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的治沙“英雄”成“过敏源”,孰是孰非令人难取难舍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53.3万平方公里。然而作为治沙的“英雄”植物沙蒿,其花粉过敏却令人始料未及。据有关部门初步估计,榆林目前过敏性鼻炎患者在12%左右,人数在30万以上。而榆林地区是沙蒿飞播较为集中的区域,根据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之前的统计资料显示,榆林市沙蒿保存面积达到了328.5万亩。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西北、华北、东北分布着12块沙漠和沙地。​​在豫东豫北平原,在唐山、北京、鄱阳湖周围,北回归线一带还分布着大片的风沙化地带。全国沙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53.3万平方公里。

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沙漠是一块寸草不生的地区,杳无人烟。但对于徒步爱好者来说,沙漠地区是他们的梦想之地,在沙漠有着壮观秀美的景象。但对于土地管理来说,沙漠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就已经有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完全沙化,​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活环境惨遭破坏。

于是在2001年的时候我们国家颁布了一条《防沙治沙法》,针对沙漠沙化等问题,对防沙治沙制定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在治理沙漠、保障措施等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国家也走向了治理沙漠的道路。

治沙“主力”之一的沙蒿


榆林的治沙“英雄”成“过敏源”,孰是孰非令人难取难舍

沙蒿

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干旱缺水、植被极少、风力助推作用。因此, 如果能从缓解水资源短缺、 增加荒漠区地表植被、 降低风力助推作用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沙漠治理就能迎刃而。后来国家鼓励人们在西北地区栽种植被,防止沙漠化进一步的扩大。为了防止风沙肆虐阻碍人们生活,政府就在沙漠化地带设置一种网格沙障,用柳条插成网格形状把沙子锁在格子里,然后在沙里种上沙蒿。

沙蒿,为菊科植物黑沙蒿,耐寒性强,却不耐涝,积水1个月,就会导致死亡。可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冬季气温达–30℃,竟然能安然无恙的过冬。这种植物多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的流动与半流动沙丘或固定沙丘上,也生长在干草原与干涸的坡地上,在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常组成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重点伴生种,是很​不错的固沙植物之一。

榆林的治沙“英雄”成“过敏源”,孰是孰非令人难取难舍

沙蒿

治沙“英雄”成元凶?

然而作为治沙的“英雄”植物沙蒿,其花粉过敏却令人始料未及。因为有人说了,沙蒿就是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患者的实际过敏源。

截止到去年,榆林过敏性鼻炎患者日益增多,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两三岁的孩童。据有关部门初步估计,榆林目前过敏性鼻炎患者在12%左右,人数在30万以上。其病理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每个发病季节的后半程伴有过敏性哮喘,已经严重干扰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

在媒体报道沙蒿是过敏源之后,榆林当地卫生部门也承认沙蒿有可能是诱发过敏性鼻炎的一个因素。而榆林地区是沙蒿飞播较为集中的区域,根据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之前的统计资料显示,榆林市沙蒿保存面积达到了328.5万亩。这么庞大的一个种植面积所产生的过敏源头,想想都令人感到不安。

为了应对沙蒿引发的过敏,“十三五”以来,榆林已停止人为种植沙蒿。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网友的朋友圈、微博里都在流传这样的信息:沙蒿所带来的过敏源依旧存在,而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相关的措施。

这可真是个难题,沙蒿防沙的功绩是我们求之不得的,沙蒿所带来的过敏源却是我们万万不能接受的。不知道,相关部门未来对于这个难题的解决办法,会采取哪些措施?

#榆林头条# #榆林身边事# #榆林#

榆林的治沙“英雄”成“过敏源”,孰是孰非令人难取难舍

沙蒿


榆林的治沙“英雄”成“过敏源”,孰是孰非令人难取难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榆林   豫东   榆林市   孰是孰非   始料未及   沙丘   植被   荒漠   沙漠   草原   患者   面积   植物   土地   英雄   地区   国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