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中的关中平原和终南山,在两千多年前真的有草原和雪山

随着近日电视剧《大秦赋》的热播,网友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陕西,这个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简称为“秦”的省份,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先后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在此建都。因此,在旅游界有着“陕西的黄土埋皇帝”的说法,而陕西旅游最大的看点就是帝王陵,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人文始祖轩辕皇帝陵和千古一帝秦始皇陵。

然而陕西旅游仅仅只有帝王陵独领风骚吗?有细心的网友在《大秦赋》中就发现在秦都城咸阳城外有着一望无垠的草原和雪山,这种独特的景致从现在的视角看来基本不存在,入冬后的关中平原别说看景,雾霾严重的时候连看路都难,哪还有什么雪山可看?

《大秦赋》中的关中平原和终南山,在两千多年前真的有草原和雪山

关中平原

可如果将时间倒回至两千多年前的公元前221年,秦都城咸阳所在的关中平原,与现在的关中平原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因为人口的原因,当时人们的居住占地面积要比现在小很多,同时耕地面积也受到有限劳动力的制约也远比现在少。地广人稀是那个时代关中平原最显著的特点。

关中平原又名“渭河平原”或“渭河盆地”,是一处经渭河、泾河、洛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它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南界秦岭,北接渭河北山。整个地形呈西窄东宽、西高东低,最宽处达100公里,最窄处仅有20多公里,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

试想一下,秦朝时期,广袤的关中平原上,荒地应当比耕地多,长满野草的荒地再加上咸阳城外一马平川的地势,综合《大秦赋》中出现的咸阳城外的草原画面,我们基本上可以对号入座,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当时的咸阳城外可能真的有着近似草原的原始风光。也许有些人对于这一点不会有太多的质疑,反而是对咸阳城外的雪山表示好奇。

《大秦赋》中的关中平原和终南山,在两千多年前真的有草原和雪山

终南山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咸阳的名称由来,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水之北,山之南为“阳”,水之北为“阳”,山水俱阳,故称“咸阳”。而在咸阳的正南方向就是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山脉中段部分——终南山。

终南山东起西安市蓝田县最东端的杨家堡,西至周至县最西界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南梁梁脊,绵延200余千米,最宽处55千米,最窄处15千米,总面积约4851平方千米。横跨了现在的蓝田县、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等县区,而咸阳几乎就处于终南山东西中轴线的正北方向。

由于秦朝时期没有工业污染,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的空气质量应当远比现在更好。而咸阳直线距离终南山不到30公里,站在咸阳城下眺望终南山,连绵的山体近在眼前,这种既视感即便搁到现在的西安城中,遇到“高清晰”的天气条件时都能看到。而两千多年前的咸阳城外也不可能出现比咸阳更多、更高的建筑物,视野应当是毫无遮拦的。

我们再来纵观终南山的地貌单元,除了流水侵蚀剥蚀的黄土高丘陵、流水侵蚀剥蚀的大起伏中山之外,还有古冰川作用的极大起伏高山。而终南山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山区气候垂直分带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平均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正所谓一山历四季,十里不同天,往往山脚碧绿如春,山顶白雪皑皑。

所以电视剧《大秦赋》中出现的咸阳城外既有草原,也有雪山,其实不完全是一种画面虚构。通过上述的推理,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这种风景画面的真实度还是蛮高的。

《大秦赋》中的关中平原和终南山,在两千多年前真的有草原和雪山

《大秦赋》中的关中平原和终南山,在两千多年前真的有草原和雪山

结束语

两千多年过去了,秦朝时期咸阳城外的风景究竟如何,恐怕唯有至今还躺在秦始皇陵里的嬴政最为清楚,也唯有嬴政才是秦风景、秦历史最具权威的“讲解员”。

《大秦赋》中的关中平原和终南山,在两千多年前真的有草原和雪山

《大秦赋》中的关中平原和终南山,在两千多年前真的有草原和雪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关中   蓝田县   周至县   渭河   秦岭   平原   都城   雪山   草原   秦朝   华夏   荒地   陕西   千米   城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