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鹿原民俗村被拆再论运营之重要性

2020-04-01 NO.5

从白鹿原民俗村被拆再论运营之重要性

截图自网络

今年3月8日,“耗资3.5亿元打造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被拆除”的消息上了热搜。日前,《中国旅游报》更是以近3500字的长文,追问《“耗资3.5亿元”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为何说拆就拆?》。

按说,在疫情影响之下,旅游业一片哀鸿,近期也有不少旅游企业纷纷倒下的信息。但为何其如此备受关注。我想: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被拆”之所以被送上热搜,是因为触动了文旅业界的几个痛点:

一是耗资巨大,却生命周期短暂。号称投资3.5亿元,实际存活期仅3年(2016年5月1日至3月12日)【据景区3月7日发布的公告:3月12日至31日将对该项目拆除】

二是初时姣姣,后却了了。据称,该项目刚开业时的2016年五一,开业3天即接待游客40万人次,自驾车辆从原上排到山脚,待售商铺炙手可热;如今仅3年光景便沦落被拆;

强烈的对比,让人唏嘘,也让业界心惊。

关于“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被拆”,已有众多业界同仁从各方面去进行反思,我却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中国旅游报的该篇报道中,记者采访了曾参与过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项目的知情人。

根据该知情人所述:

该项目前期做了充分准备,项目选址适宜,定位具有差异性,初期打开市场的策略也没问题,问题出现在运营管理方面。总结其所叙述的运营管理问题主要有三:

一是没有一个主导性的运营管理人——这导致运营管理理念不统一、决策效率低;

二是追求短期效益没有长远打算——没有长远战略定位和目标,项目容易陷入摇摆,只能看到当下看不到未来。资本对效益的追逐是本性,但文旅项目投资回收周期长预估不足,或耐心不足,是追求短期效益的根本所在。

三是资金储备不足,后续工程无法按期推进——文旅项目需要持续创新,不断保持新鲜度和生命力,资金的持续投入是根本。

事实上,作为非局内人我们很难去评说该项目走到今天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因为一个项目涉及方方面面诸多,从前期的筹划、投资决策、选址、策划、可研、规划、设计、建设、开业运营、升级完善、增加新项目……项目的运营管理并不是从项目落成开业之日开始,也不是开业运营就大功告成。

笔者在多年从事文旅策划运营的实践中,一直倡导项目要贯彻“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而“运营”必须贯彻全生命周期。前期策划、规划中,就植入运营理念,对接市场需求从运营角度去审视规划建设方案;在后期的运营管理中,需要结合市场需求的转型升级,在长远战略定位的指导下持续不断调适,让项目时刻充满生命力……

但重建设轻运营至今仍然是业界通病。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多文旅项目开发企业认为,所谓项目运营就是从项目建成开业开始。事实上,运营从项目启动那一刻就已然开始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年光   局内人   同仁   知情人   生命力   民俗   中国旅游   长远   生命周期   重要性   民俗文化   效益   事实上   理念   业界   资金   项目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