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的危机:4000吨鱼库清盘,非法采砂引发“不治之症”?

骆马湖是淮河流域的第3大淡水湖泊,同时也是江苏省的第4大湖,湖中的鱼虾资源非常丰富,年产量超过4000吨。在宿迁和新沂两地,骆马湖是颇有名气的“天然鱼塘”,盛产鲢鳙、刀鲚、银鱼、鲫鱼等优质水产品,饱受市场赞誉。

骆马湖的危机:4000吨鱼库清盘,非法采砂引发“不治之症”?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骆马湖周边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水产养殖区,当地渔民主要通过捕捞野生的鱼虾维持生计,湖区的生态环境也保持的很好。但随着需求量激增,单纯依靠捕捞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湖区渔业也开始向捕养结合的方式转变。

从90年代开始,湖区的网箱、围网、围栏以及鱼簖等设施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渔民也开始转型成为了养殖户。到了2015年,密密麻麻的网衣几乎遍布了整个湖区,大规模的养殖活动对湖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

骆马湖的危机:4000吨鱼库清盘,非法采砂引发“不治之症”?

2016年前后,骆马湖的围网几乎遍布了整个湖区

与此同时,传统的捕捞方式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捕捞压力越来越大,二是网具类型越来越多。

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1~2017年间湖区的捕捞产量从原先的4000吨逐步上升到了5500吨,渔船总功率超过1万千瓦,捕捞强度越来越高。当地渔民所使用的网具类型也越来越多,常见的有丝网、地笼、虾笼、密眼网等等,大鱼小鱼全都在捕捞范围内。

骆马湖的危机:4000吨鱼库清盘,非法采砂引发“不治之症”?

骆马湖2008-2018年渔业捕捞产量

虽然捕捞强度不断提高,但骆马湖的鱼类资源并没有明显的衰退,产量不降反增,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渔业部门每年都会放流大量的鲢鳙鱼种。仅仅在2011年,全湖投放的鲢鳙夏花鱼苗就达到了600多万尾,大规格的鱼种更是超过了9万公斤。

这种通过增殖放流来提高产量的手段非常奏效,在太湖、洞庭湖、巢湖等大水面湖泊中也相当常见,是当前我国内陆湖泊最主流的渔业生产方式。

骆马湖的危机:4000吨鱼库清盘,非法采砂引发“不治之症”?

骆马湖增殖放流见成效

在放流的鱼苗中,鲢鱼和鳙鱼往往是最优先考虑的对象。这两种鱼以低级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食,只要湖中的营养盐充足,浮游生物就可以源源不断地生长繁殖,进而为鲢鳙提供饵料。这样的好处也极为明显——在相同的时间内,滤食性的鲢鳙比肉食性鱼类长得更快,消耗的能量也更少,而且还能改善水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即便有了鲢鳙的“助力”,骆马湖还是陷入了生态破坏与水质污染的困境。

宿迁市的居民反映,骆马湖的人工采砂规模很大,前后持续了20多年,有些湖区甚至已经出现了水下荒漠的现象。事实也证明,频繁的采砂活动严重破坏了湖底的结构,使水生植物急剧减少,而这些水生植物原本是野生鱼虾的天然产卵场、繁殖场和育肥场(俗称“三场”),对鱼类的自然繁殖非常重要。

骆马湖的危机:4000吨鱼库清盘,非法采砂引发“不治之症”?

骆马湖采砂船

此外,机械翻转起来的大量泥沙使湖水变得浑浊不堪,会严重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悬浮在水中的泥沙会附着在鱼类的鳃部,阻碍正常的呼吸过程(尤其是幼鱼)。再有,采砂船产生的燃油污染以及生活垃圾对水质也有着很大的危害,这一点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近几年的监测结果显示,骆马湖的水质总体上还算优良,但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氟化物浓度较高,罪魁祸首就是长期的采砂活动。为了保护生态,从2015年开始当地政府全面禁止了采砂活动,氟化物的浓度这才开始有所降低。

然而,黄砂的无序开采已经对湖区生态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甚至还引发了另一个危机——菹草的爆发。

骆马湖的危机:4000吨鱼库清盘,非法采砂引发“不治之症”?

菹草泛滥

菹草是一种多年生的沉水草本,也被称为虾藻、麦黄草。从2006年开始,几乎在每年的2~5月,湖底的菹草都会在骆马湖爆发性增殖,是湖区绝对的优质物种。菹草的生长速度极快,每天能长高12~15公分,成株高度一般在1.5米以上,最大的能长到2.5米。

从6月份开始,过度增殖的菹草会大面积死亡(类似于“倒藻”),水草的营养组织在水中分解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伴随着明显的腐臭味,导致水质恶化并威胁到周边市区的饮水安全。在风力作用下,菹草的碎片还会不断积聚,覆盖面积一度超过100公顷,给当地的渔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菹草的泛滥并非自然现象。在骆马湖未出现大规模的采砂活动之前,湖区的水生植物主要是金鱼藻、黄丝草、轮叶黑藻,当时的菹草仅出现在湖区东部,而且数量并不多。

骆马湖的危机:4000吨鱼库清盘,非法采砂引发“不治之症”?

太湖也同样面临着菹草泛滥的困扰

受黄砂开采的影响,湖床的深度增加(最深处有几十米),透明度下降,这改变了水生植物的受光条件,使得原先的金鱼藻、轮叶黑藻等物种锐减,原生生态系统被破坏。缺少了其他植物的竞争,原本在湖区东部“蛰伏”的菹草逐渐兴盛起来,分布范围越来越大,优势度一度高达95%-100%。

除了采砂活动,骆马湖的富营养化程度也不容乐观,目前的营养状态为中营养水平。骆马湖的平均水深为3.3米,是一个浅水性湖泊,自我调节能力低,氮磷含量很容易升高。

骆马湖富营养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湖区的围网、网箱养殖面积广阔,经营方式过于粗放,残饵和粪便难以及时清除;第二,沂河和京杭大运河每年都会携带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骆马湖,这和上游的生活污水、农业退水有直接关系。

骆马湖的危机:4000吨鱼库清盘,非法采砂引发“不治之症”?

淮河流域及骆马湖区位图(图中红圈示骆马湖所在地)

对于骆马湖的围网、网箱养殖活动,当地渔管办已经采取了整治措施,从2016年开始有计划地清除围网和网箱,逐渐缩小养殖区的面积。截止到2020年,骆马湖的新沂水域已经拆除3.5万亩的围网,目前的养殖规模只有1000亩左右,而且都经过了标准化改造(见下图)。

骆马湖的危机:4000吨鱼库清盘,非法采砂引发“不治之症”?

标准化改造后的骆马湖网箱,全部用来养鳙鱼

值得注意的是,这1000亩左右的网箱基本上都是用来养殖鳙鱼(花鲢),不需要投放人工饲料,是名副其实的净水网箱。随着骆马湖全面禁捕、退捕政策的落地,内源污染已基本清除,这也是对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积极响应。

至于沂河和京杭大运河所携带的污染物,目前也只能通过加强污水处理来减轻污染。有专家建议,对骆马湖进行截污是防止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有必要加强对入湖河流的水质监测,建立一个自动监测和预警系统。

总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不仅造福子孙后代,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骆马湖的生态改造成果,我们共同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骆马湖   新沂   金鱼藻   淮河   围网   网箱   水生植物   采砂   不治之症   鱼虾   湖区   渔民   鱼类   湖泊   水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