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高铁通道:时速350公里,12条高铁组成,最近有2条开工

说起长江,我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同样的,说到中国的高铁,那也是一张靓丽的世界名片。近年来,中国的高铁得到了,非常迅速地发展,已建成近4万公里,无论是里程数,还是技术标准,都是世界领先。那要是把长江和高铁结合起来呢?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沿江高铁通道:时速350公里,12条高铁组成,最近有2条开工

这就是中国铁路网规划中,最重要的一条线路。其规划的理念很简单,就是沿着长江修一条高铁,将长江沿线的城市连接起来,把长江沿岸的重要景点串联起来,从而促进长江经济带的进一步快速发展。起初的规划,就叫沿江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从上海一直到成都。在本文中,我们也沿用原来的叫法:沿江高铁通道。

沿江高铁通道:时速350公里,12条高铁组成,最近有2条开工

但是,大家都知道,要是贴着长江进行修建高铁,那也不现实。必究高铁的修建,是要考虑适用性,同时,也要考虑自然条件的可行性,以及经济效益。所以在选线上来说,就要走人口密集区,选着选着,有的地方就偏离了长江,也引起广泛的讨论,后来又修改成沪渝蓉高速铁路。

沿江高铁通道:时速350公里,12条高铁组成,最近有2条开工

沿江高速铁路,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上海市与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的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版)“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客运通道中“沿江通道”的主线部分,根据规划的目标,沿江高铁通道最终要形成由成达万高铁渝宜高铁渝万高铁郑万高铁宜昌郑万高铁联络线、汉宜高铁、合武高铁合宁高铁沪宁高铁商合杭高铁、湖苏沪高铁、北沿江高铁等组成的多径路、多分支、时速350公里的高标准通道。

沿江高铁通道:时速350公里,12条高铁组成,最近有2条开工

线路途径6个重要的省市,其线路,起自上海市境内的上海北站,途经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重庆市,止于四川省成都市境内的成都站 。按标准的高铁标准设计,双线,电力牵引,设计时速350公里,总计由12条高铁组成,全线长约为2100公里,计划总投资5300亿。可以说是个超级规划,是个超级工程。

其中2条线路,近期进行了开工建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2条线路的情况。

成渝中线高铁

成渝中线高铁(沪渝蓉高铁重庆至成都段)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沪渝蓉沿江高铁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间最顺直、最高效的直连通道。成渝中线高铁项目全长292公里,重庆段长101公里。全线共设站8座,线路从重庆北站引出,沿线新设科学城站、铜梁站、大足石刻站、安岳站、乐至站、简州站,接入成都站。设计行车速度350公里/小时,估算总投资693亿元,总工期5年。

沿江高铁通道:时速350公里,12条高铁组成,最近有2条开工

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成渝中线高铁项目可研报告;9月26日,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启动活动以视频连线方式,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待该线路开通后,可实现成渝50分钟通达。

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

武汉至宜昌段东连沪渝蓉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西接沪渝蓉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在武汉枢纽与合武、武九等高铁衔接,在宜昌通过在建的宜昌至兴山高铁与郑万高铁相连。

沿江高铁通道:时速350公里,12条高铁组成,最近有2条开工

项目起自武汉市,经天门市、荆门市,终至宜昌市,正线全长313公里,设汉口(既有)、汉川东、天门北、京山南、钟祥南、荆门西、当阳西、宜昌北8座车站,桥隧占比85%,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总投资522.7亿元,建设总工期4年。

沿江高铁通道:时速350公里,12条高铁组成,最近有2条开工

9月25日,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开工动员大会在湖北省荆门市举行,这标志着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正式开工建设。这也是东起上海、西至成都的沪渝蓉沿江高铁七段中开工的首个工程。

沿江高铁建设的意义

沿江高铁通道的建设,不仅方便了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更主要的是将打通一条长江沿线的快速通道,将长江经济带多个城市群和重点城市连接起来,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长江沿线的众多景点串联起来,对沿线的旅游业也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待开通后,旅游爱好者就可以沿着高铁,坐着动车,很方便的旅游长江沿线的各大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沿江   时速   荆门市   渝中   宜昌   通道   成都市   长江   景点   成都   武汉   重庆   沿线   中国   线路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