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花瓶状的门洞,可雅游、静观、觞咏、作画。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沧浪亭中漏窗最为经典的,是从明道堂走到翠玲珑所呈直角墙面的“春”、“夏”、“秋”、“冬”。巧妙地安放了具有季节象征的柳树、荷花、石榴、腊梅漏窗一组,而这一四扇与贴水复廊的建筑截然不同,为捏塑建造,因其工艺复杂,费时费力,故仅为点缀园林而已,凤毛鳞角。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五百名贤祠是一间面阔五间的建筑,正中三间为堂,东西两边为侧室,整个建筑布置得庄重肃穆。贤祠堂内的三面墙上分别嵌有125块碑石,总计594幅历史人物的线刻头像,这些石刻都是清代石刻家顾湘舟所刻的。这594位历史人物都是自春秋到清朝约二千五百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名士贤达,涉及到政治、军事、科技、文化以及忠孝、隐逸等各个方面。 这其中的知名人物有建造苏州城的伍子胥,有孔子的门生言偃,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白居易,有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文学家欧阳修和苏轼,还有明代爱国学者顾炎武,以及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等一批曾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妇孺皆知的人物。这些人要么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要么刻苦治学、文章传世,总之都是当时社会中既严守道德规范又在某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所谓“德才兼备”的先贤名士。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堂内匾额上有当代著名书法家吴进贤先生所书的“作之师”三字。这三个字取自于《尚书》,意思是指这里陈列着的“五百名贤”堪作万民之师的意思。匾额下方署头石刻上也刻着“景行维贤”四个大字,意思是五百名贤都是行为光明正大、德行高尚,都是为后人仰慕的贤德之人。五百名贤祠东面月洞门上还有刻着“周规折矩”的砖额。这里的“规”和“矩”显然是指当时士大夫文人所崇尚的儒家礼仪和法度。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仰止亭,是借用《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含义,意思是高尚道德令人仰慕,大德大贤当为楷模。这里所说的令人敬仰的楷模,就是指五百名贤祠中那五百九十四位历史名人以及他们的道德文章和传世事迹,仰止亭的命名其实是对五百名贤祠所表现主题的渲染和烘托。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亭中壁上嵌有明朝画家文征明画像石刻,乾隆皇帝为之题诗一首。南廊壁上嵌有陶澍《沧浪无老图咏》记和朱《七友图》记等石刻,五老是指潘奕隽、韩桂羚、石韫玉、吴玉松、陶澍;七友为陶澍、卓秉恬、朱士彦、梁章钜、吴庭琛、顾莼、朱忖。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在亭子的西侧墙外的院落里,有两株分别有180多树龄的古树。古树虽老,至今苍翠,这两株老树正是沧浪亭历史的见证者。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清香馆”,又名“木樨亭”,为韩世忠所题。该馆为面阔五间的画廊式建筑,是沧浪亭园中大型建筑之一。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室内陈列的已有百年历史的树根家具是用福建榕树根精制的,采其天然造型,有飞禽走兽、龙凤呈祥等种种图案,给人以庄重典雅之感。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馆前一道漏窗粉墙,自成庭院,半圆形的庭院中种植的数株桂树,已有150多年树龄,古朴苍老。每逢金风送爽、丹桂吐蕊之际,满园清郁,沁香四溢。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出清香馆东门,沿弧形走廊西行,有一半亭名“步碕亭”,清康熙年间宋荦抚苏时所筑。碕,即曲岸,这里曲廊高下逶迤,弯曲有致,故名步碕亭,又名临水亭。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转折变化间,三个门洞巧妙地开向不同方向,每扇门外都是一幅画,浓荫匝地,廊顶的弓形轩精致而又舒展地静默着,成为图画里的配饰。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廊壁置各式漏窗,沟通廊内外景色。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由于廊至半亭处升高,俯视假山西侧水潭,有临渊莫测、幽谷清逸之趣。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庭院边一棵古松蜿蜒盘旋,宛若游龙。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假山西麓有“御碑亭”,飞檐翘角,面山两根立柱下有石护栏,两侧与回廊相通,前有踏步临潭。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西墙有康熙御碑,中为康熙十二年(1673)南巡时所书:“曾记临吴十二年,文风人杰并堪传;予怀常念穷黎困,勉尔勤箴官吏贤。”两旁为康熙五十八年南巡赐江苏巡抚吴存礼联:“膏雨足时农户喜,县花明处长官清”。吴遂于此建御碑亭,勒石立碑。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沧浪亭虽然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古典园林,但它却拥有清朝三代皇帝的题词和乾隆皇帝的四次临幸,这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是不多见的。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御碑亭周围的假山在清朝末年时用湖石等石料重新修整过。池塘边的假山石头上刻有俞樾先生篆书的“流玉”两个字,意指小池塘里的水就好像一块流动的碧玉。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面前的一汪清泉,是沧浪亭内唯一的水面,园外环绕着足够多的水了,园内即使无水,也不显得干涸,但是,有了这一小池如流动的美玉般的碧水,山水建筑更显得灵动起来。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沧浪之水,濯缨濯足——苏州沧浪亭(四)

游廊最高处的步碕亭前,用石头做成了绝壁。在步碕亭里看流玉,是一种奇妙的享受,犹如站在悬崖绝壁间,欣赏着壁下的清泉,山林野趣,油然而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苏州   漏窗   景行   碑亭   树龄   门洞   匾额   名士   假山   石刻   清朝   庭院   康熙   园林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