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被迫流亡的背后,人类究竟失去了什么?

北极熊又被称为白熊、冰熊,是现存体型最大的陆上肉食动物。经过几十万年的漫长演化,北极熊成功适应了极寒地带,成为了北极地区最成功的顶级捕食者之一。

成年雄性的北极熊直立起来高达2.5米,最大重800公斤,这个重量相当于3~4头非洲雄狮的总和。虽然身躯庞大,但北极熊奔跑起来的速度可不算慢,可超过40公里/小时,如果是在海中游泳,速度约为10公里/小时,平均每天可以游出97公里的距离。

北极熊被迫流亡的背后,人类究竟失去了什么?

但北极熊奔跑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北极海冰消融的速度。

许多科学家和生态保育专家担心,在全球气温升高、北极冰层面积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北极熊可能在21世纪内绝种

北极熊虽然强悍,但一场生存危机正在悄然来临

北极熊天生就有强悍的捕猎能力:

北极熊被迫流亡的背后,人类究竟失去了什么?

▲北极熊巨大的熊掌。即便是地球上最强壮的搏击运动员,在北极熊的攻击下也毫无还手之力,一巴掌下去非死即残。

很多人都认为,“全副武装”的北极熊是不可能缺少猎物的。

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北极熊游泳的能力远远比不上海豹,一旦到了海里,就是海豹的主场;再者,北极熊在海中最多只能闭气一分钟,而海豹则能轻松超过40分钟。因此对北极熊来说,捕猎的理想场所是在海冰面上。

即便在稳固的海冰上,北极熊的捕猎成功率也并不理想,只有20%左右。如果是在开放海域的海冰上,北极熊的捕猎成功率还会下降到5%以下(因为暴露踪迹的概率更大),也就是平均每20次的捕猎尝试,可能只有一次能够得到回报。

北极熊被迫流亡的背后,人类究竟失去了什么?

▲在过去的30年里,北极熊因饥饿而导致的死亡事件越来越多,上图中瘦骨嶙峋的北极熊引发了全球社会对北极生态的密切关注。一些饥肠辘辘的北极熊甚至会进入人类社区寻找食物,人熊冲突越来越频繁。

北极熊被迫流亡的背后,人类究竟失去了什么?

▲上图中的成年雄性北极熊因为闯入了人类社区而被当地居民杀害。生境破坏、食物短缺、与人类的冲突已经成为威胁北极熊生存的重要现实因素。

卫星监测数据表明,2019年7月份北极海冰面积仅有759万平方公里,创下历史新低。2020年7月,北极海冰面积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减少了31万平方公里,这个数据比1981~2010年7月的平均水平减少了21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22.8%

北极熊被迫流亡的背后,人类究竟失去了什么?

在这些数据的背后,又有多少北极熊流离失所、忍饥挨饿呢?

当下北极熊所面临的窘境只是北极生态系统变化的一个缩影。苔原生物提前生长、浮游生物聚集、远古病毒释放、物种生境丧失等等一系列变化必将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更加严峻的挑战,人类最终也难以独善其身。

卫星图像视角下北极冰盖的变化

北极熊被迫流亡的背后,人类究竟失去了什么?

▲上图分别是1985年3月以及2018年3月北极地区冰层的年龄分布,上图中深蓝色的区域是新形成的冰面(1年之内),白色的区域是古老的冰盖(4年以上)。这些古老的冰盖坚硬而且厚实,最厚的地方可达4800米。30年前,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阿拉斯加以及加拿大的北冰洋盆地中,有很大一部分海冰至少存在了4年以上,而如今这些古老的冰盖仅仅零星分布于格陵兰岛北部海岸和加拿大的北极群岛。

北极熊被迫流亡的背后,人类究竟失去了什么?

▲上图左右两图分别是今年7月份与8月8日当天的北极海冰面范围。今年7月份,北极海冰面积为728万平方公里,明显低于1981~2010年同期的平均水平(用洋红色线条标出)。8月上旬的海冰面积进一步缩减,这种趋势将一直持续到9月。

北极熊被迫流亡的背后,人类究竟失去了什么?

▲从上图可以明显的看出:1980~2020年,北极海冰的平均面积总体上是减少的趋势,特别是最近20年来,冰面的衰减幅度越来越大。1984年7月,北极海冰有1500万平方公里的覆盖面积,而2020年7月却不足750万平方公里。

不管怎样,这个夏天的北极海冰面积正在急剧减少。按照惯例,每年的9月份北极海冰的面积会降到最低点,但这个“最低点”正在不断刷新着下限:平均每10年,北极海冰面积的最低值就会下降12.85%

北极熊被迫流亡的背后,人类究竟失去了什么?

每一个位于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就像生态系统的一面镜子。北极熊失去栖息地、闯入人类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北极生态恶化与低营养级猎物的匮乏。

人类一直自诩为这个星球上最具智慧的生命体,然而大多数人对其他物种的生死存亡并不关心。今年年初,一则“长江白鲟灭绝”的新闻报道冲上了微博热搜,该报道称长江白鲟的灭绝时间是2019年12月23日。但是很多群众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白鲟,更不知道这条“淡水鱼之王”究竟长什么样子。更有甚者,一些媒体在介绍白鲟时,竟然将其图片错配成了匙吻鲟。

北极熊被迫流亡的背后,人类究竟失去了什么?

▲匙吻鲟与长江白鲟的形态对比图。上图是匙吻鲟,下图才是真正的长江白鲟。整个匙吻鲟科只有2个属2个种,就是匙吻鲟和长江白鲟。

很难保证长江白鲟的历史不会在北极熊身上重演,除非国际社会联合起来,在事态变得更加严重之前作出有力的保护举措。

短时期来看,即便北极熊灭绝,也不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直接影响。但保护北极熊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标是要保护北极生态。保住了北极生态,就保住了人类的未来。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生存始终是最大的利益相关

北极熊被迫流亡的背后,人类究竟失去了什么?

不管怎样,北极的古老冰川与浮冰的融化,不仅会直接影响北极熊的生存空间,由此引发的海平面上升最终也会吞没人类的家园。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和北极熊是“命运共同体”,人类不可能在抛弃北极熊的同时还能独善其身。

地球已经经过46亿年的地质演化,极端恶劣的气候都曾在地球上轮番上演。相比于地球,人类本身更需要被拯救,而北极熊流亡的背后,人类失去的可能恰恰就是一个自我救赎的时机。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低碳出行,减少碳排放。只要每天做出多一点点的改变,这个世界肯定会因此有所不同!


#北极熊##科普# #北极海冰面积萎缩至有记录以来最低# #保护生态# #我要上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北极熊   阿拉斯加   生境   冰盖   人类   北极   冰层   海豹   长江   猎物   古老   平均   面积   生态   速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