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困局”的英国渔业:从北海渔场到“鳕鱼战争”

北海渔场位于大西洋东北部,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这里盛产鲱鱼、鳕鱼、欧洲鯷、牙鳕、狗鳕、大比目鱼、鳐鱼等多种经济鱼类。

据估计,海洋中的生物资源能给人类提供的食物约是全球农产品产量的1000倍,而这些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就是渔场。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的交汇处,年平均渔业捕捞量在3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总捕捞量的5%,这样的世界级渔场就更诱人了。

深陷“困局”的英国渔业:从北海渔场到“鳕鱼战争”

但渔场只有一个,蛋糕也不是好分的。在17世纪,荷兰的渔船甚至直接跑到英国近岸的水域捕鱼,在船上将鲱鱼腌制加工后直接销售给英国。20世纪50年代,英国与冰岛为了争夺捕鱼权,还爆发了举世闻名的“鳕鱼战争”,小规模的渔业争端就更频繁了。

北海渔场的争端:都是鲱鱼惹的“祸”?

17世纪初,英国和荷兰都是西欧的渔业强国,为了争夺有限的渔业资源,两国之间爆发了长期的海上渔业纠纷。

深陷“困局”的英国渔业:从北海渔场到“鳕鱼战争”

荷兰的捕鲸船队经常在护航舰队的保护下,在海上进行大规模的捕鲸活动,其中有不少海域都是在英国的管辖范围内。荷兰的举动无疑是动了英国的奶酪,但是出于对护航舰队的忌惮,英国的渔民也只能忍气吞声。

其实从16世纪中期开始,荷兰的渔民就在靠近英国东海岸的海域大规模捕捞鲱鱼了。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荷兰每年派往英国沿海的渔船至少有1700艘,船员的人数加起来接近3万人。

深陷“困局”的英国渔业:从北海渔场到“鳕鱼战争”

荷兰渔夫的“骚操作”还不止这些,他们将捕捞上来的鲱鱼直接在船上加工,之后集中运输到英国市场上销售,从中获取了极为丰厚的报酬。这些举动阻碍了英国本土渔业的发展,到了17世纪中期,两国为争夺渔业贸易和海上霸权正式展开了角逐。

为了抵制荷兰的海鱼销往英国本土,英国还专门颁布了专门的的法律,其中一条是这样规定的:

只有英国船只捕捞的鲱鱼、鳕鱼、沙丁鱼或者任何由捕获的鱼制成的鱼油、咸鱼、鲸鱼骨,才许可在英国进口

英国的做法显然是见招拆招。当时英国政府认为,荷兰的渔业和造船业之所以如此发达,主要得益于北海渔场的滋养。

深陷“困局”的英国渔业:从北海渔场到“鳕鱼战争”

当时坐拥6400多艘渔船的荷兰在海上几乎找不到对手,在渔业巅峰时期,荷兰不仅垄断了北海的鲱鱼捕捞业,还垄断了冰岛的鳕鱼捕捞业以及贝尔根的鲸鱼捕捞业

不过,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法法规出来之前,跑到别人家门口捕鱼的操作是非常常见的。荷兰船队虽然有欺人之嫌,但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还是钻了法律的空子,英方即便明知利益受损,也不好立即采取反制措施,因此由捕鱼导致的直接冲突还是比较少见的。

冰岛和英国之间的“鳕鱼战争”倒是一个特例

1944年6月,冰岛终于摆脱了丹麦的殖民统治,获得了民族独立。在发展渔业方面,冰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冰岛四面环海,鳕鱼资源异常丰富,而捕鱼业和水产品加工业也正是冰岛的支柱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深陷“困局”的英国渔业:从北海渔场到“鳕鱼战争”

上世纪50年代,冻鱼出口就占据了冰岛外汇收入的90%左右,而英国一直都是冰岛鳕鱼出口的最大消费国。对英国人而言,鳕鱼不仅具有是一种美味,鳕鱼肝油还是治疗风湿骨病的良药。

冰岛附近海域极为丰富的鳕鱼资源让不少英国渔民分外眼红,当年荷兰渔民的操作如今在英国渔民的身上又重新上演了——英国拖网渔船驶入了这片满是宝藏的海域,开始了昼夜不舍的捕捞作业。

