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坑指南:如何躲开那些Low到爆的网校广告和作用甚微的网课

写在前面:本文首发于公号无敌大薇薇,主张通识教育,从语言到全学科,从三观到批判性思维,帮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

避坑指南:如何躲开那些Low到爆的网校广告和作用甚微的网课

前几天看到一条网课的视频广告。大致内容是一个抱着娃的女士A火急火燎的追上一位白发男士,大喊着要求男士给她看看(到这我还不知道是看啥)。

状态之焦躁,引来了白发男士的同伴,另一位中年女士B。B手中捧着一摞书,A几乎是用抢的冲了过去。并且叫喊着:这是什么书,是什么课,在哪买的,怎么上?!

避坑指南:如何躲开那些Low到爆的网校广告和作用甚微的网课

男士和B女作恍然大悟状,同样急吼吼的高喊着:这是XX课,只要89,送很多材料和书,对孩子有XX提升。

A女感动的仿佛见到了天神般,握着B女的手热泪盈眶的发誓:我要买我要买我要买!!

白发男是和B女齐齐点头赞扬,大喊着:买买买!划算!有用!送东西!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这类广告了,但是三观依然被雷到七荤八素。没忍住发给一位做教育投资的朋友。

避坑指南:如何躲开那些Low到爆的网校广告和作用甚微的网课

事实上,微信朋友圈和各视频网站里看到随处可见的“19元10节”,“7天搞定自然拼读”等等噱头十足白菜价或者各种免费课以及一步通天速成大牛的课;可不少家长带娃去试听后才发现,很多课即使是免费,都是浪费时间。

而读者群里大家也时不时吐槽各类水课的糟心之处,却也迷茫着不知道到底如何选择。

避坑指南:如何躲开那些Low到爆的网校广告和作用甚微的网课


避坑指南:如何躲开那些Low到爆的网校广告和作用甚微的网课

其实市面上不是没有好课,但我确实没有想到,被疫情催生而蓬勃发展的在线教育,居然有这么多“水课”……

避坑指南:如何躲开那些Low到爆的网校广告和作用甚微的网课

我觉得有必要写这么个避坑文,毕竟市面上的鉴课测评都已经太多了。如何根据自家情况来避坑,可能对于大家来说更为重要。

避坑指南:如何躲开那些Low到爆的网校广告和作用甚微的网课

大部分家长给娃选课,看的是两条:一、朋友推荐;二、广告。

确实都非常有参考价值,但实际上也都不是十分靠谱。每个娃每个家庭都不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更重要的是,部分家长其实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对于什么样的课是真正的好课,也许并不清楚。

而被广告吸引去试听的不在少数,但真正面对如何选择时,不少也是一头雾水,看到“黄多多都在学这门课”或者“李湘都给女儿上这门课”等广告词配上星二代岁月静好的照片,就果断入手了。

也不是因为家长轻信,而是网课太多,试听个一次也无法深度体会,所以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差,有时候确实不易判断。

即便是大家口中的好课,但是授课形式到底是不是适合自家娃?课程设置到底是给自家娃补短板?还是发挥特长?抑或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很多家长可能都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过,本着“别的孩子都在上网课,我们不能掉队”的心态,看着孩子对着屏幕上蹦跳着的动画小人和互动小游戏,觉得“孩子喜欢,还不错!”而纷纷剁手。

避坑指南:如何躲开那些Low到爆的网校广告和作用甚微的网课

所以避坑指南第一条,就是问问自己:

我要解决什么问题?我的需求和期待是什么?这个课程是否适合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目前是什么水平?我能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是否能承担相关费用等等……

每个娃不同,每个家长的期待和认知也不同,有的人的目的就是把孩子甩出去就好,有的是希望短期内见效,有的是当救命稻草;有的只是当辅料配菜……

所以,不要去问这个课到底好不好?而是要综合自己的情况,以及,提高自己对课程的判断力和审美能力。这个能力对于成年人来说非常重要,从给孩子选课,到自己的工作生活,都不可或缺。

避坑指南:如何躲开那些Low到爆的网校广告和作用甚微的网课

避坑指南第二条:好的教育从来不是速成的,也一定不是仅仅以学知识点为目的的。

而无论是我自己做课,还是在选择网课,有一个中心点就是:

不盯眼前,要看长远积累。

避坑指南:如何躲开那些Low到爆的网校广告和作用甚微的网课

教育从来都不是学习知识点,而是锻炼思维。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别盯着眼前学了几个单词认几个字会多少题,而是要清楚,当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考力,这些都一并提升以后,知识点就不是难题。

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提前学的孩子,到了三四年级成绩会落下来。原因就在于提前学的是知识点,而并非思维能力。随着学业难度的提升,内里不扎实,势必力不从心。

