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徽州烟火,是我不灭的梦”记陈继腾和他的传统村落保护团队

(来源:强国号发布内容)


去年12月上旬的一天,黄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设计院院长陈继腾回到了有着“徽州文化第一村”之誉的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篁墩村,参加“洛闽溯本”牌坊修缮保护工程专家评审会。这个沉寂了数十年的徽州古村落,再次燃起重现历史风貌的雄心。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专家,陈继腾说,让更多传统古村落走入保护者、决策者的视野,守住徽州烟火,是他和他的团队多年来努力奔走守护的一个夙愿。

“守住徽州烟火,是我不灭的梦”记陈继腾和他的传统村落保护团队

“不去努力,我怕我会后悔”


陈继腾已经不记得自己是第多少次到篁墩了。这个徽州小村落,寄寓着无数徽州人关于祖先、关于乡村生活的记忆。


徽州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大的移民迁徙活动,很多大姓第一站都是落脚于篁墩,“始迁篁墩”“祖居黄墩”。


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颐、程颢、朱熹的祖上就曾居于此,因而这里又被誉为“程朱阙里”,明朝时就建有程朱三夫子祠、程朱阙里坊等,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又御赐“洛闽溯本”四字,刻于程朱阙里坊之上。


“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记忆,可惜现在都遍寻难觅了!”陈继腾说,由于历史原因,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篁墩的程朱阙里坊及“洛闽溯本”被推倒埋于地下。


“这些年我几乎跑遍了徽州的古村落,如同篁墩一样,很多古村落都有着独特的历史风貌或文化遗存,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古村落正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很多老房子早已没有人住,或是倒塌,或是荒芜。”陈继腾说,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他心里不免有些感伤。而这样的古村落在徽州并不在少数。


熟悉陈继腾的人都知道,陈继腾是个责任心非常强的人,从事的虽然是城乡规划研究设计工作,但却一直牵挂着徽州古村落的保护现状。朋友席上,会议间隙,微信群里,经常能看到他在“高谈阔论”,时而激愤拍案,时而动情落泪,而话题几乎从未离开过这几个关键词:徽派建筑、徽州古村落、徽州文化景观……


徽州,是陈继腾始终放不下的根。在他看来,徽州古村落是徽州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徽州人世世代代居住、繁衍、传承的本源地,蕴含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信息,但历史与现实带来的冲击,也让很多徽州古村落正面临消逝的危险。


“守住徽州烟火,是我心头一个执着的梦想,如果我不去呼吁,不去努力,我怕我有一天会后悔。”陈继腾说。


“再不抢救就晚了”


上大学时,陈继腾读的是城市规划专业,与徽州并无丝缕关联。临毕业前,学校安排做社会调查,为了增加学生们的感性认识,老师放了几张徽州民居的幻灯片,“我虽然籍贯在桐城,但从小是在徽州乡村长大的,当时有一种被电击了的感觉,也第一次有了一种身为徽州人的自豪感。”

“守住徽州烟火,是我不灭的梦”记陈继腾和他的传统村落保护团队

1984 年大学毕业后,陈继腾选择回到徽州工作,第一站是在黟县建设局从事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就把黟县的村落跑个遍,形成了大量的第一手测绘资料。跑的村落越多,陈继腾对徽州村落的情感就越深沉。他意识到,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其实在徽派建筑、徽州村落中都有细致入微的体现,如徽州建筑具有实用性、环境性、象征性三大特征,并有机地形成特有的徽派建筑哲学理念: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人与自然最本质、最直接的联系空间。而徽派建筑的理念与特质,又鲜活地并存于村落空间、村落形态、村落道路、村落水口、村落祠堂、村落社屋、村落水系、村落生态、村落遗存等九大村落空间体系中,“可以说,在当下社会转型期,徽派建筑越来越彰显出典型、独特的资源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特色价值、产业价值意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徽州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2012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数次组织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将全国有特色、有历史、有遗存的村落纳入传统村落名录。徽州传统村落资源得天独厚,但奇怪的是,很多基层政府对于申报这一名录却并不积极,“他们考虑得也很现实,担心一旦纳入名录,以后的旅游开发或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第一批到第四批,全国总计4153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但黄山市仅有92个村落入选,与其传统村落的资源拥有量极不相称。陈继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不抢救就晚了”。2017 年,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工作启动,这也是最后一次全国性调查,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了这个店。黄山市开始意识到纳入名录的重要性,陈继腾主动请缨,承担起对全市的传统村落进行普查、资料整理和申报的重任。他所在的黄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只有40 来人,全部发动起来,人手也不够,他就从母校安徽建筑大学、黄山学院等临时“借调”了30 多人,组成一支70 多人15 个工作小组的队伍,爬悬崖,走密林,冒着酷暑,忍着饥饿,前后耗费两个多月,跑了两三百个古村落,拍摄照片,搜集资料,挖掘故事,最终按时提交了申报材料。