深陷“困局”的英国渔业:从北海渔场到“鳕鱼战争”

底拖网渔船导致冰岛的渔业资源明显衰退。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经过资源调查,建议冰岛政府将北部的法兰赫萨湾渔场关闭15年以让海中的鱼儿“休养生息”,并且禁止所有的国外拖网渔船进入这一区域捕鱼。

对于外国渔船(特别是英国)的侵犯,冰岛的反应是强烈而坚定的。对冰岛而言,鳕鱼是他们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是关乎国际民生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于是在20世纪50~70年代,冰岛政府强烈主张不断延伸渔业捕捞的限制区域,进一步缩小拖网渔船的捕捞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善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然而这一倡议并没有得到英方的响应,英国认为“过度捕捞”的情况并不存在,反而还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予以强硬回击。

由于双方在渔业捕捞的问题上迟迟无法达到共识,矛盾不断激化。1958年8月30日,第一次鳕鱼战争终于爆发了。这一天是冰岛政府要求其他国家渔船离开的最后期限,但除了英国的渔船以外,其他国家渔船都如约退回了冰岛12海里的界限以外。

深陷“困局”的英国渔业:从北海渔场到“鳕鱼战争”

▲▲英国的拖网渔船与冰岛的海岸警卫队。

英国认为冰岛根本不可能抵抗,因为双方的海上军事力量差距悬殊,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综合国力,冰岛各方面都要远逊于英国。万万没想到,冰岛竟真的向英国渔船开炮了,开炮的目的只是为了驱逐,因此在这场冲突中没有一发炮弹伤到英国的船员。

深陷“困局”的英国渔业:从北海渔场到“鳕鱼战争”

▲▲在之后的纠纷中,冰岛经常用上图中的方式来割断英国的拖网渔船,强行阻止拖网渔船进一步捕捞。

1961年,英国正式承认冰岛12海里的领海线。第一次鳕鱼战争,以冰岛的完全胜利告终。事后冰岛进一步要求扩大领海,1971年宣布将禁渔界限扩大为50海里,1975年又要求进一步扩大为200海里。这两次“对外宣告”又相继导致了第2次和第3次鳕鱼战争的爆发。

深陷“困局”的英国渔业:从北海渔场到“鳕鱼战争”

▲▲冰岛前后三次改变了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从最开始的4海里变到12海里,再到后来的50海里和200海里。

由于保护本国渔业资源的正当性,三次鳕鱼战争最后的赢家都是冰岛,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也被联合国采纳,写进了《联合国海洋公约》里,这一制度也被国际社会广泛采用。

渔业资源总是有限的,蛋糕也不是好分的

时至今日,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将来这一问题也很难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无论是国内衰退得不成样子的舟山渔场,还是已经荣光不再的纽芬兰渔场,过度捕捞带来的教训都是深刻的。

如今的北海渔场也没好到哪里去。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在北海捕获的鱼类和贝类的总量约350万吨。除了能被利用的渔获物,意外捕捞和被弃置的渔获物每年就有100万吨,浪费和盲目破坏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深陷“困局”的英国渔业:从北海渔场到“鳕鱼战争”

尽管在上世纪末,北海渔场就已经对鳕鱼的捕捞量进行了严格的配额,但是北海的鳕鱼资源至今还没有走出崩溃的困境,捕捞上来的鳕鱼小型化和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趋势会导致鳕鱼种群的繁殖力降低,还会影响卵粒的孵化率,对后续的种群恢复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深陷“困局”的英国渔业:从北海渔场到“鳕鱼战争”

▲▲由于北海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很多欧洲国家对北海渔场虎视眈眈。虽然近年来北海渔场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渔获产量,但是鱼类的种群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总之,渔场里面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充分的养护和合理的捕捞才能使捕捞业走得更远——有节制的捕捞、合理的开发才是对大海最好的尊重。


#渔场##鲱鱼# #鳕鱼战争# #我要上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北海   鳕鱼   渔场   专属经济区   英国   渔业   冰岛   拖网   鲱鱼   战争   荷兰   困局   渔船   渔民   海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