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在清远地区,以前,我一直以为,茶资源基本就是英德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后面我发现我错了,在深挖之下,发现有的是,先不说三连一阳,光清远,居然都有不少的茶资源,还有清远八大山茶!

这八个茶,分别是:

骆坑茶

龙颈大坑茶

禾云飞鹅茶

鱼坝风云茶

秦皇山茶

石坎木古营茶

笔架山茶

石潭蒲坑茶

别说,名字有些还挺好听的,像风云茶,秦皇山茶的,相当大气啊。

既然知道了这些,那还说什么,没说的,准备出发!


按习惯,我应该把这一篇命名为一,代表它是第一篇,可我命名了序,为什么呢?

有个尴尬的事实就是——其实这次找错了地方。

我们本来准备去看的是木古营茶,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管哪个导航,就是一直有偏差,一搜,会出来一个叫“木古形”的地方。

拗不过导航,我产生了怀疑,因为本来白话中“营”和“形”就是同音字,我们就在说,是不是其实就是一个地方两种名,形字是写法。因为,这种事不是没有,像我老家村子就是写法和读法不同字。

在半信半疑下,我们规划了去清新区浸潭镇这个叫“木古形”的村子,走一走。


今年4月5号,清明后的第一天。正是每年茶叶最重要的一个节气。

一早,一行人,就往清新出发了。

英德到清新不算特别远,不用一小时车程。但是这是假期最后一天,架不住清连高速下汽车堵成狗。还好开一段我们转入小路,避开了车流。

不过转入小路后,我有点预感,这个路不会太好走。因为一来就是农村小道,一台车多些的宽度那种。这种路一直蔓延到目的地。要说我们也是幸运,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宽的位置会车,没太多阻碍。

过一会,上山了,那个盘山,不但绕,而且有上下坡和大角度拐弯角,加上那么窄的山路,确实不容易开。

半路我这个司机下车休息,下车了发现我居然有点头晕,这路太狠了。我开这么多次山路,这还是第一次。

顺便欣赏了一下风景,高山,云雾,原生态,都符合好的茶产区要求。就是土壤肥力稍有欠缺,略微遗憾。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我缓过来了之后,我们继续往前开。这段山路弯弯绕绕一个多小时。

然后,看到了一个指示牌,木古形,嗯!快到了!

要说这路也真是不省心,这时候来一个坡度不夸张说得有40度的陡坡,考验人车合一的时候到了,还好小赵的车平时我开得次数多了也熟了,一下就上来了。

进了村,并不是很多户人家。不过,已经发现一排路边新种的茶树苗了。嗯,看来不会白跑了。

我们停在了一个平地处,停好下车一来,是一个祠堂门口,江氏家族。

站在祠堂门口,正对着重叠的山峦,估计风水颇好。站在那里眺望,内心非常平静舒服。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路边有放鞭炮剩下的纸,一看就刚拜祭过

这时候,来了两个男人,一中年一青年似乎是父子,然后父亲就热情询问我们的来意,我们问有没有茶,他说,有,然后说:进来我家喝茶吧!

嗯,果真没有白跑,嘿。

猜对了,果然这村都姓江,江叔家是石头房子,夏天住这里面非常凉爽,而且,这样的房子温湿度合适,存放茶还真的不错。

墙上挂着一个茶叶的焙笼,是比较传统的广东地区常用款式了。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而江叔拿出来的茶壶和茶碗更是经典,茶碗特别有时代感。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他们拿出来了一麻袋新茶,还有一小袋陈茶。可以很明显看出来,这工艺是传统工艺,就是土茶的传统做法,这样的茶一般不揉或者揉得比较简单,所以大多没有条形而是呈片,而且经过长时间的焙火,加上本来广东地区茶树就内含物高,所以整体色黑褐,新茶带黄绿叶片,而且有一股烟熏味,放两年才逐渐退。这样的茶,一般都是越陈越好喝。而且药理性更明显,传说中有个小感冒头晕脑胀啥的,喝点这种土茶,就好了。很多地方的茶典故,都提到过治病一说。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新茶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陈茶

我们试了一泡新茶,喝了底子还不错,不过味道稍涩。然后转喝老茶,那老茶汤色红棕明亮,口感醇滑,虽带着一股烟熏味,但洗后淡很多,基本不影响口感。江叔说这老茶也有十年以上了。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江叔的儿子江哥刚好在梅州平远工作的,就和他讨论起了茶,包括那边的锅叾茶之类的。他说自己回去工作都会带点自家的茶过去喝,夏天喝解渴。


随后,我们去了茶园看茶树,就在屋后的山上。不规则的种着,不过数量还不少,树龄算很新。品种有2-4种,有一种此时有紫芽,也有一种有水仙一般的鸟嘴叶,有一种不知道是不是青心1号。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这一片生态,刚才在走时我才知道是不错的了。不施肥的情况下,茶的底子还不错,就更加印证了这点。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回他家,我们各要了点江叔的陈茶。然后和他们一家告别了。因为听江叔说山上也有种茶的,我们就往山上走了。

这个山路很原始,台阶都没有,就是土路,所幸没有下雨。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走一段,又回到水泥路了,沿着一直走,走了好久,上面居然什么都没有,只有几只狗子跑出来一顿吠。我们同行的小赵姐夫是专业摄影师,带着无人机,就让他飞上去看看山上的情况。一看,没人,算白走了,只得回去。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回到祠堂前,站一会,来了另一个大哥,问我们是不是看茶的,说他家也有,邀请我们去喝一下。

这大哥也姓江,他家还放着一两筐刚采回来的鲜叶。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他居然有台揉捻机。

我们看了一下江哥的茶,茶条是比较好看,喝了一下,反而没什么滋味,看得出来工艺需要调整,但一趟上山下山折腾累了,一时半会也没细品。留了他的联系方式,就走了。

清远八大山茶探索行之序:清新浸潭木古形

随后,整理好行装,我们又慢慢绕山出来,走上归途了。

其实我们在途中,已经从交谈中知道此木古形非彼木古营,不过,这趟来了有收获,而且确实这茶口感还可以,就不白走,错有错着。

毕竟,我们上茶山,经常充满意外惊喜,那么,干嘛不让惊喜来得更大一些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清远   山茶   平远   英德   茶资   茶碗   祠堂   茶树   底子   广东   写法   口感   山路   他家   清新   地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