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近年,喜剧人在电影圈里获得了不小的成绩。


从开心麻花到德云社,从小沈阳到周立波,喜剧人频频闯入电影界掘金。


溢美与谩骂齐飞。


暂且不论相声小品艺术与电影美学之争,喜剧人勇闯电影圈的漫漫历程就值得我们爬梳。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沈玲” 奇迹

这个春节,《你好,李焕英》是最大的赢家。


贾玲,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喜剧人。


沈腾,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演员+喜剧人。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你好,李焕英》是一部现象级电影,它的成功很难复制。


最起码对于贾玲来说,它必将是“孤本”。当然,她很可能再拍出好的喜剧电影,但很难再拍出《李焕英》了。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人生,是遗憾,是血液中的情感。


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是心与心的勾连与共情。


故事是一种假象,而《李焕英》是用心与观众、与母亲、与自己在做语言之外的交流。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正如李安所说:

“观众最喜欢看的、最看重的是电影中那些打动人的品质,是一种与思绪情怀有关的东西。故事只要讲到别人心坎里,观众就会有回应。观众希望在电影中看到他自己。”


这正是《你好,李焕英》成功的秘辛,也是《唐探》系列辉煌难继的“阿喀琉斯之踵”。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沈马” 组合


2015年夏天的时候,上映了一部低成本的喜剧片《夏洛特烦恼》,由开心麻花的沈腾马丽主演。


这部电影一开始上映的时候并不被看好,因为它和徐峥导演的《港囧》撞到了一起。很多人都觉得,它不可能比《港囧》还厉害。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虽然沈腾和马丽很出名,开心麻花做得也很成功,甚至是春晚的常客,但是这部电影从主创到主演,都是电影圈里的新人。


却没想到上映之后,票房翻着跟头往上走,口碑相当好。最后票房一下冲到了十四个亿,于是“沈马”这对喜剧组合立刻就火了。


随后,开心麻花正式进军电影界,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在这期间,最大的赢家要算是沈腾了。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沈腾是个非常有野心的演员。虽然在以前我们把他定为喜剧明星,但是很多事情上能够看出他具备一个优秀演员的素质。


中国现在有很多喜剧明星,看到电影市场好,就想带着自己粉丝的优势杀进电影圈,但是他们或者是为了扬名,或者是为了转型,或者很简单就是为了挣钱。几乎没有几个喜剧明星能像沈腾,获得现在这样的成绩。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回顾沈腾过往的作品,从一开始,他就不是按照一个小品演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就暴露了他的野心。


他在舞台上,不仅仅是个小品演员,不仅仅要把观众逗乐,他还塑造深层次的人物,表达宏大的主题。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他才能够一步步走到电影圈,走好电影路。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近年来,也有很多喜剧明星想带着自己的粉丝杀进电影圈,但少有作品能达到《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的高度。


今天,沈腾又打破了自己的纪录,也打破了中国影史纪录,荣登中国演员票房排行榜之首。


《你好,李焕英》也继续刷新着票房纪录。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德云龙套


德云社的“定海神针”于谦被称最会演戏的喜剧人。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于谦在《战狼2》里客串小卖部老板。



于谦在三大爱好之余,去北京电影学院报了个导演大专班。但一直没有正经的电影作品面世,大多是在影视剧里打打酱油。


直到2019年,终于正儿八经做了一部电影《老师·好》。情怀有余,功力尚浅。也经历了评论与口碑的大起大落。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其实这些喜剧明星在原来的本行干得越出色,在电影圈里的障碍和限制就会越大。


有个词叫“知见障”,就是说一个人原来的智商和见识越高,接受新事物就越难。就好像是一碗水已经倒满了,再想倒进去一点新东西就不可能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原先的都倒出来才行。


比如原来在各自领域里成就很大郭德纲,带着自己的喜剧粉丝杀到电影界的尝试就不成功。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郭德纲拍了很多喜剧电影,像《三笑之才子佳人》《越光宝盒》等。开始的时候他就是跑龙套,在《越光宝盒》里演了一个妖媚版的曹操,披头散发地在床上贫嘴。很多人看完之后就记住他了,但是其实观众记住的并不是他的表演,而是这个龙套角色,因为他演的是一个披头散发娘娘腔的曹操。任何一个人来演这样的角色都会被人记住,因为这种角色靠的就是耍怪来吸引眼球,但这并不是一个有层次的人物。


