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一隅堂在可园的最西边,座北朝南,门前是眼界开阔的花园。一隅堂是前后开门,前正门对着花园,后门对着“冬合楼”。三开间的建筑,卷棚硬山顶。堂前设廊,廊柱上一联“松下琴书小有林泉清自远;市中歌啸大千风月净无尘”。显示了书院远离尘嚣的清雅之环境。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堂内“一隅堂”匾额高悬于梁,此处借用《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喻意学习要“举一反三”。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一隅堂厅柱之间有一木刻,匾下六扇屏门上刻清代邱兢书写的《游爱莲亭记》。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一隅堂前是一片花园。原来园中植梅百余株,红白绿色俱备,一株古梅“铁骨红”相传还是办学古堂时植的,有“江南第一枝”的美誉。园内植杏树、梨树等,寓意“桃李满天下”。现在园内新种的一片梅林,共12株,名为“铁骨红”。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一隅堂”北面为二层楼阁的“冬合楼”。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坐落于“博约堂”与“冬合楼”之间的碑廓为南北走向,南端建半亭遮顶。亭为歇山顶,两角飞扬,美观灵巧,使碑廊不致呆板。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在花园中部梅树掩映处、“博约楼”南面为书院的主体建筑“学古堂”。“学古堂”,单檐卷棚歇山顶,面阔三间,坐北朝南。三面环以回廊,廊前设低栏。“学古堂”始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曾为讲堂。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曾设游学预备科,选送留学生。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学古堂”为四面厅,四面墙壁均置明窗。正中高悬“学古堂”匾额,匾下屏风上彩绘“文会图”,由清代宫廷画家姚文瀚绘制。长3.2米、宽2.1米,“文会图”描绘众文人在堂中或榷文、或品画、或论诗、或谈笑。个个表情生动,栩栩如生。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屏前设宋式长榻,周围置鼓凳、书箱等,屏、榻、凳均用楠木制成。柱上楹联为“宾主澹无言,文章真处高歌即起;琴棋随所好,谈笑深时怀古犹长”,为苏州现代书画家徐云鹤撰书。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学古堂”南与“濯缨处”隔院相望,院内栽植百余株红、绿、白梅。冬春时节,梅花竞放,装点书院,暗香浮动,心旷神怡。

“濯缨处”坐南面北,单檐硬山顶,共三间。名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意,与沧浪亭遥相呼应。此处旧时为教员办公室,民国初年,可园作省立图书馆时,为儿童阅读室。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正中梁下悬匾额“濯缨处”,匾下步柱间设隔扇和飞罩。南墙前置条几,上搁摆件。飞罩外摆红木圆桌和圆凳。西偏间设书桌椅,西墙上挂大理石山水挂屏。建筑古朴,陈设简雅。室内柱上楹联“辞借离娄漱石洗心明志趣;景随骚客吟诗赋句喻风情”,为现代书法家杨涵之撰书。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从“濯缨处”出来,向东行,走过三曲石桥,来到可园入口处。但见池畔西侧的船形石舫“坐春舻”,如一小船浮于湖上,船头向东延伸到湖中。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池塘北岸的可园主厅“挹清堂”,面阔三间,南面为落地长窗,东西为隔扇和落地长窗,北面为半窗,四面通透。厅堂平台,池涯岸磊石栏杆,可供休憩、观鱼、赏荷。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四时风雅”月亮圆洞门直对挹清池,北岸的主厅挹清堂正好套在圆洞中,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学语书香——苏州可园(四)完

综览可园,建筑疏朗,槛曲廊回,花木明瑟,庭宇清旷,书香四溢,桃李代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船形   梅林   光绪   隔扇   石舫   铁骨   匾额   楹联   苏州   园内   北岸   书香   清代   书院   山顶   花园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