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解不开的橄榄情结

橄榄是潮汕人喜欢的水果,过年时潮汕人的桌上总少不了一盘绿油油的橄榄。除了生吃,橄榄还可以做成风味各异的美味佳肴。

潮汕人的橄榄情结是不言而喻的。过年时节,橄榄是必备的年货,装在小盘子里,放在茶几上,来往宾客会调侃一句“新春如意,橄榄粒来试”,接着信手拣出一颗放进嘴里;出门在外,看到有人从兜里掏出小塑料袋装着几颗洗净的青绿橄榄,不用问那也一定是潮汕人,只有潮汕人,喜欢在坐车累了、走路乏了的时候,一尝那甘香回味的青涩味道,咬去果肉的橄榄核在嘴里久久咀嚼也不愿舍弃,好像咀嚼的是潮汕的味道。

潮汕人解不开的橄榄情结



历史悠久的潮汕特产

追溯橄榄的历史,元代即有诗人洪希文赞誉它:“橄榄如佳士,外圆内实刚。为味苦甘涩,其气清以芳。佐酒解酒毒,投茶助茶香。得盐即回味,消食尤其方。”明代的《澄海县志》也有记载:“物产有橄榄,实小而尖者为佳。”由此得见,橄榄在我国栽种历史悠久,而在潮汕地区,橄榄的品种又细分为澄海南溪橄榄、潮阳三棱橄榄、潮安铁铺橄榄、揭西凤湖橄榄,其中以果色金黄青绿,清甘爽口,齿颊留香的潮阳三棱橄榄最为闻名遐迩。

据称民间素有“桃三李四橄榄七”的说法,即指橄榄树生长缓慢,至少需栽培7年才能挂果,成熟期一般在每年10月左右。新橄榄树开始结果很少,每棵仅生产几公斤,25年后才显著增加,多者可达500多公斤。而橄榄树每结一次果,次年一般要减产,休息期为一至两年,所以橄榄产量有大小年之分,收成好的年份,品种最好的“三棱橄榄”也不过一斤三五百元,但收成少的年份,好的橄榄一斤可卖上千元。2005年,潮阳一颗被称为“果王”的14克重“三棱橄榄”甚至拍出了8.6万的天价。单单从橄榄的“高身价”,就能看出它有多受潮汕人喜欢了。

橄榄制成的各式“杂咸”

之所以说潮汕人与橄榄有解不开的情结,只因别地人们只将橄榄鲜食,尝的是它生涩回甘的原味,而潮汕人自古就多方尝试,赋予了一个小小青果别样的滋味。回顾明清年代,“耕三渔七”的澄海人家,“立冬”日,家家户户用石臼把橄榄槌压破碎,根据“三碗橄榄一碗盐”的口诀,加适量南姜末,用干净陶罐或玻璃瓶罐,压实后在上面再压二三粒红辣椒,密封贮藏于阴凉之处,即可用来消鱼积,解鱼毒,化鱼鲠;又用作助消化,增食欲之用,而这就是平常潮汕百姓家不陌生的“橄榄糁”。

除此之外,让海内外潮人舍弃不去的,还有那一小碟黑糊糊的、打上了潮汕烙印的“乌橄榄菜”。美食家郑宇晖讲述了有关乌橄榄菜的一段来历:相传旧时,穷苦的潮汕妇女为了不浪费家里剩余的咸菜叶,便将生涩的青橄榄与其一起熬煮,没想到煮出来的“黑咕隆咚”的杂咸却成了送饭配糜的良品。80岁高龄的陈老伯回想起自己孩提时,没有肉吃,乌橄榄菜又是助消化的,每次吃完都觉得“消肠刮肚”,“但到了现代,人们吃肥腻的东西多了,反而喜欢上这种旧时的味道了,特别是出门在外的潮汕人,乌橄榄菜成为了勾起他们家乡回忆的特殊潮汕味道”。

在潮人们的记忆中,打上了潮汕烙印的远不止橄榄糁和乌橄榄菜,让潮汕人念念不忘的还有那糖渍橄榄的甜蜜,潮州油橄榄的酱香,以及孩子们盼望的甘草阿伯经过家楼下时吆喝的那句:“甘草橄榄好食哉!”

自此,有人不禁会问:“那乌榄也算潮汕特有的橄榄制品?”却也不是的。郑宇晖解释,乌榄虽于青橄榄同属橄榄科,树种却不同,乌榄不能生食,只能盐制成乌榄,严格意义上说,乌榄并不在潮汕人的橄榄情结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舶来品“橄榄油”所用的橄榄,也不能和潮汕的橄榄相提并论,欧洲的橄榄和国内的橄榄形状相似,确是两种不同的植物,欧洲的橄榄属木樨科,我国橄榄属橄榄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国橄榄古已有之,而橄榄油却是舶来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潮阳   澄海   橄榄   潮汕   情结   舶来品   助消化   青绿   橄榄树   生涩   欧洲   甘草   橄榄油   味道   喜欢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