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唯一的老革命根据地在这里

重庆唯一的老革命根据地在这里



1934年,贺龙率红三军入驻酉阳南腰界,以此地为中心,开拓了广袤的游击区和革命根据地,由此渡过了建军以来最困难的阶段。同年,红六军团历经艰险转移至此与红三军会师,两支英雄队伍共同走上胜利发展的新阶段,最终发展壮大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南腰界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并且是重庆唯一建立过省级苏维埃政权的红色革命根据地,4个多月,140多天,121位开国将帅曾在此战斗。它的创建,使得红三军顺利地完成战略转移,实现了红二、六军团会师。红军将士在这里决策,从这里出发,发动湘西攻势以策应中央红军胜利长征。可以说,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南腰界革命根据地居功至伟。


重庆唯一的老革命根据地在这里



桃源背后的艰辛历程


南腰界地处酉阳最南部,周围都被崇山峻岭所包围,又有乌江天险作屏障,“一脚踏三省,一天走五县”是南腰界的真实写照。从县城出发,要经过3个多小时车程,一路悬崖峭壁耸立,云雾环绕,即使是通了公路也极为颠簸,让人不由感叹,也只有坚韧顽强的红军战士才能不畏这样险恶的地理环境。而南腰界也确实成为了红军的福地,尽管这里深处崇山峻岭之中,却是个大粮仓,高山上富含优质矿物质的泉水汇聚于大大小小的坝子里的水田中,孕育出丰产优质的水稻,至今这里的富硒大米都远销香港。油菜等作物也很丰饶,东部还有龙潭、麻旺等富庶之地为依托,这真算是上天给予红军将士最大的嘉奖。在百姓热烈的支持和充足粮食的保障下,会师的两支部队抖擞精神,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选择南腰界,现在回看确实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除此之外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但对于当时来说却是千钧一发之际的无奈选择。


重庆唯一的老革命根据地在这里


红三军的前身是贺龙和周逸群在桑植起义之后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改称红二军),与洪湖苏区红六军会师后组成红二军团,鼎盛时期多达3万余人。但由于王明的“左”倾路线,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二军团锐减到几千人,缩编为红三军,被迫放弃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自1932年10月撤离洪湖苏区起,至抵达南腰界前的1年零8个月是这支队伍的至暗时刻,国民党军队疯狂围剿造成人员锐减,与各部队失去联系而孤立无援让他们迷茫而不知去向。


贺龙为什么会选择南腰界也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传奇。据说早年贺龙赶马运盐行走湘鄂川黔边境时,曾到达过南腰界,所以早在1931年预感到危机之时,贺龙便未雨绸缪,派独立团参谋张素清对南腰界一带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物产等进行详细考察,一考察就是3年。因而尽管丢失湘鄂西根据地,但贺龙提出到此创建新苏区的建议也一直未被中央分局书记夏曦采纳,好在贺龙、关向应一直没有放弃,才这样辗转着最终一步步靠近南腰界。东渡乌江占领沿河县城后,红三军仅剩下3000多人,直至抵达南腰界,贺龙他们终于等来了中央密函,纠正了错误,肯定了他们的决定,这也是失联之后第一次听到中央的声音。


重庆唯一的老革命根据地在这里


军队再次有了正常的党组织领导,经过重新登记党团员,党员从3个半增加到493个,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开始发挥力量,南腰界成为了红三军的历史转折地。当年听闻这个消息,很多红军战士都流下了眼泪。部队的司令部设在余家桶子,是清末秀才余兰城的住宅,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室、警卫班、参谋处、通讯科和贺龙、关向应的办公室等机构都设置在里面,办公室地板拉开还有一条黑黝黝的地下暗道,是当年革命前辈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见证。院坝中,两棵贺龙亲手栽下的花红树在漫长的岁月中已经枝繁叶茂,凝望间仿佛还能听见贺老总气吞山河的爽朗笑声,柜子里摆放的烟斗,板壁上挂着的红旗、红军战士穿过的草鞋、用过的刀枪……好像都在等待着红军战士回来。


来源+《重庆旅游》 图+寒溪夜浣

文+寒溪夜浣


重庆唯一的老革命根据地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革命根据地   遵义会议   桑植   重庆   中国工农红军   苏维埃   乌江   洪湖   苏区   崇山峻岭   地理环境   将士   红军   战士   中央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