随后郭德纲便频频出现在电影中,仅2012年就参演了三部,从2014年到2017年也未曾间断。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作为一个演员来讲,郭德纲并没有多大的成就。他做了很多电视节目,也并不是多么优秀。郭德纲曾经在采访中这样说道:


我在做节目和拍电影的过程中,确实没有下过很大的工夫,所以如果说这些事情做得都不好我是承认的。


但是他在相声上下的功夫绝对很大的,作为他的老本行,他绝对不允许别人说他相声说得不好。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郭德纲说得非常明白,电影和电视节目并不是他的本行,所以他对这些的态度也是有区别的。他也许就是抱着一种娱乐或者是消费粉丝的心态来参与这些电影和节目,所以不愿意真正为这些事情耗费自己的精力。


岳云鹏在电影里也有不少客串,但都是一些跑龙套的角色,这就好比是拌凉菜的时候放点芥末,挺有提神的功效,但是永远不可能是主角。而对于真正的想在电影这行走下去的一些演员,抱着这样的心态,肯定是不行的。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噱头担当


有的相声演员进入电影行业当中,是想成为主角的。比如说李菁,也出身德云社。


李菁作为一个相声演员,在演戏上很下功夫。但是大家好像也并没有记住他的电影角色,因为观众一看他这张喜剧演员的脸就乐,很容易跳戏。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有的导演用相声演员,是因为脸熟,容易搞笑,但是也不敢让他们多说,因为多说就很容易跳戏。但是偏偏有些相声演员嘴皮子非常厉害,希望能够在台词上有所突破,这也就产生了一些矛盾,因为电影人物的塑造并不单纯通过台词。


李菁演过一部惊悚片《京城81号》,海报上就是李菁的脸,但是在电影中李菁并没有多少戏份,这是电影的运营团队拿李菁来做噱头。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直到2013年,李菁终于有了突破,就是在杜琪峰导演的《毒战》里饰演的哑巴。在这部电影里,他的表演都没有台词,这反而把他作为演员的潜质发挥出来了。


所以说相声演员真要跨界到影视圈,首先就要把耍嘴皮子的优势扔掉一半儿,打破“知见障”。


这一点上,李菁和沈腾比就没有优势,因为沈腾原来就是演话剧和小品的,这两种表演方式与电影的距离更近,都是靠演技来塑造人物,所以更容易获得成功。


二人转势力


容易获得成功,并不等于一下子就能够完成跨界。


同样是小品演员,小沈阳原来的成绩比沈腾要大得多,知名度也更高。但是看电影方面的成就,小沈阳就显得逊色。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小沈阳因为《不差钱》火了,连张艺谋都找他演戏,在《三枪拍案惊奇》里可以说是本色出演。有张艺谋的把关,所以整个角色还是在控制之内的。


接下来小沈阳又演了《大笑江湖》《河东狮吼2》,在这些电影里演的都是很夸张的角色。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小沈阳是二人转演员出身,二人转在台上讲究的是动作和语言的夸张,要用这些夸张的方式来逗乐观众,过于表现而失真,所以并不是塑造人物的方式。因此小沈阳没有进到戏里,还飘在戏外。


况且他起初一段时间不挑片子,出演的电影一部接着一部,过度消费了自己的知名度,过度消费了粉丝。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好在小沈阳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后来在《唐人街探案》里的表现就非常好。虽然这个角色并不怎么出彩,但是能够看到他在努力地进入人物角色当中,他在仔细揣摩这个人物,而不是靠外在夸张的台词和肢体语言来极力表现自己。


喜剧人在电影圈里可谓成绩不凡,但想在电影圈里取得成功,还得用宋小宝那句台词:


“李焕英”现象 | 喜剧人勇闯电影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喜剧   电影界   麻花   票房   台词   相声   观众   导演   演员   角色   粉丝   现象   成绩   人物   明星   旅游   电影   李焕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