设置为12层左右,每层可以放13-15个扇贝。分苗完成之后,在每个网笼上加2-2.5公斤的坠石,挂在养殖区的筏架上。

虾夷扇贝的养殖水层控制在5-6米深为宜,夏季海水表层水温升高,可以适量将深度向下延伸,当水温上升到22℃时,尽量不要在海上养殖区频繁操作扇贝笼,以免高温刺激造成扇贝的大量死亡。

进入10月份后进行第二次分苗。将长到7-8cm的夏夷扇贝放入新的网笼中,每层放10-11个扇贝即可。等到第2年的6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扇贝肥满度最高,这时就可以大规模收获上市了。

“网红海鲜”扇贝真的会逃跑吗?筏式养殖可避免这种风险

扇贝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在1997-2000年,我国山东沿海地区的栉孔扇贝爆发了大规模的死亡事件,当地养殖户损失惨重。据统计,扇贝死亡率最高的达到了90%以上,低的也有30%-40%,平均死亡率高达60%

扇贝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4种:

在很多养殖区,稚贝的放养密度由原先的30-40个/层增加到了80-100个/层,有的养殖密度甚至超过了150个/层。相邻两个网笼之间的距离由原来的15-20米缩减到了10米左右;每个网笼内部的笼层数目由原来的10层增加到12-14层。这样高密度的养殖一方面容易导致扇贝摄食不足,另一方面还会导致水体交换能力下降,海上养殖区的污染物质容易积累。

为解决这一难题,急需进行扇贝品种的复壮育种工作,有必要通过杂交选育、多倍体育种或者引进原种的方式来强化扇贝的种质资源。

2015年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显示,我国80%的近海生态系统均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以工业污染为主的陆源输入进一步导致近海养殖区水质环境的恶化。海水富营养化污染所带来的赤潮等生态灾难进一步对养殖区形成了负反馈。改善近海的水域环境、合理规划近海养殖已经刻不容缓。

“网红海鲜”扇贝真的会逃跑吗?筏式养殖可避免这种风险

▲▲卫星图下的赤潮图像,范围之大,令人震惊。

2018年,獐子岛的三个生产队将养到3cm左右的扇贝苗投放到海区中,共计17亿枚左右,结果全军覆没,主要原因就是当年海水温度超过28℃的时间持续了一个多月。我国主要养殖的扇贝品种,适宜的海水温度都不超过25℃,夏季水温过高会使扇贝受到高温胁迫。再加上筏式养殖的扇贝,大都分布在海水的上层,因此水温更容易升高,扇贝就容易因为水温过高而死亡。

参照以上扇贝死亡的原因,未来筏式养殖的方向也就更加明确了:

“网红海鲜”扇贝真的会逃跑吗?筏式养殖可避免这种风险

多品种、多元化综合养殖

▲▲上图展示的是扇贝的多元立体养殖。中间的大型网箱用来养殖高档海水鱼,周围的长笼用来吊养扇贝,网龙与网箱的外面还养殖了海带,从而实现了多营养层次的混合养殖,充分利用了同一片海域中的营养及空间。


关于以上内容,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您觉得本篇内容有用,那么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收藏!

#水产养殖# #扇贝跑路# #三农# #扇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扇贝   闭壳肌   赤潮   獐子   隔板   近海   海区   加速度   水温   海鲜   海水   能量   游泳   规格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