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赤水柿林村


丹山赤水柿林村


丹山赤水柿林村


李梦

秋末,天高气爽,正是户外自然的好时节。受俞总之邀约,和玉飞一起去四明山,老戚开车。

4月份时和俞总、陆游、老戴来过一趟四明山,在丹山赤水4A风景区门口拍了张照后就走了,继续去四明山腹地探访,回来还写了一篇游记《人间四月四明山》,发在今日头条上斩获不少点击率,大概那时人们大都还为了抗疫呆在家里的缘故吧。

这次是专门为游丹山赤水而来的。

沿蜻白公路入景区,秋末的四明山层林尽染,色彩缤纷。

我和老戚用了30年教龄证,门票减半,40元。

地处四明山腹地的丹山赤水风景区,春赏樱花夏亲水,秋品柿子冬养生。虽然我们错过了一年一届的柿子节,但山上柿树上零星的柿子,大概也是大自然的一种酬谢方式吧:专门为我们这些迟到的游客而留存的吧;当然也有可能是为鸟儿们的辛勤歌唱而答谢吧。总之,在这美好的时节,我们来了。

入景区,导游不多,大多是散客。我们缘人行,过御碑亭、梦溪草堂,来到1924年复建的赤水桥,抬眼望,前面百余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刻有宋徽宗御笔“丹山赤水”,这4个瘦金体长长地拉入眼帘。

岩壁呈褐红,故称丹崖。石缝间生长的杂树野花,红绿相间,倒映在水中,清澈的溪水也染红了,景色十分瑰丽,“丹山赤水”由此得名。

我们拾级而上,来到炼丹洞,道教的气息就浓了起来。两边柿树上时不时冒出来残留的柿子,近视小如鸽蛋,远望如一只只红灯笼,洋溢着一种过节的喜庆氛围。

过了炼丹洞,一条飞仙玻璃滑道从头顶上穿过,尖叫声此起彼伏。那是“滑滑梯”的巨型版,当你赏完美景,疲于下山时,可以乘坐它,体验欢快愉悦的小时候的味道。

来到倚天廊,已气喘吁吁,不约而同坐了休息。老戚拿出花生米,很快被一扫而光,都说忘带了啤酒。

来远方,看来还应有酒有诗。大家说说笑笑,继续登顶。出现在左前方的如意玻璃天桥已觉不新鲜,自然吸引不了我们。等过了太上老君石,终于来到了山顶的四明道观。相传汉末永寿年间(156年)张道陵羽化后,其儿子张衡云游至丹山赤水洞天,亲自督工修建了四明道观。所以,此地也被称作中国道教第九洞天。

我们沿原路返回至赤水桥后,再往东南方向,穿越第九洞天。走不多远,眼前是一潭碧绿。潭的两边是茂密的篁竹,犹如来到了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潭呈圆形,如锅盖;潭水直视无碍,似九寨沟。此潭名为“华盖潭”,是由上游的急流冲击而成的。不过,导游图上的资料介绍说,是为纪念华盖这个人命名的。原来华盖为挽救整个四明山脱离干旱而牺牲了自己。不知是牵强还是附会,不得而知。

过了冷龙潭,眼前是秋水长滩,“秋水共长天一色”,豁然开朗。我们止步于丹湫谷木屋(再往前走,是赤水溪峡谷漂流的起点了),折向山上的柿林村,因为已到正午时分,饥肠已辘辘了。

在山脚是无风,折返到了村里,便有了一丝凉意。我们在阿土饭店用餐,要了一只放养鸡,148元,一半雪菜烧鸡,一半煲成汤。散落在林子里的鸡,应该是土鸡吧。

用完餐,开始在古朴的民居间穿梭。这里的民居墙壁都是用石头垒砌而成,弄堂阡陌交通,仿佛游走在古老的石头城堡里,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只见家家户户推门是饭店,入门是旅店。许多老人在拐弯抹角处设摊,出售柿子、柿饼、老笋干、蘑菇、土鸡蛋、茶叶等土特产,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柿林村是一个传统古村落,已有600多年历史,现居住村民有600余人,皆姓沈。据说是周文王的后代。自古以来就有“一村一姓一家人,一口古井饮千丁”的说法。

在村口小广场,众多游客围住一棵柿子树在打转,似乎它是个祝福的转经筒。我们也凑了过去。原来,这就是柿树王。它是现存柿树中最老的一棵,已有600年历史,主干高大,根系发达,生命力旺盛,平均年产优质柿子1600斤。

原来,柿王是这个村子的一位历史见证人。

柿林村不仅因有柿树王而闻名,还因有“四明山第一党支部”而染上了红色基因。1935年5月,四明山区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柿林村。在日后的剿匪除霸、抵抗日寇等战斗中,党支部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夕阳西下提醒我们也该踏上返程了。回眸丹山赤水,一片红彤彤,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

2020、11、7立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赤水   永寿   道教   党支部   树王   华盖   土鸡   道观   洞天   柿子   景区   腹地   民居   秋水   风景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