2018 年12 月10 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第五批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情况,黄山市179 个村落入选,位列全省第一。这样,黄山市在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名录中,共入选271 个,位居安徽省第一、全国同类市第二,歙县更是位居全国县级区域第一。陈继腾团队所申报的传统村落数量,占到了黄山市入选公示传统村落数量的75%,从数量与质量综合来看,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我有一个恢弘的梦想”


“80 后”汪春秀毕业后,就进了陈继腾的团队。


在大学里,,她读的也是城市规划专业,到黄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工作,算是专业对口。但她没想到,刚来不久,她接到的活却是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申报调研。最初,汪春秀还蛮兴奋的,毕竟徽州村落名声在外,出了名的美,“当时心里就想,就当免费旅游了”。结果调研真的开始实施后,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很多村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很多时候全靠步行,一走就是大半天,有时候还要攀山越岭,当时正值酷暑季节,吃尽了苦。但这些还不是最委屈的,由于申报才刚刚起步,没有预支经费,一些基层政府也不待见,很多时候团队成员只能自己背着方便面、饼干去调研。团队申报副组长程欢、吴叔明等规划所全体成员及安徽建筑大学、黄山学院、黄山市规划院众多队员在陈继腾带领下,在最炎热的夏天,心怀乡村文化,投入三区四县溪边涧底、崇山峻岭、边远域界走村串户,访贤问道,挥汗如雨,脚步踏遍徽州山乡。

“没办法,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要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陈继腾说,和大多数中国村庄一样,很多徽州古村落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或生活去了,只留下一些老年人居住,谈不上什么维护与治理,很多具有典型文化气息的建筑、遗存,这次去时还有,下次再去可能就毁掉了,“我们到了一个村子后,只能尽最大可能去记录,去拍摄,为徽州留一点资料”。


陈继腾说,包括徽州人在内,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觉得徽州已经有西递、宏村这样的世界级古村落了,那些地处偏远的古村落根本就没有抢救或保护的价值。在他看来,活态保护、激发活力,才是古村落保护最根本的命题,“维护文物建筑的一个最好办法就是恰当地使用它们”。


休宁县汪村镇石屋坑曾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转战地,也是皖南红军独立团的根据地和中共皖浙赣省委的常驻地,但由于地处新安江的源头六股尖脚下而鲜为人知。2012 年,当地政府找到陈继腾,希望他能帮助这个“红色村落”搞一个乡村规划,“事先说好了,没有经费”。陈继腾二话没说,就揽了下来。在调研过程中,陈继腾注意到当地百姓喜欢在门前屋后修筑池塘,然后引入从六股尖流下的溪水养冷水鱼,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他意识到,这是产业发展、经济再生的一个最好的切入口,于是在后来的村落规划里重点写入了“发展冷水鱼养殖”的建议。如今,石屋坑村的冷水鱼已成为当地一个新兴的产业,且在省内外很多地方都设有代销点。


“只要徽州还有古村落,我就不会放弃努力,希望能和团队一起,尽力守住它们的烟火,为后来的人留住一点乡愁。”陈继腾说,在他的心里,关于徽州古村落,有一个恢弘的“蓝图”,他将持续为之努力、奔走、呼吁……(章玉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徽州   黟县   石屋   水鱼   村落   黄山市   团队   传统   遗存   中国传统   守住   烟火   名录   努力   价值   建筑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