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微不足道的黄陵城战役,竟是晚明史上蝴蝶效应的开端

这场微不足道的黄陵城战役,竟是晚明史上蝴蝶效应的开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献忠率兵入川,明帝国为之喧腾。当时的明军总指挥是崇祯帝的宠臣杨嗣昌,而直接面对张献忠兵锋的则是四川巡抚邵捷春。一位中央官,一位地方官,立场不同,战略方针各异。杨嗣昌提出“以蜀为壑”,利用四川的盆地地形,把张献忠困在这个盆里,直到困死为止,绝不使张献忠一兵一卒闯出四川;邵捷春的想法恰恰相反,千方百计要把张献忠挡在四川境外,不使他踏入四川一步。中央官“大局为重”,地方官“保境安民”,似乎谁都没错,但军队指挥最忌将帅不和、政出多门,结果杨嗣昌和邵捷春的裂隙自然就成了张献忠可资利用的空子。



这场微不足道的黄陵城战役,竟是晚明史上蝴蝶效应的开端


张献忠转战四川,连战连捷,邵捷春被崇祯帝问罪处斩,杨嗣昌指挥着优势兵力,寻求与张献忠主力的决战。


张献忠却避而不战,采取了“以走制敌”的极有创意的打法,部队忽东忽西,行踪不定,让身后的明军追得精疲力尽,晕头转向。如是者一连数月,明军停也停不得,打也打不得,兵无斗志,将起归心,只有骁将猛如虎仍然紧咬着张献忠不放。张献忠见时机已到,便在黄陵城设下了伏击圈,准备借助地利,一举击溃明军。


崇祯十四年正月十三日(1641年2月22日)傍晚,猛如虎追到了黄陵城下,其时忽降大雨,本已崎岖不平的山路更加泥泞难登。猛如虎本想收兵扎营,但参将刘士杰眼看着追了数月的敌军终于近在眼前,触手可及,终于按捺不住,率领本部人马强追下去。猛如虎无奈,只好将错就错,驱动大队人马紧随其后。



这场微不足道的黄陵城战役,竟是晚明史上蝴蝶效应的开端


张献忠早有准备,且战且退,把刘士杰一部引入山腹,另出一支奇兵突袭明军侧翼的左良玉部。左良玉部猝不及防,兵败如山倒,刘士杰这才发觉情况有异,但已经回天乏术了。张献忠站在黄陵城的高坡之上,见大局已定,便率领亲兵卫队奔驰而下,阵斩刘士杰,继而斩杀了猛如虎之子猛先捷,连猛如虎本人也险些命丧在张献忠的刀下。


这黄昏一战,黄陵城上下伏尸数千,明军虽然主力尚在,但气势尽失,数十万大军变作惊弓之鸟,从此再也没有了抵挡张献忠的勇气。余英时先生曾把黄陵城一战比作晚明史上蝴蝶效应的开端——这虽然算不得什么大的战役,却以蝴蝶翅膀的小小一扇带动了太多的因缘变化,后面几十年间所有重大的历史事件几乎都与黄陵城之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站在黄陵城上,真仿佛站在浩瀚时间的细小枢纽之上。


来源+《重庆旅游》

编辑+仵迪 审核+江月寒

这场微不足道的黄陵城战役,竟是晚明史上蝴蝶效应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黄陵   崇祯   政出多门   连战连捷   人马   山腹   喧腾   回天乏术   之子   骁将   兵败如山倒   地方官   明史   蝴蝶效应   开端   大局   微不足道   战役   主力   中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