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水产养殖为什么病害频发?病原菌的毒性正在增强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畜禽养殖还是水产养殖,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养殖产量。如果养殖的品种利润不高,比如常见的四大家鱼以及鲤鱼、黑鱼、鲫鱼等,那么也只能通过“走量”的方式来赚取利润。但是,养殖密度一旦过高,水产动物患病的风险与几率就会大大升高,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那么,集约化、高密度的养殖对病原菌的毒性到底有什么影响呢?为什么集约化养殖病害频发呢?

这正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高密度水产养殖为什么病害频发?病原菌的毒性正在增强

高密度养殖

首先,鱼为什么会患病呢?

鱼类患病不仅仅是本身的问题,还有养殖环境病原的共同作用。鱼儿想要健康地生活,一方面要有好的水质环境,另一方面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或者说抵抗不利环境的能力。如果水域环境的变化超过了鱼类本身的适应能力,就会导致鱼类抵抗力下降,进而感染疾病。

在生产上更常见的现象是,患病的鱼类会同时感染几种不同的病原菌。假设病原菌A首先感染了鱼类,就会通过释放毒素、造成机械损伤、夺取鱼类自身营养等三种方式来降低鱼类的抵抗力。鱼的抵抗力一旦下降,其他病原菌(B、C、D等)就会趁虚而入。

除此之外,细菌本身的毒性大小也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随着水产养殖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致病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也越来越困难了,比如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弧菌病、巴斯德菌病、丝状细菌病、气单胞菌病等等。

高密度水产养殖为什么病害频发?病原菌的毒性正在增强

致病菌模式图

池塘中的养殖环境,不仅是鱼类生活的场所,也是细菌、病毒的容身之处。养殖环境对致病菌存在着选择作用,不同的养殖模式下选择强度不同。而在集约化养殖模式下,养殖水质更容易恶化,条件更加苛刻,致病菌要想存活下来,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毒性与侵染力。

致病菌的毒性是怎样增强的?下面用实验来说话

为了调查清楚集约化养殖对病原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国外有研究团队展开了相关实验。

该实验选择了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鱼类病原——柱状黄杆菌为研究对象。在2010年夏季,科研人员从一个养殖场的上游进水处A以及下游出水处B分别收集了9种不同的细菌菌株,其中在B处收集的菌株就代表了经过集约化养殖环境选择作用的细菌菌株。

为了测定A、B两处细菌的毒性,研究人员以斑马鱼(Zebra fish)为感染对象统计致死率。A、B两个采样点分别提取了9种菌株,为了测试每一种菌株的致病力,分别用14条斑马鱼测试。因此,接受菌株侵染的斑马鱼总数为14×9×2=252条。另外再取14条斑马鱼作为空白对照组,将其放入接种了无菌培养基的封闭水体中。

高密度水产养殖为什么病害频发?病原菌的毒性正在增强

斑马鱼特写

▲▲▲选择斑马鱼作为侵染对象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有着87%的同源性,是一种典型的模式生物(常见的模式生物还有拟南芥、果蝇、酵母、小鼠等);其次,斑马鱼体长只有3-4cm,在一个小型水箱中就可以养殖很多斑马鱼,非常节省空间;再者,斑马鱼是一种热带鱼,只需要3个月就能达到性成熟,因此试验周期短,方便展开生物遗传、毒理实验、营养水平等方面的科研项目。

实验总共使用了266条斑马鱼,为了减少系统误差,所有的斑马鱼的体长、体重、发育水平、营养条件均相似。实验周期长达11天,每天观察鱼病的身体症状并记录好发病率;在疾病进入急性期的前3天,研究人员每个小时都对斑马鱼的身体状况进行一次监测。

实验结果表明,受到进水口菌株感染的斑马鱼平均死亡率为10.3%,受到出水口菌株感染的斑马鱼平均死亡率达到了32.5%,空白对照组(没有接受任何菌株感染的一组)没有观察到死亡现象

高密度水产养殖为什么病害频发?病原菌的毒性正在增强

斑马鱼

此外,对A、B两处菌株的基因片段分析表明,出水口的细菌种群比进水口的细菌种群分布更加均匀,种群规模也更大,而且在出水口检测到的基因型比进水口更少——也就是说,集约化的养鱼环境会选择具有特定基因型的菌株。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断定,高密度养鱼环境确实会选择毒性更强的致病菌株,而那些致病力弱的菌株则会随着它们的基因型一起被淘汰掉。

抗生素是如何杀菌的?频繁使用有什么后果?

