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院赏青瓷

2021年4月17日 星期六 晴

紫竹禅关迥,虚亭老树前。槛低花影静,林密鸟声传。

钟梵闲清书,池塘遍野泉。夕阳楼影下,归骑破春烟。

这是清代王熙写的《紫竹院》,紫竹院公园是北京市属十大公园之一,园内呈三湖两岛一堤的基本格局。长河穿园而过,风景秀美,紫竹院公园是许多人闲暇时常去的乐园之一。我家就在紫竹院旁边,几分钟就能走到公园,因此,这里是我闲暇时常常散步的地方。



紫竹院赏青瓷




古时紫竹院这里原是一片低洼的湿地,元代郭守敬在高梁河上游开挖长河时,形成蓄水湖,成为北京重要的水源之一。明代万历五年,在湖北岸兴建紫竹院庙宇,为万寿寺的下院,叫福荫紫竹院,位于公园西北侧。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这庙前古树浓荫,碧波粼郝,主殿风景秀丽,古往今来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地位,过去曾被老百姓称为“官庙”。特别是庙前的两棵银杏树,是明万历三年种下的,它们历经400多年的风雨轮回,枝繁叶茂,那一片片银杏树叶在风中舞蹈,仿佛在演绎着自己几百年来的历程。

这两棵树曾亲眼见过明清两代的帝王将相、王公子弟、达官显贵,它们历经繁华盛世和战火纷飞的岁月,如今长满新叶的大树在阳光下熠熠放光,对于可以活千年的银杏树,这两棵树还正值青年,正生机勃勃、昂然向上。站在这大树下我的心也变得沉静,慢慢放下凡尘琐事,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细细品味繁华过后的苍凉。这个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悠长的故事。



紫竹院赏青瓷




庙前还有盛开的牡丹,牡丹花寓意是大富大贵,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它,把它称作“花中之王”。“人间四月芳菲尽”,在这百花开始凋零的日子里,牡丹才迈着雍容的步履缓缓入场。一朵朵巨大的花儿雍容华贵、仪态万方,那浑然一体的独特气质,既不遮掩也不造作,真有股与生俱来就带着的帝王之气,难怪刘禹锡写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紫竹禅院原来是牡丹花的世界,真幸运,从满大街的迎春花、玉兰、桃花、元大都遗址公园的海棠、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到紫竹院里的牡丹等,京城这个春天的花儿都被我仔细品了一遍。



紫竹院赏青瓷




说到紫竹院,现在复建的紫竹禅院报恩楼也值得一说。报恩楼是行宫中的后罩楼,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各九开间,规制虽不是很高,但青瓦覆顶、雕梁画栋,彰显皇家气派。一层正中悬挂匾额,“报恩楼”三字为乾隆御笔,寓意为报答佛祖的恩惠和先帝的福荫。这是乾隆皇帝和慈禧等曾经休憩的地方。

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有多高、多雄伟,在没有钉子的情况下它们非常结实牢固,主要是因为运用了榫卯。榫卯是古代建筑、家具的常见结构模式,它有点像小孩子的积木,有凹凸的部分,将这些部分连接起来,就十分稳固,榫卯结构粘合得天衣无缝,造型美观,真的堪比艺术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智慧以及令人敬佩的工匠精神。



紫竹院赏青瓷




在春色满园的日子里,浙江五位青年工艺美术师创作的龙泉青瓷精品正在这里展览,使人不禁感受到展厅中暖暖的春意,也深切感受到这些艺术家潜心造物的工匠精神,亦不免感叹:龙泉青瓷真可谓是“天地灵秀之物”,实在是太美了,让人陶醉。这些作品由内而外散发着的至纯至美气质,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当代的回响。

在这明丽如峰翠、晶莹似冰玉的龙泉青瓷清雅之色中,潜藏着大道至简的高贵、单纯、静穆之美。但龙泉青瓷远不同于宅寂美学的枯淡,而是充满着生命温情的力的迸发。这些青瓷是制瓷人以刀代笔、以釉代墨,不断磨合、改进、创造出来的,豪情与细致兼容,山水伴花鸟共生,艺术家们捏泥巴的手、看万物的眼、不断丰富的心灵让这些青瓷器述说一个个关于技艺、审美和匠心的故事。

在这个满是龙泉青瓷的展厅里,我不禁为现代艺术家们喝彩,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在复古,是将古代的杰出艺术品再度呈现在世人眼前,更是在创新,把现代艺术带入这个古老的技艺中,把最美的那一刻用火把它凝固住。



紫竹院赏青瓷




有时候,当我们很疲惫,完全沉浸在自我的苦痛、孤独中不能自拔的时候,我们不防走到公园里,除了欣赏自然风光,品味花开花谢,还可以在公园的展览馆去看看艺术品。这些美丽的作品会让你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忘却许多烦恼,让你轻轻松松面对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青瓷   先帝   青瓦   紫竹   龙泉   京城   禅院   银杏树   牡丹花   花开   工匠   艺术品   牡丹   公园   艺术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