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的隐忧:刀鱼消失40多年,美洲鮰鱼在“财江”上位?

钱塘江在我国东南沿海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河流,同时也是浙江省境内的第一大河。据统计,在钱塘江所控制的流域面积内,土地面积占浙江全省的47.2%,GDP则占到浙江全省的64.1%,堪称一条“财江”。

钱塘江的隐忧:刀鱼消失40多年,美洲鮰鱼在“财江”上位?

钱塘江

钱塘江流域不仅仅包括钱塘江这一条大河,还包括新安江、富春江以及兰江(这四条江都位于干流),该流域内主要的支流则主要有分水江、曹娥江、乌溪江、婺江以及浦阳江。

在历史上,钱塘江流域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是鲥鱼和刀鱼的重要产卵场。此外,这里的三角鲂(当地称塔鳊)、子陵吻鰕虎鱼(当地称子陵鱼)也是颇负盛名,捕捞历史久远。

据老渔民回忆,过去在每年春季,成群的刀鱼都会准时溯江繁殖,一直游到下沙、钱江一桥以及富春江的下游,场面非常喜人。钱塘江的刀鱼,在名气和资源量上比不上长江的刀鱼,而且种群的生存危机也出现得更早。早在上世纪70年代,钱塘江刀鱼就已经无法形成渔汛了,80年代时已经基本绝迹。

钱塘江的隐忧:刀鱼消失40多年,美洲鮰鱼在“财江”上位?

长江刀鱼

据文献记载,上个世纪钱塘江流域共发现并记录了238种鱼类。其中,洄游性鱼类在总渔获量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是钱塘江流域最主要的捕捞对象。鲥鱼、刀鱼、鳗鱼以及四大家鱼,皆属于洄游性鱼类。

在1959年和1968年,钱塘江流域分别建成了新安江水库和富春江水库,对江水的生态造成了巨大冲击,洄游性鱼类首当其冲。调查显示,在钱塘江、富春江一带,鱼类产卵场的面积减少了2/3左右,渔业产量只有过去的1/10,刀鱼和鲥鱼等名贵的鱼类显著减少。

在建坝前,钱塘江鲥鱼的最高产量曾达到85吨,1981年急剧减少到270公斤,1983年为35公斤。到了1984年,全江捕到的鲥鱼只有4尾,总重不到5公斤,基本被宣判了“死刑”。而在同一时期,长江鲥鱼的产量勉强还有十几吨左右,但同样也不容乐观。

钱塘江的隐忧:刀鱼消失40多年,美洲鮰鱼在“财江”上位?

钱塘江渔民

鲥鱼和刀鱼的命运只是钱塘江生态变化的一个缩影,水库大坝带来的冲击同样也波及了其他鱼类。以新安江水库为例,水电站建成前,这里的鱼类有107种,水库建成后,鱼类逐渐减少到了83种,前后有24种鱼相继绝迹。

不仅如此,泄洪导致大排量的低温水体涌入下游,给温水性鱼类带来了灭顶之灾。自1963年开始,从新安江大坝到马目大约15公里的江段上,四大家鱼等温水性鱼类几乎绝迹,从国外移植的虹鳟等冷水性鱼类反倒生长良好。

钱塘江的隐忧:刀鱼消失40多年,美洲鮰鱼在“财江”上位?

新安江泄洪

不过话说回来,水库的建成也有不少好处。水利工程的首要功能是蓄洪防涝,保障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还具有农业灌溉、发电以及航运的社会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拦江蓄水后,新安江库区的水容量不断增加,水面越来越广。在水体上层,浮游植物受光良好,基础饵料非常丰富,形成了一个优越的养殖平台,渔业产量也因此比以往增加了30多倍。

对产量贡献最大的当属鲢鱼和鳙鱼,这两种鱼占库区捕捞总产量的70%以上。为了经营好水库渔业,当地渔场每年都会投放大量的鲢鳙鱼苗,这种“传统”已经延续了50多年,现在还成了“保水渔业”的典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宣传。

钱塘江的隐忧:刀鱼消失40多年,美洲鮰鱼在“财江”上位?

淳牌有机大头鱼

在整个80年代,新安江库区平均每年投放的大规格鱼苗有50多万公斤。近年来,鱼苗的投放量进一步增加到了60多万公斤,产业越做越大。淳安县的“淳”牌有机鲢鳙更是享誉全国,深受市场认可。

在1984年,新安江水库更名为千岛湖。不得不承认,千岛湖的养鱼模式确实对全国的大水面渔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在渔业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就是外来物种的侵入。

据统计,从1986年~2020年间,当地渔场向千岛湖引种并放流了十余种外来经济鱼类,主要品种包括鲟鱼、鳇鱼、尼罗罗非鱼、银鱼、斑点叉尾鮰、蓝鳃太阳鱼等等。这些外来鱼类有些已经在千岛湖成功繁育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对钱塘江流域的原始生态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钱塘江的隐忧:刀鱼消失40多年,美洲鮰鱼在“财江”上位?

斑点叉尾鮰

以斑点叉尾鮰为例。这种鱼原产自北美洲的南部地区,是美国最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品种之一。新安江的水质环境和原产地非常相似,为斑点叉尾鮰的生存繁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斑点叉尾鮰本身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快、食谱广等特点,市场价格也很高,非常受网箱养殖户的青睐(大部分网箱现已清除)。过去由于养殖基数大,逃逸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使得斑点叉尾鮰逐渐扩散到了新安江的上游,东南湖区、西北湖区均已发现幼龄个体。

另外两种“形成气候”的外来物种是蓝鳃太阳鱼和银鱼。

蓝色太阳鱼的原产地是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以及五大湖区。这种鱼能够适应1~38℃的水温,攻击性强,繁殖很快。多年来的调查表明,每年春季蓝色太阳鱼的性腺是能够在库区正常发育的,该物种一旦在湖中自然繁殖并扩散开来,极有可能成为最具危险性的入侵物种,对本土鱼类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钱塘江的隐忧:刀鱼消失40多年,美洲鮰鱼在“财江”上位?

蓝鳃太阳鱼

至于银鱼,当地渔场是于1999~2000年间从太湖移植的,品种是陈氏短吻银鱼。银鱼的个体很小,并且只有一年的寿命,但是会吞食其他鱼类的鱼卵,抢占生态位,同样也具有不小的威胁性。

当初,工作人员将银鱼的受精卵直接投放到了湖中,经过自然孵化后形成了可观的种群。银鱼的收获非常特殊,要想获得稳定的产量,就必须年年移植受精卵,一旦停止移植,种群资源就会快速衰退,防控起来相对简单。

钱塘江的隐忧:刀鱼消失40多年,美洲鮰鱼在“财江”上位?

到目前为止,这些外来鱼类还没有造成本土鱼类的生存危机(至少媒体和期刊上还未见报道),但是入侵的现象已经发生,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有专家提醒,斑点叉尾鮰、蓝鳃太阳鱼等物种在钱塘江流域扩散的可能性极大,需要进一步加强繁殖监控与调查,以便及时进行人为干预。

按照国家和浙江省的动植物保护条例,引入并养殖外来物种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逃措施。对于威胁性较高的肉食性鱼类,最好做到全封闭养殖,严格监管,防止逃逸事件发生。

另外,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规范放生行为也尤为重要。在钱塘江流域乃至全国,盲目放生的现象都比较普遍,予以科学引导才能真正造福生态,否则就是变相的“杀生”。

#三农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钱塘江   新安江   富春江   千岛湖   鲥鱼   美洲   银鱼   刀鱼   库区   隐忧   上位   鱼类   斑点   物种   流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