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平远之行(二)

从南台山下来之后,我们就前往第二个目的地,锅叾村。

锅叾(dū)村,产的锅叾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客家炒青绿茶,名气比南台茶稍大,不过也仅限于当地人和茶行业为主的了。

离得不远,十几公里一下就到了。

梅州平远之行(二)

坦白说,海拔1163米的铁山嶂,它的植被,是我去年去过的茶山中基本最茂盛的。只可惜,现在有些被破坏了。

梅州平远之行(二)

满山到处有老茶树,有些特别粗壮,就中锅叾一路口的位置,哇,对面那一排高丛水仙,那树头粗壮得简直太惊讶。

梅州平远之行(二)

路上,看到一片种植很好的茶园,可惜没人,只有几条狗子看门,而且不栓,所以没去门口。

再往前,有个小屋子,有人,我们本着一向来靠撞运气的做法,就和他聊了。嘿,他有茶!

老板姓林,主业是喂养香猪的,用粗粮喂养,放养,不用饲料,所以肉质好,高端,受欢迎。而他有几棵茶树,也是有点年份的,他说主要就自己炒点,没事送点给客户,或者客户要就卖给他们。

梅州平远之行(二)

这个粗中带细的汉子,居然不但会做绿茶,还会做红茶!真是人不可貌相。

我们先试了林老板的绿茶,浓厚,甘醇,回甘很好,而且茶的底子很不错。现在想想,也确实应该是如此,除了环境和茶树龄,就他一百多头不带化学食品喂养的猪每日贡献的农家肥以及粗粮外壳等自然肥料,绿色健康,恐怕,这山上没有谁的茶能比他的内含物更足的了。

梅州平远之行(二)


梅州平远之行(二)

红茶反而相对一般,毕竟是自己摸索的工艺,还需要提升,不过这不影响他的绿茶品质保证。

梅州平远之行(二)


梅州平远之行(二)

由于这还没到锅叾村,所以我们有点迟疑,不知道山上的如何,所以我加了他之后我们继续往前走。

锅叾村,分上中下三个部分,我们去的是中锅叾,到处是茶树。顺便看了一下他们的传统老茶厂,锅叾茶厂,写着嘉应壹号茶。嘉应,梅州的古名,以一号茶为名,可看出锅叾茶地位之高,只可惜没开门,也没人应。

梅州平远之行(二)

转头在刚才路上一个写着卖茶的电话处,打了电话,然后和他会合了。

这老板也姓林,似乎是个制茶工艺传承人,当地电视还采访过。

喝了一下他的绿茶,发现,嗯,底子薄了点,因为老树新树原料混合制作,整体没有刚才养猪的林老板的好。

梅州平远之行(二)

但是,他有一个独特的工艺,就是,他居然做了湿乌龙!也就是做青,杀青,揉捻后没有干燥的半成品乌龙茶。

喝了一下,这个茶有点意思,花香做出来了,整体味道还行。

梅州平远之行(二)

我们就把林老板剩下的今年的湿乌龙全要了,不过绿茶没要。

告别了他之后,我们回去找刚才的林老板又试喝了,要了点采摘两三叶的。

说来,客家炒青,嫩茶反而那个特征的熟香炒米香不明显,反而有一定成熟度的茶,能够发挥更好的香味。

告别了他,我们下山了,到平远县城吃饭。意外发现,连平远的饭店用的茶都是锅叾茶,而且品质还不错。

梅州平远之行(二)

吃完饭,慢慢开车回英德。

这一趟来得值,因为平远的茶资源和生态,是真的意外惊喜。

甚至进一步说,梅州的茶,其实真还挺值得深挖的,近些年梅州茶产业发展很快,各县的茶还真多出来不少。

下次再来。


后记:

专门去查了一下:

梅州拥有1000多年的茶文化历史,明清时期就有“ 八大地方历史名茶”之说。

梅江清凉山茶,

兴宁官田茶,

平远锅叾茶,

平远南台茶,

蕉岭黄坑茶,

大埔西岩单丛茶,

丰顺马图茶,

五华天柱山茶。

这么看来,我们去了其中两个,还剩下六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平远   梅州   嘉应   蕉岭   官田   丰顺   茶树   粗粮   山茶   茶厂   底子   粗壮   绿茶   老板   工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