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发现西汉大墓,出土竹简千余枚,记载了2000年前湘菜食谱

众所周知,湖南省是历史悠久的省份,在原始社会时为三苗、百濮与扬越(百越一支)之地。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属于楚国管辖范围,到秦始皇时期,设置长沙、黔中两郡。西汉初期,湖南属于长沙国,而说起汉墓有个说法,即汉墓“十墓九空”。因为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王侯贵族死后墓中陪葬的宝贝十分丰富,而汉朝时盛行厚葬之风,这更是引来了盗墓贼前来冒险。说起湖南地区的大墓,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不腐女尸辛追和素纱襌衣。但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继长沙马王堆汉墓后,湖南地区第二座未被盗的王侯墓,即湖南沅陵县虎溪山汉墓。

湖南沅陵发现西汉大墓,出土竹简千余枚,记载了2000年前湘菜食谱


在湖南怀化市沅陵县城以西,沅水和酉水的交汇处有一座百多米高的小山,当地人称“虎溪山”。上世纪90年代末,县里决定推平虎溪山兴建住宅楼,而就在虎溪山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古墓,于是立即上报了当地有关部门。当地文物部门闻讯后迅速赶往现场,经过勘查,判断地下极有可能埋葬着一座古墓。在报备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当地文物部门,对古墓展开了抢救性发掘工作,并且当地公安紧急调动20名武警持枪安保。经过考古工作人员前期的发掘,发现这座古墓竟然没有被盗痕迹,一时间考古队员们变得兴奋起来。

湖南沅陵发现西汉大墓,出土竹简千余枚,记载了2000年前湘菜食谱


经过前期的发掘工作,考古专家表示这座墓葬的规模很大,该墓是一座长方形带斜坡墓道竖穴土坑墓,有南北两个耳室,且棺椁结构基本保存完好。墓道长17.5米,宽14.2米,坑内上部填白膏泥,下部有木炭。墓室由主墓室和外藏棺椁组成,整个墓室长9.5米,宽7.2米,墓室距离地表12.97米。专家介绍,椁盖板共有三层,每块板长3.9米,宽0.7米,厚0.22米,重约有1吨。随葬品主要放置在四厢及内棺、外藏棺,共出土漆木器、陶器、铜镜、玉印章、玉璧等近500余件,竹简近千支,器物制作较为精致,有大量针刻花纹图案。但让考古专家奇怪的是棺椁中没有发现墓主尸骸,搜寻了整个墓也没找到。

湖南沅陵发现西汉大墓,出土竹简千余枚,记载了2000年前湘菜食谱


除了出土器物外,考古人员还在墓中发现一枚玉制印章,印章上刻有“吴阳”二字,至此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考古专家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发现,确认墓主吴阳是西汉长沙王吴芮之子,是第一代沅陵侯。根据史料记载,吴阳是长沙王吴芮第四子,大哥吴臣是第二代长沙王,高后元年(即公元前187年),吴阳受封为沅陵侯,建立沅陵侯国。当时的沅陵侯国都城位于湖南省沅陵县西南,在位25年,是为第一代沅陵侯。沅陵侯共传位三代,在第三代沅陵侯吴周去世后,因沅陵侯吴周无子嗣,因此沅陵侯国被废除。

湖南沅陵发现西汉大墓,出土竹简千余枚,记载了2000年前湘菜食谱


最让考古专家意外的是墓葬出土了大量竹简,竹简文字清晰可辨,字体秀美,保存完好。这批竹简共计1346枚,有字的竹简1290枚,分为“计簿”“阎昭”“食方”三类。“计簿”是沅陵侯国经济社会统计簿,记载了沅陵侯国各乡人口、田亩赋税等,此外还有道理交通、亭驿和里程等。“阎昭”注出了许多历史事件,起到了填补历史的作用,同时也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数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食方”即食谱,为烹调加工方法,详细记载了做饭与做菜的操作流程,填补了古籍中有关古代食物制作流程记载的空白。考古专家表示这些古老的湘菜食谱,体现了湘菜文化的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沅陵   竹简   湖南   沅陵县   墓道   棺椁   发现   马王堆   墓室   汉墓   湖南省   湘菜   长沙   西汉   印章   古墓   食谱   年前   专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