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共情

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 晴

偶尔看到美国哲学家图姆斯《病患的意义》,她在写这本书时,已身患20多年的慢性病——多发性硬化症。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内多灶性病变,常表现为周期性发作,临床表现为可见视力障碍、眩晕、肢体瘫痪、震颤、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多次反复发作则可见四肢肌肉萎缩变形,甚至挛缩畸形。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西药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在多年的治疗中,图姆斯发现,她虽然一直在与医生讨论自己的病情,但是却总觉得双方讨论的不是同一个事实,医生和病人之间对疾病的认识有着根本性的分歧。

生命的共情


在图姆斯看来,现代医学混淆了由医生通过大量病例及理性分析建构的疾病与患者亲身体验的丰富而生动、感性的病患生活之间的界限。医生因为自己的职业训练和思维习惯,往往从抽象的科学主义的角度,将疾病理解为躯体症状的集合。

医生用客观的临床数据来解释疾病,按照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等概念化疾病,医生的眼里只有病而没有人,医生认为这样就掌握了疾病的本质,并由此出发来对症下药,治愈疾病。

但是病人却是从另一种角度来理解自己的症状的,他是基于病症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影响,用自己的整个身心来体验病症的。病人的这种体验是自己个人体会到的、带有主观色彩的病症。

医生和病人对于病情理解上的差异是科学的概念化和基于生活体验之间的区别。医患之间无法分享同一种病情,造成了双方交流上的困难,从而为有效地治疗病患、恢复病人的正常状态造成了障碍。



生命的共情




这反映在医疗实践中,这时候的躯体仅仅是科学的对象,是一个由细胞、组织和器官组成的集合体,医生所关注的就是人体内部的病变。医生认为只有这种精准的、权威的、不容置疑的科学方法才能确定病症,治愈疾病。

但是在实践中却往往适得其反,病人表述自己体验的时候或被打断,或被告知不合逻辑、荒诞不经,这也造成病人的不满。正是这一道道鸿沟,不仅带来医患之间认识、情感、伦理、行为等方面的冲突,也使得医学只配做为一堆“知识”、“信息”,而不能嵌入个体的生命与感情世界。



生命的共情




这种体验差异也在一定意义上是造成近年来医患互相信任日益缺失、关系日渐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病人和医生之间如何改善关系?图姆斯为现代医学开出了药方。

第一个方案是“移情理解”,这种理解是建立在对身体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病人共享生活世界,使医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反思,从一种前科学体验达到对病患体验的理解,这样就能在医生和病人之间建立一个共同的意义世界。

当医生自己也做了患者之后,这种体验就特别深刻。以前我对更年期的理解都是从书本上来的,认为这些患者都是无病呻吟、是没病装病,这个群体的妇女常年操持家务,为家庭默默付出,只是引起亲朋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当我自己开始进入更年期的时候,感觉到的是身体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而变得情绪异常,一会儿胸中有一团火,一会儿又像掉入冰窖中,一会儿兴奋高兴,一会儿沮丧低落,忽冷忽热,在冰火两重天里受着煎熬,情绪完全无法受大脑控制。

这下我切身地感受到患者真正的体验了,有了切肤之痛,便对患者有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悯,便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生命的共情




第二个方案是“临床叙述”,这种叙述不是简单的病史记录,而是患者讲述的病患对自己的身体、自我和世界所造成的生存,这代表着来自生活世界的对病患的自然的描述,而不是医学的技术-科学的自然主义的结论。

医学教育中重视医学与文学的沟通,鼓励医学生去阅读叙述疾病过程与体验的文学作品,以多重身份去品味、体悟、理解各种非科学的疾患倾诉。当医生能够倾听和共享病人的临床叙述时,就能使医生更好的理解病人。

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是一堆数据及逻辑推理,医学也是另外一种文学,是一个生命在生病的状态下的体验、思考、写作,是人生中一个重要阶段的路程,如果走过去了,此后便是春天,如果无法走过去,此后要么是寒冷、无言的冬天,要么是沉寂,没有了将来和以后。

第三种方案是“治疗关系”。在这里,图姆斯区分了“治愈”和“治疗”两种关系,急性病可以治愈,但慢性病和不治之症却无法痊愈,是否就意味着对病人的放弃?当疾病不能治愈时,医生应该帮助病人尽量减轻痛苦和不适,恢复到最佳的状态,达到个人能力的极限。

这三种方案都要求医生暂时抛开对疾病的唯科学主义的解释,更多地关注病人的生活世界。图姆斯认为,“现代医学的危机表明,患者方面的主观体验常常被当成不可靠的软性数据而在本质上遭到轻视,而实验室检查,X线之类的硬性的、客观量化指标则受到偏爱。上述分析表明,患者的体验必须受到重视,这不仅因为它是对于抽象的客观实在的一种主观描述,而且还因为生活体验反映了病人生病感受的实在。”



生命的共情




因此,可以说本书为扭转传统医学的观念、解决现代医学科学的危机和建立新的医学伦理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反思今天的医学教育、医疗实践和医患关系仍不乏重要的启发意义。它为现代医学的精神困境送去了一剂良药。

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让人的心理疾病远甚于身体疾病,而身体上的困苦终归是要打击到精神上来,身心疾病就这样相互影响、相互结合。医学解决身心疾病,文学解决精神苦闷、痛苦,图姆斯大约正是基于这一点而希望医学能与文学沟通的。

同样曾饱受病患之痛的作家贾平凹在《太白山记》中有句话,生病是另一种形式的参禅。在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阅读这本书,也可以深刻理解处于病痛的水深火热中的人们,他们在参禅,而我们也在修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科学主义   病患   病症   会儿   现代医学   病人   患者   身体   疾病   医生   关系   生命   医学   方案   科学   旅游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