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苏州园林始于春秋,发展于晋唐五代,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与建城2500余年的苏州古城基本同步发展,历代文献记载的园林约有千处,其中有较详细记载的达800多处,广泛分布于苏州城乡。具有园林风格的民宅小院更是数不胜数,正是这千百年的造园实践,逐步形成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留存下的古典园林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苏州有九座园林先后于1997年及其后扩展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苏州有记载的苑囿有30多处。春秋时期吴王的苑囿和离宫别馆是苏州园林的发端,吴国灭亡后,苑囿渐次荒芜,汉时一些吴宫苑囿改建为园,私家造园初露端倪。

春秋· 馆娃宫。馆娃宫坐落于江苏苏州的灵岩山上,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兴建。现今园内尚存的吴王遗迹和古迹有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玩月池、智积井、长寿亭、迎晖车亭等。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春秋· 姑苏台。姑苏台又名姑胥台,在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姑苏台遗址即今灵岩山也。公元前505年,始建于吴王阖闾,后经夫差续建历时五年乃成。建筑极华丽,规模极宏大,耗资庞大。以供吴王夫差奢靡,娱乐。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苏州见于记载的园墅有20余处。三国以后吴中宗教盛行,寺观园林渐具风致,民间造园也渐成风气。

东晋· 辟疆园(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晋顾辟疆的名园,唐时尚存。园址在今江苏省吴县。唐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吴之辟疆园,在昔胜概敌。前闻富修竹,后说纷怪石。”亦作“辟强园”。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陆鸿渐》:“吴门有辟强园,地多怪石。”

南北朝· 兴福寺。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物保护单位。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494-502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539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唐咸通九年懿宗御赐"兴福禅寺"额,兴福寺成为江南名刹之一。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亭勒石,立碑在兴福寺内,至今仍完整无损。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即吟咏此处。

南北朝· 寒山寺(位于今苏州枫桥)(详情见一)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虎丘塔微缩景观模型,整个模型依照虎丘塔初建时的风貌按1:50的比例制成。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虎丘景区的千人石、别有洞天、剑池、二仙亭等景致都复制得惟妙惟肖。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150年前的虎丘塔模型给现代人还原了虎丘塔古时的风采。

虎丘塔是驰名中外的古塔建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山塘街虎丘山山门内8号 ,距市中心5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由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故顶部的木檐均遭毁坏,现塔身高47.7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石龟等罕见的传统艺术珍品,虎丘塔是座斜塔。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刻着名人字画的石雕装饰挂件。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宋元时期苏州有记载的园林达160余处。北宋时的苏州,其繁盛超过以往任何朝代,有“天上天堂,地下苏杭”之誉,南宋江南更是全国经济中心,吴地造园日盛,元朝苏州造园更发展至乡村,文人画家更多参与造园,使苏州园林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宋· 石湖别墅,范成大筑。乾道三年(1167年)范成大在石湖边上建造农圃堂,好友周必大在《吴中诸山记》中说“别筑农圃堂,对楞伽山,临石湖”。此后,范成大又陆续在湖边筑梦渔轩,在行春桥南筑盟鸥亭,在石湖之南筑绮川亭等。此外,石湖北面还有天镜阁。李根源认为,今天的渔庄就是范成大天镜阁故址。上方山麓则建有玉雪坡、锦绣坡、此山堂、千岩观、说虎轩等,其余堂构散布其间。这些建筑俗称“石湖别墅”,后人将其总称为“石湖旧隐”。

宋· 同乐园,位于城内孙老桥东南。朱勔运送“花石纲”有功,除升官之外,还赏赐大块土地。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同乐园(也就是朱家园)。得到了这块土地,朱勔大兴土木建立了双节堂、御赐阁、迷香楼、八宝亭、九曲桥等。还开了十八个鱼池,种了千余株名贵牡丹。园中异石林立,奇花异树无数,其中许多比皇家园林中的还要稀奇、名贵。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宋· 沧浪亭和苏州府学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三元坊沧浪亭街3号,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其占地面积1.08公顷,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

苏州文庙和府学由北宋名臣范仲淹于创建于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其庙学合一的模式为当时许多州县所效仿。苏州文庙极盛时,占地近200亩,现存面积仅30余亩。苏州文庙整体坐北朝南,由东、西两条轴线构成,东轴线包括戟门、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西轴线包括七星池、明伦堂。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宋· 网师园,位于城内带城桥南。(详情见一)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元· 狮子林,位于城内园林路。(详情见一)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明清两代苏州有记载的园林分别有270和300余处。明清时期的苏州,被誉为“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经济繁荣,人文荟萃,造园之风遍于吴中,造园技艺日臻完善,造园匠师不断涌现,造园理论著作相继问世,号称苏州半城园亭,园林艺术达到顶峰。

明· 洽隐园,位于今南显子巷。惠荫园位于南显子巷18号,后门在悬桥巷32号。园以太湖石水假山著称,残存面积约7亩。明嘉靖年间,归湛初始建园,台榭池石皆周时臣擘画。复社成员韩馨于清顺治门年购归氏废园为栖隐地,主堂称“洽隐”,往来觞咏皆明遗民义士。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毁于火惟存东南半壁奇峰秀石。乾隆十六年(1751年),于假山洞口建屋两楹,洞额“小林屋”。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韩是升作《小林屋记》云:“洞故仿包山林屋,石床、神钲、玉柱、金庭,无不毕具。历二百年。苔藓若封,烟云自吐”。嘉庆八年(1803年)韩是升又云:“小林屋为洽隐园最胜处,向析为二,今始合而一之”。小林屋水假山玲珑剔透,四面临水,有桥导入洞内,洞有三处出入口,沿洞内石级盘旋而上,可达洞顶上亭阁、廊楼等处胜景。洞中钟乳石倒悬。洞底一泓水池,原由地下一旱洞直通外河道,此地下湖石假山洞属国内少见。

明· 拙政园,位于东北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详情见一)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明·求志园,位于城东北隅。明 钱穀 《求志园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绘书法家张凤翼家园的秀美风光。画面院落数重,苍松翠竹,岸柳成行,亭阁水榭布置适宜,环境清丽,意境幽深,是具有典型风格的文人雅士居所。画法精致,皴法细密,画风秀逸文雅,学文征明细笔一路而稍欠笔力。画中自识:“嘉靖甲子夏四月,钱毂作《求志园图》。”钤“叔宝”等二印。引首有文征明、钱毂分别书“文鱼馆”、“求志园”题名。卷后有王世贞书《求志园记》及传光宅、李攀龙、皇甫汸、黄姬水、黎民表、徐獻翼、梁章钜等题跋。曾经清陈汇、梁章钜、戴植等收藏。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明· 艺圃,位于阊门内文衙弄。(详情见一)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明·留园(东园),位于留园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详情见一)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明·天平山庄,位于城西天平山东南麓。(详情见一)

园林教科书——苏州园林博物馆(二)

清· 退思园,位于吴江同里镇。(详情见一)

据文献记载,苏州历史上共有近千处园林,到清末苏州已有各式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19处,其中又以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这“四大名园”成为宋元明清苏州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苏州园林   吴王   吴中   姑苏   苑囿   乾隆   园林   文庙   名园   江苏省   轴线   假山   苏州   北宋   教科书   博物馆   详情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