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之怒晴湘西》竟与这里有关……

《鬼吹灯之怒晴湘西》竟与这里有关……

石堤三面临水,雄踞峭壁之上,易守难攻,被古人称为“蜀东要塞”。这里作为酉水五溪的中心、独具交通枢纽优势,便于联络各部,因此历史上每当不堪暴政或朝廷前来扫荡西南,这里都会扛起大旗,成为反暴政的中心。


元代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由于不堪蒙古统治者的严酷压迫,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人民奋起反抗,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九溪十八洞起义,应者云集。义旗自酉水流域,遍插川鄂湘黔,席卷西南,震惊元廷。起义影响之大,至今还在众多小说和影视中频频出现,《鬼吹灯之怒晴湘西》便是以这次起义为蓝本。



《鬼吹灯之怒晴湘西》竟与这里有关……



为何被称为九溪十八洞起义,其实是指的九个名“溪”,十八个名“洞”的地方。“峒”泛指南方少数民族,与溪连用,即溪峒,古指苗、侗、壮族及其聚居地区。唐宋时期实行羁縻政策,少数民族聚居区设土州,州以下设峒、寨,后来渐渐没有了行政组织的含义,演变为了单纯的地名,其中“峒”,又往往被简化为“洞”。


发起这次起义是哪九溪十八洞,在川鄂湘黔一直流传着一首歌谣:“清溪、佑溪、土溪、哨溪、叠溪、后溪、溶溪、樵溪、庙溪,共为九溪。九溪,九溪,义旗猎猎;酉酬洞、息宁洞、宋农洞、晚森洞、鲁碧潭洞、打妖家洞、巴息洞、寅王洞、溶坪洞、上际洞、治西洞、感坪洞、九江洞、云罗洞、地隆阡洞、南溪洞、九灵洞、地寅洞,共为十八洞,洞洞刀剑弓,枪矛长缨红。”这里历来是各少数民族居民的家园。秦末,他们曾协助项羽,因而被刘邦记仇,把他们称为未开化的蛮夷野人,下令斩尽杀绝,幸得当地首领彭、白、李、马、蔡、田六将军保民生存;刘秀建立东汉后,发兵征五溪,遭到了顽强抵抗,一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也折在了这里,五溪人民才幸免于难;元朝时期,对南方少数民族更是采取“招讨”措施,四处派兵征夫,烧杀掠夺,终于激起了九溪十八洞各族人民的奋起反抗,彭白李马蔡、田杨向冉谭,十姓一心,带头揭竿,在石堤“书立合同盟誓。同立洞府,留客为官”。起义军在打妖寨(今打捞寨)和上下宋农“修花街,造衙署”,又“修内外罗城、隘门口”,重修卷门洞9座。一时之间,九溪十八洞全民皆兵,以自家区域为据点,利用地形巧妙设伏,以木驽竹尖抗击元军。



《鬼吹灯之怒晴湘西》竟与这里有关……



忽必烈闻之震怒,命令四川行省参政奇尔济苏、宣慰使李呼哩雅济率四川军和湖南、湖北的土司兵联合镇压起义,起义终因寡不敌众在苦苦支撑了两年后失败,但顽强的九溪十八洞人民也让元军吃尽了苦头,有力地支持了合川钓鱼城、彭水绍庆府等地的抗元斗争,酉州石堤堂也得以与合川钓鱼城,南川龙崖城,彭水绍庆府一同青史留名。元军破城后,为泄愤大肆屠杀百姓,焚烧衙门,捣毁“十字花街”,拆毁石堤城墙,只有下码头卷洞门坚固异常,才得以幸存。后来,土家族人民把这次起义的历史编入祭祖的“梯玛神歌”中,因此神歌里就有“石花九洞门”以及“石支洲,湾支洲,直支洲”的唱词,每年土家族祭祖时(即四月八)都要诵唱一遍,表示纪念,并促使其代代相传。



《鬼吹灯之怒晴湘西》竟与这里有关……



如今,见证过这次宏大历史事件的石堤文昌宫、青石卷洞门、拜将台遗址依然矗立于古镇中,城垣、隘口、堡垒等遗迹散落古镇四处,透过这些遗迹依然能感受到当年战争的残酷。以当地石灰岩山石砌成的下码头和卷洞门,虽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完好无损、坚固如初,默默讲述着各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的英勇事迹,成为古镇的精神图腾。此后,为了镇守西南,历朝历代都在这里驻兵,如乾隆时期秀山建县,就在这里设巡检署,置千总一员,统兵于此。



《鬼吹灯之怒晴湘西》竟与这里有关……


来源+《重庆旅游》

文图+ 寒溪夜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至元   南溪   洞洞   秀山   项羽   土家族   合川   湘西   义旗   暴政   元朝   遗迹   少数民族   古镇   坚固   时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