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浦城考古大发现,土墩墓出土青铜器,将福建文明史前推一千年

众所周知,我国先秦时期土墩墓被认为是吴越文化的特征之一,它们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浙江、苏南和皖南地区。然而,现在在福建也发现了土墩墓,而且年代比以前发现的那些还要早,要知道此前福建地区从未发现过土墩墓。先秦时期,福建地区属于蛮夷之地,这在历史上早有定论,而此次在福建浦城发现的土墩墓群,不仅改写了福建历史,还将福建文明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位于福建南平市浦城县管九土墩墓群。

福建浦城考古大发现,土墩墓出土青铜器,将福建文明史前推一千年


2005年,为配合浦城至南平高速公路的建设,福建博物馆与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浦城县管九村境内的土墩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的墓葬分布在社公岗、洋山、麻地尾及晒谷坪等处的岗脊和山坡上,土墩大多在地表隆起比较明显,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方形、椭圆形、圆形和不规则形状等。土墩的封土基本上是就近取土堆筑,均无明显的夯筑迹象,现存高度一般在2米左右,高者达3米多,个别不足1米。其中,一墩两墓的有4座,其他都是一墩一墓,墓葬的形制可分为平地掩埋、长方形浅坑、带墓道竖穴坑三种,且墓葬大多位于土墩墓中心底部。

福建浦城考古大发现,土墩墓出土青铜器,将福建文明史前推一千年


此次发掘的土墩墓共计30座,出土各类随葬品200余件,其中包括原始青瓷器、印纹陶器、青铜器、玉器等。考古专家表示墓葬中出土的72件青铜器,器型有剑、矛、箭簇、尊、盘、杯等,是福建地区一次性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其中,出土的10件造型精美的越式青铜剑,在全国都首屈一指。一把剑柄两边各有一耳的青铜剑,全长35厘米,剑身和剑柄处雕刻有精美的云纹、云雷纹,曲尺纹等,镂空、透雕工艺十分精湛,采用“失蜡法”铸造,在地下埋藏 3000多年,剑刃仍十分锋利。专家推测,青铜兵器之所以能保存如此完好,与其制造的用材和工艺有关。

福建浦城考古大发现,土墩墓出土青铜器,将福建文明史前推一千年


考古专家表示此次发掘时福建首次发现土墩墓群,填补了中国东南地区土墩墓分布区域的空白。同时,这批土墩墓群的年代约在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它的发现不仅改写了福建的历史,更填补了福建地区该阶段考古学文化序列的缺环。专家表示这说明先秦时期福建并不是蛮夷之地,伴随着青铜文化的产生,生活在福建北部的人已经进入阶级社会,这把福建文明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浦城   土墩   青铜器   浦城县   福建   发现   蛮夷   墓葬   文明史   先秦   史前   长方形   多年   时期   地区   专家   旅游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