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卖到80元,17年间被吃到绝迹,禾花雀被判“死刑”?

在1992年,广东佛山市举办了首届“禾花雀美食节”,当年有数十万只禾花雀被消费。此后连续多年,禾花雀都是美食节上的头号招牌,深受好评。佛山市将禾花雀推崇为“天上人参”,这种现象在广东省并不是个例,在东莞夜市最出名的风味小吃中,禾花雀也曾占据一席之地。

一只卖到80元,17年间被吃到绝迹,禾花雀被判“死刑”?

禾花雀

在这种消费风气的影响下,禾花雀登上了珠三角地区的美食名单,野生种群也因此遭到了大规模的捕杀。相关研究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禾花雀的自然种群减少了95%以上,生存现状已经不容乐观。

在2000年,禾花雀的生存状态还是“无危”等级,但由于消费市场的驱动,民间的捕杀力度越来越大,这一物种的生存状态也逐渐发展到了“易危”,2013年进一步升级为“濒危”。到了2017年,禾花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定为了“极危”的生存水平,野生种群到了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

一只卖到80元,17年间被吃到绝迹,禾花雀被判“死刑”?

前后只用了17年的时间,曾经广泛分布在祖国大江南北的禾花雀就被吃成了极危物种,如今想见到一只禾花雀已经非常困难。

禾花雀的危机

在物种分类上,禾花雀属于雀形目鹀科,其学名是黄胸鹀(wú)。成年的禾花雀能长到15公分左右,最具标志性的特征就是胸部具有亮黄色的羽毛,非常显眼。

一只卖到80元,17年间被吃到绝迹,禾花雀被判“死刑”?

在过去,每年10月份禾花雀都会从亚洲北部地区迁徙到华南地区越冬,珠江三角洲、海南以及雷州半岛是禾花雀的“终点站”。在迁徙过程中,禾花雀成群聚集,有的鸟群甚至能达到上万只的规模,在中途很容易遭到人为捕杀。

在上世纪50年代,禾花雀的数量还很多,很多人吃不完就拿出去售卖,一串才卖几分钱。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里,华南地区兴起了吃禾花雀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将禾花雀列进了“必吃名单”,价格自然也就跟着疯涨起来。

一只卖到80元,17年间被吃到绝迹,禾花雀被判“死刑”?

成群的禾花雀

在2013年前后,东莞市的禾花雀已经能卖到30~40元的高价了,最高能卖到80元/只。即便如此,前来品尝这道“野味”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而另一边,禾花雀的数量却在以惊人的速度急剧下降。

俄罗斯的西部地区原本是荷花雀的繁殖地,但在2015年前去繁殖的禾花雀已经非常少了。类似的现象在东欧、日本的北海道以及东南亚各国也在上演。

广东省多个地区的观鸟爱好者也反映,近几年在野外基本上没有见到过禾花雀,即便有幸看到,一般也只有2~3只,数量非常少。

禾花雀越来越少,市场招牌却没有倒下

在2001年,广东省将禾花雀列为了重点保护动物,国家也全面禁食了禾花雀。然而,市场上“禾花雀”的招牌并没有因此倒下,非法捕杀的现象反而愈演愈烈。

一只卖到80元,17年间被吃到绝迹,禾花雀被判“死刑”?

不法分子用网具偷捕禾花雀

在2013年,国内还有新闻报道指出,某地区的酒楼会私下售卖禾花雀。而在东莞市的洪梅、麻涌等地,当地的市场上也有很多来源不明的小型野生鸟类,其中就包括禾花雀,要价30元一只。

那么问题来了,野生的禾花雀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市面上还有那么多的禾花雀售卖呢?

事实上,从媒体报道的照片来看,市面上的“禾花雀”绝大多数都不是真正的禾花雀,而是由其他近缘鸟类代替的,甚至连不值钱的树麻雀也被冠以“禾花雀”的名称,在市场上公开售卖。

在现场很难见到鸟类的活体,拔掉羽毛之后,就连鸟类专家也很难分辨出真假禾花雀,这才给了不良商家以可乘之机。从销售者的角度来看,食用禾花雀的风气在华南地区已经盛行了几十年,消费基础稳固,这一“招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才是促使他们铤而走险的真正原因。

一只卖到80元,17年间被吃到绝迹,禾花雀被判“死刑”?

在物种保护观念已成为社会共识的当下,消费禾花雀的做法显然是“不正之风”。只有从自身做起,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才是对濒危物种最好的保护——对于禾花雀而言,这种观念的普及显得尤为迫切。

禾花雀的“原罪”

禾花雀致危的因素有很多种,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在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当地吃鸟的传统由来已久,民间甚至流传着“宁食飞禽一两,莫食走兽一斤”的说法。还有很多人认为,禾花雀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效果堪比人参,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这种观点在民间广泛流传,久而久之便成了禾花雀的一大“罪因”。

其次,禾花雀的致危因素还和它本身的食性有关。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鸟类学家曾指出:在禾花雀的食物结构中,有70%都是常见的农作物,另外30%则是由杂草种子和各种昆虫组成。

一只卖到80元,17年间被吃到绝迹,禾花雀被判“死刑”?

吃稻谷的禾花雀

而对北方麦田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禾花雀对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侵害率达到了60%左右。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禾花雀是一种对庄稼有害的鸟类,清除禾花雀就是在保护粮食安全。

在当时,粮食生产是第一诉求,生态文明的观念还比较薄弱。禾花雀的遭遇与麻雀类似,在同样的背景下都被无差别地归为了“农业害鸟”,甚至还有不少人专门介绍捕捉禾花雀的技巧和方法。

一只卖到80元,17年间被吃到绝迹,禾花雀被判“死刑”?

人们对禾花雀的捕杀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包括射击、毒杀、网捕、电击、诱捕、火烧、棒打、套捉等等,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在每年的迁徙过程中,在广东落脚的禾花雀难免会会遭到层层围追堵截,数量也急转直下。

最后,不良商家的虚假宣传和恶意炒作也难辞其咎。从营养价值的角度来看,禾花雀远远没有吹嘘的那样神奇。事实上,不仅仅是禾花雀,几乎所有的野生动物都存在很高的食用风险,反而容易引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只卖到80元,17年间被吃到绝迹,禾花雀被判“死刑”?

医学研究表明,由于食用野生动物而使人类患上的疾病有100多种,SARS就是其中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发现的30多种传染病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贪食野生动物而引发的——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我们到底该如何保护禾花雀?

根据《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私自猎捕、收购、出售禾花雀,一经发现就予以没收并处以罚款。然而,这样的处罚力度还不足以动摇“野味市场”的根基,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消费者的生态保护意识,从消费端清除掉吃野味的风气。

一只卖到80元,17年间被吃到绝迹,禾花雀被判“死刑”?

禾花雀标本

总之对于野生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为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民间的教育宣传工作、编印并分发鸟类保护手册,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爱鸟意识。

在科研层面,对禾花雀的种群资源展开一次大范围的本底调查是当务之急,只有摸清了禾花雀繁殖地和栖息地的所在位置,我们才能够对荷花雀提供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对于禾花雀的保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三农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华南地区   佛山市   种群   野味   广东省   鸟类   广东   物种   野生动物   风气   死刑   招牌   年间   数量   民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