避坑指南:如何躲开那些Low到爆的网校广告和作用甚微的网课

清楚了这两个底层思维以后,就很容易来实操了,这也就是避坑指南的第三条:认清自己和孩子喜欢某门课的真实原因,不要被表象吸引。

家长的表象就是如上条所说的,容易只看眼前的得失,纠结一节课学会了两个字母三个单词,认识了几个常用字,或是数学掌握了某个知识点。而忽略任何内容的真正习得,都是积小流而成江海的。

而娃们更简单,可能只是因为喜欢动画小人和游戏互动,因为这很容易让他们的大脑停留在舒适区。

避坑指南:如何躲开那些Low到爆的网校广告和作用甚微的网课

虽然动画和互动对于低龄孩子来说是很必要的,国外优秀的儿童APP也是这样设置的。但是很遗憾,国内绝大多数网课机构,本末倒置了,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吸引孩子,让孩子上完以后欲罢不能。

实际上,好课,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干货内容放出来,在这个前提下,再考虑趣味性。而真正优秀的好课,是可以两者兼顾的。可惜我看的到太少。

舒适区在儿童启蒙的过程中确实也重要,但一直保持舒适区,就意味着,基本不用动脑。用直白动画和重复,让孩子达到记忆的目的,让家长看起来孩子已经会了不少,感觉皆大欢喜。

这也是很多家长带孩子上了一两年培训班和网课之后又过来找我的原因。他们发现,孩子学了一两年依旧没什么长进,会的东西还是那些。

人类天生喜欢看影像,因为比起音频来说,更加具象,不用动脑,更不用说和阅读文字相比,毕竟读书可比看动画玩游戏费脑多了。

长此以往,娃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没养成,而探索欲和好奇心,思考力,都被耗在声光电中。

避坑指南第四条依旧是实操的,非常简单:那些一看就很low,并且不断制造焦虑反复鼓吹速成的广告,pass。

比如最近被官媒点名批评的几大在线教育机构,做广告竟然用同一位“名师”,并且视频和文案也貌似是同一家公司操刀,口吻和话术都大同小异:

这位其实连普通老师都不是的抖音网红“灭绝妈妈”,一会是“做了一辈子小学数学”的资深教师;转身到另一个广告中就成了“教了40年英语”的专家……半权威半恐吓告诉家长:“假期不抓学习,那就是妈妈们的错!”接下来的解决方案就是:“到XX网课,四舍五入不要钱帮你鸡娃。”

避坑指南:如何躲开那些Low到爆的网校广告和作用甚微的网课

这件事情看似可笑,但是背后的逻辑让人寒心:

不少教育机构在资本的推动下,失去了基本的底线。他们不断制造焦虑,包装速成,再来点出处不明的名师推荐,这样不管是什么教育理念,什么课程内容,家长就会全盘接受,乖乖买单。

如同文章开头我写的那个广告一样,玩命制造焦虑。这种的,真不用看了。不管课程究竟如何,至少做教育的初心已经偏差了。

实际上我们团队每天也会在群里面探讨自己调研和试听的课程,有很多课程愿意花高额广告费做推广,但是基本上在第一遍审核中就会被刷掉;

因为作为家长,我们无法接受这样的教育理念,尽管看起来很吸引人:

l 有的美术课,制造的焦虑是“孩子都五岁了还不会画画怎么办?”

对不起,世界上没有不会画画的孩子,只有看不懂画的家长和自以为是的美术培训机构;

l 有的语文课,鼓吹的是“不用摘抄不用背诵,写作文10分钟一篇”,

请问没有阅读的习惯,没有日积月累,怎么10分钟速成作文?即使速成,到底是发自内心的行云流水,还是仅仅流于表面的套路辞藻?

l 更不用说很多英语课,竟然还用谐音的方式来教孩子背单词:ambulance就是“俺不能死”;一个动物两个水果这样一两个单词,就可以用上好几节课反复说,这样的课程竟然好意思拿出来卖钱?

一节课让孩子对着屏幕20分钟,反复教的就是apple、dog这样的单词。而实际上,任何一位有初中水平的家长,带孩子去趟水果店或者在家指着各类水果说两句:This is an apple,red big apple.

效果都会大大强过对着屏幕毁眼睛。还不会养成孩子只爱看视频不爱动脑的习惯。

所以,回到一切的本质,避坑很简单:

提升自己的判断力,

想清楚自己和家庭的需求,

有时候未必是教育问题,而是家庭问题

试错是正常的,

适合的比好的更重要,

不焦虑,相信时间的复利,

和孩子一起成长。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思考力   目的   广告   知识点   网校   焦虑   单词   男士   确实   家长   适合   作用   能力   课程   孩子   时间   指南   动画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