除了集约化养殖模式,其他生态因素也会导致致病菌在毒性和竞争力方面的进化,比如水体中养分的增加、单位水体内化学药物及抗生素含量的增加,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抗生素滥用所产生的影响。

抗生素对细菌的杀灭原理是这样的:

抗生素的作用位点位于细菌的细胞壁上。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例,其细胞壁由肽聚糖磷壁酸组成,其中肽聚糖又是由四肽尾、肽桥、聚糖(N-乙酰葡萄糖氨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单糖相互连接形成的长链结构)组成。

抗生素可以干扰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肽桥的形成,而没有了肽桥,细胞壁上的短肽之间就失去了连接,细胞壁骨架就会分崩离析,因此也就无法形成完整的细胞壁。这种情况下细菌很容易在低渗透压的环境中裂解死亡。

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在微观上的反映就是细菌的细胞壁上形成了厚实的蜡质层,如同保护罩一样保护者细菌表面的结构,因此抗生素、溶菌酶、化学药物等难以接触细胞壁,细菌的生命力也就更加顽强了。

高密度水产养殖为什么病害频发?病原菌的毒性正在增强

抗生素的好处很单一,就是为了防病治病,但是坏处却很有很多。

抗生素在杀灭致病细菌的同时,也会杀灭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池塘中原有的微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池塘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就会大大降低。

剂量过高、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菌菌发生突变,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抗药性强的菌株,这就是所谓的有利突变(当然,这是对于细菌而言)。但为了杀菌不得不使用更大剂量、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最终使养殖生产陷入恶性循环。

水体中的抗生素被养殖的动物吸收后会在体内残留,人类通过食用水产品就间接摄入了抗生素,即使经过加热、煮沸等方法也无法消除这种影响。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无疑是受影响最大的。

为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可以尝试推广中草药

与抗生素不同,中草药取材于天然无公害的植物产品,并不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的问题。中草药常作为添加剂加入饲料中,经过消化后产生的纤维素等物质,在水产动物的肠道内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能够促进肠道的蠕动,更有利于消化健康。用中草药代替抗生素,有以下三种好处:

大黄、穿心莲等中草药可以抑制细菌的增殖;野菊花、板蓝根可以帮助鱼虾抵抗病毒的侵袭;马鞭草、苦楝皮具有杀灭寄生虫的功能。因此在生产上完全可以根据养殖鱼类的患病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草药,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中草药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不同。国内曾经有研究团队针对大黄、黄连、五倍子、石榴皮这四种中草药对弧菌(能够侵染48种海水鱼类,是一种侵染性很强的细菌)的抑制能力展开过相关实验。

高密度水产养殖为什么病害频发?病原菌的毒性正在增强

实验中的四种中草药

他们的研究表明,大黄、黄连、五倍子、石榴皮都能够显著抑制细菌的增殖,其提取液的原始pH分别为6.5733.1054.1313.905;但是养殖池塘中的pH并不会这么低,更有意义的是在中性pH下这4种中草药的抑菌能力。当研究人员将药液的pH值调整到7.0附近时发现,五倍子石榴皮能够有效抑制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以及鳗弧菌的活力,而大黄、黄连的抑菌能力相对较弱,具体的抑制效果如下表所示:

高密度水产养殖为什么病害频发?病原菌的毒性正在增强

▲▲四种中草药对副溶血弧菌、鳗弧菌的抑制效果

在传统的养殖中,养殖户为了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就大量使用动物性饲料来养殖,但是养出来的鱼往往口感较差、肥瘦比例不均匀、肉质松散,还伴有明显的土腥味儿。这是因为动物性饲料中缺乏多种微量元素,但加入中草药之后,其中的草本成分可以改善水产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比例,在肠道中产生的有机酸还可以提升水产品的口感与风味。

因为中草药中的多糖、生物碱、挥发油、氨基酸等具有诱食的功能,反而会刺激鱼类竞相摄食。研究人员曾经用不同的诱食剂研究对蛇鮈(ju)诱食效果的影响,四种诱食剂分别是摇蚊幼虫、蚯蚓、甘草、陈皮的提取液,其中前两种是动物性的天然饵料,后两种是植物性的中草药。

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5 g/L0.005 g/L时,摇蚊幼虫提取液的诱食效果最好,甘草提取液次之,蚯蚓提取液的诱食效果最差;当浓度为0.01 g/L时,甘草提取液的诱食效果最好,后面依次是:摇蚊幼虫提取液>陈皮提取液>蚯蚓提取液。

以上实验说明,通过控制诱食剂的浓度就能够提高鱼类对中草药添加剂的摄入,进而达到提高进食量和免疫力的双重效果。

高密度水产养殖为什么病害频发?病原菌的毒性正在增强


总之,无论是畜牧养殖还是水产养殖,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合理使用中草药都能够降低疾病发生的几率,提高养殖的成功率。


在养殖上致病菌的毒性正在增强,关于这种现象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您觉得这篇内容有用,那么欢迎点赞关注、转发收藏!

#水产养殖# #抗生素# #细菌病# #中草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病原菌   毒性   弧菌   细胞壁   菌株   致病菌   集约化   水体   病害   中草药   抗生素   鱼类   斑马   细菌   高密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